最近几日,全台最大果菜拍卖市场台北农产运销公司(简称北农)的休市争议,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所有媒体均大幅报导“菜价崩跌、总经理神隐”,行政院长赖清德团队所领导的农委会,更与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媒体上隔空交火,互指卸责,引发全台瞩目。
3月8日清晨七点,休市后第一个拍卖日,拍卖情形大致底定,在市场的中央控制台上,可以看见工人将成交的蔬水一车车拖出场。确定菜价平稳而未低于应有水准后,《端传媒》独家专访指挥台上的总经理吴音宁,综合市场主任、拍卖员、承销人与地方农会意见,解析媒体上吵翻天的菜价之乱是如何炼成的?为什么北农休市兹事体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北农到底是一间怎么样的公司?
北农的性质与任务,必须由它的股权结构说起。当前,农委会与台北市政府各持22.76%、各级农会24.81%,农产品运贩商与其他持20.19%,青果运销合作社则占9.48%。作为一公私合股的公司,其管理法规并不是一般《公司法》,而是特别订立的《农产品市场交易法》,根据该法规定,北农任务在于“为确立农产品运销秩序,调节供需,促进公平交易。”在其他领域的交易中,市场或许纯由“看不见的手”所主宰,但在农产领域,北农就是一只辅佐市场公平交易的“看得见的手”。
为何台湾会在1974年特别成立一间体质特殊的“半官股”果菜农产运销公司?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具有几个不适合完全由“自由市场”交易的特质:首先,蔬果容易腐败不耐贮存,交易必须迅速完成;再者,新鲜蔬果为市民每天生活必需品,交易量大;第三,台湾气候风土多元,蔬果品质落差悬殊,什么样的蔬果价格才算“合理”,外行人很难有简单判定的标准。
种种因素,让社会对于蔬果运销物流有极高的标准要求,但蔬果本身单价偏低、运输过程又难免耗损,若没有打造合理的运销与终端拍卖系统,将让果菜价格居高不下,或使台湾重蹈许多国家的覆辙,在都市化过程中,成为一个“富瘦穷胖”的社会。唯有形成一个快速、公平、透明的交易流程,才能同时兼顾产销调节与价格平稳,维护市民“接近蔬果”的权利。
北农自设立之初,便洋溢着浓厚的互助与公益色彩,这让它注定不是一间只看财报说话的营利公司,而有“形成合理农产价格,让农民与商贩间的竞争力量取得平衡”的公共任务。负责调节供需平衡,有时宛如在走钢索,拍卖价格若稍微偏低,便是菜贱伤农;但价格若太高,虽然农民欢喜,但就会让消费者感受“物价飞涨”、引发民生问题。
为了事先预防产销失衡,每位拍卖员都会与参与共同运销的产地农民保持良好关系,传递市场资讯,提醒农民“最近市场买气平平,别太快采收”或“最近市场不喜欢那么熟的水果,早一点采收价格会比较好”,在买卖之间,北农基层员工必须谨守分寸,不能直接“介入”市场,却要尽力传达市场资讯,务求交易秩序平稳。也正因此,每日北农的蔬果拍卖价格,公信力十足,是全台蔬果价格的参考基准,扮演安定民生物价的关键角色。
二、这次菜价之乱到底怎么开始的?发生了什么事?
