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在师生校友和媒体面前,候任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说了什么?

著名科学家张翔获任命为下任香港大学校长,他在师生和媒体见面会上的回应,能否充分清晰地解释自己的立场?

2017年12月15日,港大候任校长张翔在港大校长物色委员会主席施文信及校委会主席李国章陪同下会见记者。

2017年12月15日,港大候任校长张翔在港大校长物色委员会主席施文信及校委会主席李国章陪同下会见记者。 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陈倩儿、马家豪 实习记者 竺晶莹、吴伊端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7-12-16

【编者按】著名科学家张翔获委任香港大学校长前夕,香港大学新闻及传播研究中心前总监陈婉莹于灼见名家传媒撰写《对下任香港大学校长的期待——六问张翔教授》一文,向张提出多点疑问。

12月15日早上起,张翔分别与香港大学教职工、学生、校友见面,阐述自己的立场和回应问题,傍晚他被确认为下任港大校长后,与传媒会面。端传媒把他在多场见面会的发言内容择录整理,与陈婉莹的文章和提问对照。

香港大学候任校长张翔问答会择录(12月15日)

一、为什么有意出任香港大学的校长?对出任港大校长的愿景是什么?

张翔表示,香港是个东西文化结合的繁荣城市,因此很期待香港的行程。探索香港这个区域,是他来到港大的原因。

他希望,为香港也为地区及全球培育未来领袖,同时让港大成为孕育知识的良所,让港大能影响世界。但他也强调,港大的眼界将比此更具野心,希望跟哈佛、MIT、斯坦福等大学平起平坐,当然这需要时间发展。港大需要更大野心,不仅仅在于教育改革方面,更希望成为大中华区和世界的社会资本。“The best way to be ahead of curve is to define the curve by ourselves.”

二、你对港大是否会全职投入?对柏克莱加大的研究工作有什么安排?

张翔表示,他会全职(fulltime)投入香港大学的工作。

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李国章补充道,张翔已经和香港大学签订五年的工作合同,但因为张翔还需要回去柏克莱加大处理他所带的博士生的问题,所以目前还没有确定具体入职港大的时间。

三、如何促进香港大学在研究方面的发展?

张翔认为,港大需要世界级的设备和好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体验才能吸引最好的学生来到这里。所以需要把资源最大化,从社会、政府和企业间得到更多支持。港大需要更多资金和资源去支持同学的活动、研究和教育,要用好的点子吸引政府去提供更多资源,同时要重建私人募款的信心,加强国际合作和增加大中华伙伴,加强行政效率。

港大要为学者提供较短的升职阶梯,培养、留住junior faculty。在年轻学者去了MIT、哈佛等有名学府前,就先把他们带来港大。

另外,张翔强调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他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过程中的司机而不是乘客,自己主导自己的学习,所以希望让本科生加入研究工作,让学习变成好奇心主导(curiosity-driven),让学生经由研究参与知识的创新过程,从而达至学习效果。

他也提出global campus(全球校园)的概念。希望港大跟牛津、剑桥等外国院校,以及本地学府合作。他提到,华南地区有很多机会,举例说,可以到深圳发展医疗,虽然现在那里已经有医院,但是能做的还有很多更多。

张翔的计划,也包括在大湾区建设由港大牵头的大型国家重点实验室,做纳米粒子和纳米滴子的转化型研究,引入大量欧美科学家,让他们在此讲学,做研究,开拓新的学习方式。

2017年12月15日,学生会会长黄政锝在记者会后,与约20位学生向张翔递交公开信,要求他能捍卫学术自主。
2017年12月15日,学生会会长黄政锝在记者会后,与约20位学生向张翔递交公开信,要求他能捍卫学术自主。

四、你对港大与中国内地的关系有何愿景和构想?有香港媒体根据遴选委员会的消息人士报导,你建议港大应向教育部寻求研究经费,这报导是否属实?如果是,你如何在向中国政府拿钱的同时,捍卫香港大学的学术自由和院校自治?

端传媒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张翔提出这个问题,张翔回答如下:事实上,过去两周所流传的一些关于我的消息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我对这所伟大的大学的愿景是,我们会在全球范围里,去建设一所国际知名的大学。我具体的兴趣是调动三个方面的参与者一起来建设国际大学,一方面是美国、欧洲,还有中国大陆,这是三方面的,不仅仅要和中国内地合作,还要和世界领先的大学合作。所以我要澄清一下。

第二我觉得我们要更广泛的寻找资源,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我们的核心价值。

关于言论自由:

一名同学对于校园言论自由向张提问,问他如何评价早前中文大学民主墙事件,和中大校长沈祖尧的做法。

张翔表示,由于他最近都没有去过中文大学,对那边的具体情况不太了解,所以不会评价。但他表明,自己支持学术自主,并认为这是一流大学的核心价值。他形容在柏克莱有言论自由,所以也经常出现这种事件,认为应该鼓励交流,辩论和意见的表达,这也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

但另一方面,所有事情,包括学术自由都有其限制,例如在柏克莱大学也曾经有学生超越了尺度,发表仇恨言论,这不但是不好,更是不适合,大家应该要尊重对方。

他重申支持学术自由,但这是连带责任和义务的,代表你需要同时去尊重法律和道德准则。

关于六四:

新闻发布会现场,有记者追问张翔如何看待六四事件,以及他在1989年离开中国,去美国大学进修,是否与八九学运有关?张翔回答指出,他是在六四事件之前获美国大学录取的,他离开中国和六四事件没有关联。对于六四事件,他表示那是一件不幸的事件(unfortunate incident),但这一历史事件的答案要留待未来回答。

五,你会不会继续寻求美国政府,包括美国军方在研究经费方面的资助?

