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方可成:“汤兰兰案”报导──容易的事和困难的事

澎湃新闻的稿子以“14岁那年,正在读初一的汤兰兰(化名)把全家人送进了监狱”开头,以“而汤玉(汤兰兰)去哪了呢?”结尾,将解开案件疑点的关键聚焦到了这个被法院认定遭受了十余人性侵的女孩身上。但是这个焦点打得太歪了。

汤兰兰案本身如此极端,侦查审理过程中有那么多疑点,不是一句“公检法早有定论”就可以打发的,媒体的追问值得鼓励。

汤兰兰案本身如此极端,侦查审理过程中有那么多疑点,不是一句“公检法早有定论”就可以打发的,媒体的追问值得鼓励。摄:Feng Li/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2-02

#评论#媒体观察#方可成

【编者按】:2008年,黑龙江省14岁少女汤兰兰(化名)指控父亲、爷爷、叔叔、姑父、老师、村主任、乡邻等十余人,自她7岁起多次强奸、轮奸她,最终包括其父母在内的11人获刑入狱。2017年6月,汤兰兰母亲出狱后申冤,并希望寻找汤兰兰还原当年案情,却发现女儿已改名迁户。近日澎湃新闻的报导《寻找汤兰兰:少女称遭亲友性侵,11人入狱多年其人“失联”》,多次询问汤兰兰的下落,引起公众巨大争议。本文部分内容首发于“Vista政商智库”,作者增补后刊于“新闻实验室”,端传媒经作者授权编修转载。

很多人不知道,在澎湃新闻的汤兰兰案报导《寻找汤兰兰:少女称遭亲友性侵,11人入狱多年其人“失联”》发表前,《南方周末》也报导了此案。然而,《南方周末》的稿子在出街前被要求撤下,记者只得在1月19日把稿子发到自己的公号,在获得一万多次阅读之后被删除。

我读了朋友当时保存下来的《南方周末》报导。如果将这个案件引入公众视野的是这篇稿子而不是澎湃新闻的稿子,舆论应该不会爆发如今这样大的争议。

追问汤兰兰下落是容易的,质疑公检法是困难的

澎湃新闻的稿子以“14岁那年,正在读初一的汤兰兰(化名)把全家人送进了监狱”开头,以“而汤玉(汤兰兰)去哪了呢?”结尾,将解开案件疑点的关键聚焦到了这个被法院认定遭受了十余人性侵的女孩身上。

但是这个焦点打得太歪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