2018年一月底开始,强烈大陆冷气团南下,对全台形成低温风暴,产地也出现蔬菜生长迟缓、产量减少的情形。早在春节前夕,许多拍卖员便已注意到,“奇怪,今年交易没有很热,冷冷的”,从数字上来看,除夕前五日的平均交易量竟然只有仅2,224公吨、蔬菜均价28.35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交易量足足减少了16%。
然而,自2月16日(大年初一)开始,气温回升,蔬菜快速生长,但此时的北农,正在按例进行“春节休市”,无法交易,一场蔬菜“塞车”的风暴,此时已暗中酝酿。再者,今年的初九天公生(2/24)是周六,按照惯例将休两日,恰好与市场周一休市日(2/26)相连,形成连续休市,也让各产地蔬菜“爆仓”,在2月27日的开市第一天,全数涌向北农。
一名蔬菜拍卖员回忆,“说真的,我们那天当然不是没有准备,总经理已经有交代,我们也有准备好,休市三天后一定会有比较大量的蔬果进来,但因为加上气候回暖的因素,进来的货比我们想像中的更多,所以拍得比较辛苦。”在2月27日凌晨,共计有3,000多公吨、十五万件的蔬果涌向拍卖市场,刷新四十二年来非春节期间的交易量排行榜,跃升史上第一,让全体拍卖员几乎连续工作12小时,才将货件全数销完。
按市场规律来说,如此惊人的供给量,在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势必将导致价格下滑。不过,当天收市后的平均价格维持在21.55元,与往年同期相比,仍在正常水平。就在此时,网路上出现一篇“北农台北果菜市场12天内休市6天!蔬果红熟大塞车,爆量价跌农民心痛”报导,虽然原始标题确实仅用“价跌”形容蔬果价格,但在其他媒体层层转引下,蔬菜价格“崩盘”之说,开始不胫而走。
“2月28日开始,本来量也还是比较多、价格很容易掉,被媒体这样一说,那就更容易掉了。”一名大宗蔬菜拍卖员直指,拍卖最怕媒体喊“菜价崩跌”,风声混乱,一定会影响市场交易秩序。原先就因为“蔬果量大”而变得敏感而难以维持的交易平衡,在各路媒体“喊烧”之下,产地信心开始动摇,农民抱怨四起。
三、以前没休过吗?到底为何北农休市这么严重?农民的货不能去其他市场吗?
回顾北农过往三年休市记录,其实常有“连休三天”情形,并非特殊状况。但是,美浓农会推广部主任钟雅伦认为,“这次的问题,是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先休三天,过了几天又要再休三天,真的很考验我们(农会与北农)调度的功力,很希望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总体来说,这次的休市风暴,主因可说是两种历法的交会所造成的,一位年轻拍卖员笑称,“这是太阳(一般国历)与月亮(传统农历)的阴谋。”按照台湾传统习俗,初九天公生不能杀生,因此在去年的协调会议上,肉品市场坚持天公生必须休假,不能开市。负责拍卖蔬菜的北农,虽有指派业务部经理在现场主张“不宜频繁连休三天”的意见,最后仍被“绑”在一起休假,引发今年的休市风波。而这次关键会议上,究竟是哪一方的责任更大?农委会与北市府仍持续争论中,尚未出现定论。
但是,无论最后哪个单位会出来扛下责任,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来说,更想发问:为何北农休市竟如此严重,可以牵动全台菜价?为何许多农民都只想送菜进北农拍卖,不愿送进其他拍卖市场?一市场主任王鸿雄分析,“因为我们这边来采买的承销人最多,最懂品质,拍卖制度也最公平、最完善,很多农民都愿意把果菜送进来,希望获得一个最公正的价格。”
事实上,这种北农“一支独秀”的情形,并非1974年的制度原初设计。按当初历史文件看来,行政院原先期待北农能起到“示范”作用,进而在全台各地都能设有促进公平交易的农产拍卖市场。可惜,此一理想并未实现,2018年的台湾,仍然只有北农一家市场最得农民信赖。但是,在当年落成时,市场所预定负担的蔬果交易规模只有600公吨,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北农平时的日交易量已达2,000吨之谱,是原先设计容量的三倍有余,2月27日更必须面对3,000吨蔬果涌入,已超过空间负荷的五倍,蔬果纸箱都已堆到天花板,员工在其中工作,异常艰辛。
“我们市场总有个上限吧?蔬果爆量,我们都非常愿意尽量拍卖、尽全力协助处理,真的还是有消化不掉的,我们也接受批评,但是大家要批评北农之前,要不要先问,为何台湾只有一间北农?”将一批“杂菜”拍卖完毕后,一名拍卖员忍不住大吐苦水。
其实,北农“空间超载”的问题,早已影响它进行维护交易秩序的使命。在早年,中南部的货车司机送菜上北农,只要在半夜十一点左右出发、凌晨三点拍卖前抵达即可,近年来,货车司机出发的时间却不断提前,资深司机解释,“因为进北农会『塞车』,要『排队』,必须中午就出发去排,否则你会很后面才能进去拍卖,拍不到好价钱。”每日下午,河堤外都排满了长龙车队,等着送菜进北农卸货,一等就是数个小时。
这个货车不断“提前排队”的画面,无疑就是重要警讯:这座攸关全台菜价的老市场,正在快速都市化的过程中逐渐满载,总有一天会不堪负荷。
面对此一情形,“市场改建”似乎成为一个简单而符合直觉的答案,但要在当前人口稠密的台北市寻找一处交通便利、让菜车可以顺利进出的场地,并不容易。按照台北市政府当前的改建方案,“新北农”不但会让原先最重要的拍卖场容量减少30%,雪上加霜的是,在长达七年的改建过程中,所有交易都仍在同一块基地进行,只是随工程进行而挪移不同位置,也就是俗称“穿着西装改西装”,很可能又让农产运销出问题。万一扰乱交易秩序,恐怕又会让北农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
四、这几天公司团队跟总经理在忙什么?为何选择“神隐”不出来面对?
随着菜价风暴扩大,总经理吴音宁却一直未亲自出现在荧光幕前,相关记者会与媒体采访多半由主任秘书路全利代表出席,引发外界“神隐”批评。批评吴音宁“神隐”的声浪,在台北市副市长陈景峻主持的市府记者会上达到高峰。该场记者会前,北市府明确告知媒体,吴音宁将会亲自出席,吸引各家记者争相前往守候,未料吴音宁仍未现身,引发记者愤怒,抨击随之而来。
在全台媒体求访而不可得的这几天,吴音宁究竟都去了哪里?她告诉《端传媒》记者,“我一直都待在市场里,晚上也是睡在这里的宿舍。身为一个总经理,我并没有从市场神隐。对于北农来说,在平日(非春节前夕)遇上超过3,000吨的蔬果拍卖量,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状况。我们不断地讨论、沙盘推演,如果元宵节休市后,仍出现这么大量的蔬果要怎么办?最后,我综合各项资讯之后,决定开启『春节加强作业』模式来因应。这是史上第一次,在平日启动春节模式,这是第一次,有很多相关的程序必须进行处理。”
但,许多媒体质疑,即便她正在忙于应对危机,难道真的连出面受访的时间都没有?对此,吴音宁解释,“我们是一个有制度的公司,也是一个完整的团队。在过往,一向由主任秘书担任对外发言人。他对媒体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征询过我的同意,才能说出来。严格说起来,北农这个公司一直都有受访、也有对外发布应变讯息,即便我本人出面受访,也会跟主秘说一样的内容。”
吴音宁解释,面对前所未有的情形,她与团队一边应付临场状况,一边记录下来现场各式各样的“突发”情形,以建立SOP,“我希望下一次面对蔬果大量进货的危机时,这个市场已经有一份完善的流程可以应对。这一切既然是一个新的状况,就有许多决策需要总经理拍板定案、承担责任。我认为比起记者会,市场更需要我。”
而菜价问题迅速延烧为政治事件,吴音宁也看在眼里,“说真的,政治口水解决不了问题,除了增加产地的不安,不会有任何好处。其实产地农民要的很单纯:就是拍卖交易公平有秩序,农产品有个合理价格。”即便承受外界连番抨击,吴音宁仍强调,“我在这几天里面,想的就是解决产销的问题,完成北农的任务,度过这次考验,并建立往后的SOP,我相信这是比较重要的。”
作为公司总经理,吴音宁的说法是否可以说服董事会?还要看三月底召开的董事会如何决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过去四十年来,无论由谁主政,有北农协助调节民生蔬果价格,无疑是台湾之幸。但这样的幸运,还能持续多久?下一次能否避免休市再生乱局?北农的功能,会否因史上第一次大型改建案而受到影响?将会是相关单位下一步要面对的艰困课题。
五、这样菜价算有跌吗?如果有小跌,为何我买到的菜没有比较便宜?
自2月28日开始,“菜价崩盘”之说开始在媒体上发酵后,价格也确实小跌,但与崩盘都还有一段距离。钟雅伦分析,往年菜价本来就在春节前会比较高、过年后会略有小跌,2月13日的价格比28日高,本来就是正常现象,而最早被指为“价跌”的敏豆,在钟雅伦眼中“价格根本没问题,很正常!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崩盘的说法,我们觉得很困惑。”
另一个被指为价格崩盘的高丽菜,菜价原本就会随季节变动。一般而言,每年的价格高点会发生在十月,三月原本即是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期。即便如此,今年二月的均价在13.89元,与往年同期多落在5、6元的水准相比,更数高价。换句话说,台湾的二月高丽菜价,因生长季节与消费特性等综合因素,价格一向偏低,除了2016年强烈的北半球寒流导致市场异常,交出23.58元的例外高价之外,今年的月均价不但未跌,甚至可说是在水准之上。
但在媒体报导下,不少消费者误以为“高丽菜一公斤两块”就是末端零售价格,让负责采买的市场承销人感到十分困扰。众所瞩目的3月8日“开市”凌晨,高丽菜的拍卖台前,承销人只要看到扛着摄影机的记者接近拍摄,便会开始揶揄:“啊唷,记者先生,两块的高丽菜在哪里?你报给我好吗?有多少我都收!”“我问到产地最便宜的也要四块,你好厉害,找得到两块。”只要记者接近采访,“高丽菜两块”的嘲弄声便不绝于耳。
不过,许多消费者也会感到疑惑,若蔬菜拍卖价确实有小跌,为何自己在零售市场买到的菜并没有特别便宜?一名资深承销人分析,拍卖价与零售价的关系,一向是“涨价任意门,跌价到公海”,意指菜价涨时,末端零售价就会马上随之上涨,但若拍卖价跌,就不会这么快传递到末端,“这也是难免,因为中间还有种种仓储、运输、调配等复杂因素交错,为了降低风险,厂商未必会这么快就轻易降价。”
六、为什么休市问题可以快速发展为政治事件?民进党、国民党、柯文哲为何要为了北农互杠?
正因“蔬果价格”对于产销双方都如此重要,作为中介平台的北农,一向是台湾地方政治的兵家必争之地。北农共有三千多个合作的农产供应单位,公司内的拍卖员、干部为了传递市场资讯,与各地农会、农民团体有深厚的连结。在过往,蔬菜大县云林出身的张荣味家族,长期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2017年中,历经连串人事风波,张荣味家族中意的人选并未上马,最终由出身彰化溪州的吴音宁出任总经理。
吴音宁曾著有《江湖在哪里?台湾农业观察》等书,素有文名,社会上对吴音宁的不满,有一部分是认定她“只是个作家”,只是民进党“文青治国”风格的产物。民进党近年来发言文稿日趋精致、选举周边商品也常与风格设计师合作,人民若对施政有所不满,便会批评总统蔡英文与幕僚是“文青”,暗讽执政者只会作文、不会治国。但吴音宁家族在地方累积的政治支持,其实不容小觑,支持者说她“不只是文青,也很懂农村”,并非纯是护航之词。
80年代以来,彰化由国民党与民进党轮流执政,选民结构意识两党各半,也是选举兵家必争之地。吴音宁家乡溪州位于彰南区,本届乡长黄盛禄是吴音宁的表哥,也是该乡有史以来第一位民进党籍乡长,吴音宁亦出任乡公所主秘一职。地方知情人士回忆,溪州之所以可以出现“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吴音宁扎实的组织工作是关键之一,“那时候情势其实很艰困,她就土法炼钢,挨家挨户来敲门拜票,很知道怎么跟农民搏感情沟通,也成立公司去做地方农产运销,这些都是很硬的(工作),台北人说她靠爸靠哥,比较是性别刻版印象,有时候还是哥哥爸爸要回来靠她。”
因同时具有地方组织实力与文坛知名度,吴音宁在2017年的人事风波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任北农总经理。但在这次休市风波中,云林作为大宗蔬菜产区,受影响最深,而此地恰巧又正是去年北农董、总座人事风波的热区。于去年的人事争议中,各家媒体多半解读,这是一场云林“张荣味家族”与民进党之间的战争,而同样握有主要股权的台北市政府,市长柯文哲态度也至为关键。在本次的休市风波中,各方的相互指责,仍可看出去年人事斗争的影子。例如柯文哲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暗杠民进党“不然总经理我决定,我就完全负责”,让众人浮想连翩,认为他在暗示“吴音宁是民进党派来的人,又不是我要的人选。”
战场不独发生在柯文哲身上,于立法院质询中,出身张荣味家族的国民党籍立委张丽善也对休市风波提出强烈抨击,直指总经理吴音宁必须负责,但赖清德却回杠一句“你们张家也是董事会成员,也要负责。”强力抵御张丽善的隆隆炮火。在这其中,为平息人事争议而出任北农董事长的台北市副市长陈景峻,同时身兼公司董事长、市府官员双重角色,在总经理吴音宁与市场处处长许玄谋意见相左时,他会如何裁决?站在谁那一边?他是否与吴音宁不合?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无巧不巧,今年又是台湾的地方选举年,民进党究竟会派出自家党籍精锐参选、或者持续与柯文哲采取“合作”选举模式,答案并未底定,这让休市战况显得更为诡谲。美浓农会推广部主任钟雅伦忍不住感叹,“现在菜价已经不是重点了,都被口水淹没了。”另一名不愿具名的云林某农会干部也说,“我觉得问题这样讨论不对,不只是吴音宁一个人的问题。但现在谁敢出来说话?你替吴音宁说了话,马上被说成挺农委会、反柯文哲。这已经是选边站的问题,不是专业的农产运销问题。”公关风暴所及,让公共讨论更形困难。
一個全無蔬果運輸、銷售、管理經驗的「新人」就任總經理8個月多卻未主持過「主管會報」,實在是···難以想像。雖然她「經常巡視」菜場,一個早有流程、專業分工的拍賣現場,總經理下來,即便宿營在現場,究竟能做甚麼其實也是有限,不能否認她確實不清楚、不熟習蔬果運銷的各項環節。隨便換一位類似學經歷的年輕人,若不是父親的因素,是否能坐上這大位,民眾自有公論。吳過去主張要減輕農民負擔,大肆批評北農人事負擔重、獎金發太多;上任後的第一件改革卻是全員加薪5%,而非調降農民拍賣手續費,加薪幅度遠高於公教人員3%,昨非今是、換位子換腦袋的諸多作為,真令人失望。端傳媒這篇專稿雖下了功夫,但護航意味很濃厚呀!確實菜價跌不應全怪吳,但吳也不那麼無辜,凡事一體兩面,不貪求高位就不會惹這身腥。就如前面讀者評論的,說白了,就是農委會(綠營)當時丟酬庸攏絡的位子綁椿,現在菜鳥頂不住20天休11天的壓力也是事實,『上面』要伸手干擾北農運作、要挪位子、要用菜鳥照應自己人都OK,但至少要解決農民的基本產銷需求,現如今搶權搶錢,連該賣菜的都做不好,鬥的真難看!
@sookgreat
簡單的經濟學知識可參考張五常的中學參考書...20年前看過,只記得大概,可能有錯。
影
世界沒有完美的交易,中間有很多的損失,因為時間和資訊是有限制的,機會成本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上佔很大比重,書中的例子是在新春的花市,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知。
這個議題的規模可以到一個專題
很深入的報導讓我這位原不懂農市交易的一般人,可以略有概念。現在再看電視新聞上煽動的報導,覺得像一群不懂的人在批鬥專業人士,真有台灣感
有網友整理得很好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20744453.A.E44.html
綠營鬥爭結果火又燒到自己人,所以才會出現前後矛盾的荒謬現象
感覺就是綠營自導自演啊?自由先開槍報導,想把火引到柯文哲身上,結果一個玩不好燒到自家子弟吳音寧,只好又轉身搶了一篇「獨家」直擊吳沒去記者會是待在市場內熄火?
自由的立場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呵呵。端的記者怎麼不問問陳景峻和柯市府的意見呢?
一個每天睡市場宿舍的總經哩,除了搏感情、搞形象能拿滿分,其他還剩下什麼呢? 當年為了選票可以挨家挨戶敲門,現在連市政府給妳開的說明記者會,妳都死待在宿舍不願意來,到底北農每年花了250萬年薪聘來了一位總經理,還是聘來了一位很懂打組織戰贏得地方選舉的天才宿舍管理員?
感觉台湾现在陷入了「无事不政治」的窘境,大有政治至死的趋势
文章寫得很認真,感覺下了很多功夫,但這一段:「具有幾個不適合完全由「自由市場」交易的特質:首先,蔬果容易腐敗不耐貯存,交易必須迅速完成;再者,新鮮蔬果為市民每天生活必需品,交易量大;第三,台灣氣候風土多元,蔬果品質落差懸殊,什麼樣的蔬果價格才算「合理」,外行人很難有簡單判定的標準。」 其實我不太懂為什麼以上三點自由市場不適合,煩請解惑,感謝!
喔,對了。
.
未來AI在公司內逐漸取得董事會的席次,進一步在2040年地球上出現了第一個以AI當總經理的公司。在2058年法國的總統選舉中,AI派出了地球史上第一個AI總統候選人之後,有一個黨悄悄的在地下誕生了,那個黨就叫作「Human First」。
.
至於AI如何跟「HF」黨大戰,請看黑客帝國了。
.
喔,對了,那時候沒有國民黨、民進黨與共產黨了。張榮味、顏清標、黑手黨、猶太教、ISIS都消失了。AI有時候不太懂,你們人類一直專研一些「派系鬥爭」的新聞有什麼意義。
一篇自以為清流的新聞,其實跟自由時報、中國時報一樣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端傳媒要加油了。
.
什麼時候可以寫一篇「拍賣員是否能被AI取代」或是「果菜的基因控制生長」或是「果菜如何能實踐無人運輸」甚至「總經理的決策有比AI聰明嗎?」的新聞,我就給端傳媒一個讚。
行政院可以考虑在台南多设一家农产运销公司
不知道自由時報和上下游撰稿的記者,會不會被挖出來?
最大的問題還是農委會和農會系統無法好好協調台灣農產品生產爆量的問題,問題是這次農委會不想扛,又正逢選舉年,於是就嘗試把責任推給北市府。反正不管是農委會、北農董事長、北農總經理都是民進黨的人。結果被柯文哲重砲回擊,於是只好把責任推給裡面最菜總經理去處理。
真相确实不知道,不过这个总经理不理解自己的定位吗?作为一个几乎总领全局的领导,稳定军心才是最重要的吧.关键时候就算一片热忱亲下火线,对于局势的帮助都不如和外界合理的沟通.
農委會先跳出來指責北市府休市的決定,後來各方你爭我鬥,苗頭指向由農委會提出的北農總座應該要親自前往市場處會議協調 "不該休市" ,以及後來的神隱風波,就演變成政治鬥爭。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筑地仙境》,讲述日本筑地市场的故事,也许台湾的北农也可以拍一部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农市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