有报导指,张翔的研究曾获美国国防部至少十笔资助款项。

他在会上回应指,他所有的研究均不涉及军事用途。美国国防部资助的项目,有很多都与军事无关,包括有关互联网的研究,同样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

六、你的研究和学术专注科学和科技,请问你对港大的人文学科、法律、和社会科学这些不同的领域,有何看法?如何支持这些学科发展。

张翔表示,香港大学是一所全面的综合性大学,其独特性在于人文、科学、医学等优势学科的有机结合。而他不会只关注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和工程类专业,因为一所大学需要探索更多的领域。

张也分享了几个他的故事,表示尽管自己的专业是科学,但在大学时期参加的学生社团也经常讨论科学以外的知识,像是哲学等等。他一个主修哲学的社团朋友在后来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而张的妻子也是语言学出身,跟他并非同一学科。

*****

《陈婉莹:对下任香港大学校长的期待——六问张翔教授》(12月14日刊于灼见名家)

原文英文版本请阅:https://medium.com/@yingchan/duty-of-care-17fa31da0fe8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著名科学家张翔,获推荐成为接任香港大学校长的唯一候选人。

香港大学在本周二(12日)发出简短电邮,宣布由11人组成的港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做出决定,张翔在15日(周五)将与教职员、学生和校友分别会面,分享他的“经验和看法”。同日5时,校务委员会将举行会议,预料将任命张教授接替明年1月底离任的校长马斐森教授,成为新任港大校长。

校方的通告附上一页张翔的简历,但跟以往做法不同的是,没有附上候选人对校长这个职位的愿景和计划;遴选委员会也没有披露其在其他候选人中,选上张翔的原因。大学基于隐私考虑,没有公布细节,但是网上搜索,却可找到大量有关张教授的资料,笔者细看公开材料后,整理了以下问题。

为何张教授会选择就任港大?

首先,张翔教授为何选择来港大出任校长?毫无疑问,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现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NAE)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发表过330篇期刊论文,其中不少在《科学》、《自然》和《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这些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他的实验室的网站胪列了18位博士后研究员和17位研究生,柏克莱加大的一位科学家形容张教授是“一位活力充沛和成功的工程师/科学家,建立了和在管理一个大型的实验室企业”。

今年54岁的张教授,正处于研究生涯的高峰期,有研究学者表示,未来10年对于他的研究和将研究成果转移到市场应用的发展至关重要,他是根据什么考虑,决定改变自己学术生涯的轨道,改投大学行政主管?

张教授是否会为香港大学全职投入?

这带出了第二个问题:张教授会否全职出任港大校长?他是否会辞去柏克莱加大的工作?还是打算保留柏克莱加大的职位,继续他的研究,同时领导香港大学?这样的安排并非不可能,然而历史证明,脚搭两大洲,兼任高层次研究和大学校长的安排是行不通的。

2001年,著名物理学家、高温超导体研究先驱朱经武教授出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打算继续他在美国休斯顿大学的研究,但这个计划终告失败。他在2009年第二个校长任期届满前离任科大,重返休斯顿大学。朱经武的国际声望卓著,研究成果为世称道,但他在香港科大任内的表现,校内认为一般。

举例说,张教授会否继续2008年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一的“隐形斗篷”?在题为〈隐形的力量〉(The Power of Invisibility)的介绍中,《时代》如此解释张翔这项突破性的研究:

“使用……纳米丝线来制作比纸张薄10倍的薄膜,他们证明能够用此材料包裹物体,并将光线弯曲,使其看不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过程是实验性的,隐形斗篷非常脆弱,成本高昂,距离实际使用还很遥远。” 当年,CNN 也报道了这项研究。张翔在1999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花了9年时间得到这个突破。其后,他再花了7年,才达另一个里程碑。2015年,他在《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宣布他的实验室制成了一个“制成任意形状的斗篷……可能可以随意隐藏人体。”但是提醒说“斗篷不会让人看起来像消失在空气中……,原则上,它可以放大或缩小,但若四处走动,错觉便会失效”。

这个科研成果,也获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参看《华盛顿邮报》、英国《卫报》和科技网站Science Alert。 但这次张教授显得比较保留,向路透社表示,“可能再要5至10年时间(研究),这项技术才能得到应用”。

报道提到,这种将物体隐形的研究的具有实际应用性,比如可以用来隐藏脸上的伤疤,或者隐藏一辆坦克车。鉴于这项研究的军事的应用可能,张翔对隐形斗篷的研究,曾获得美国陆、海、空三军分别提供研究经费。张教授接任香港大学校长后,是否打算搁置他这项为之致力近20年研究?还是把研究另交科技高明接棒?

2017年12月15日傍晚宣布,港大校委会通过任命美国华裔学者张翔为港大第16任校长。
2017年12月15日傍晚宣布,港大校委会通过任命美国华裔学者张翔为港大第16任校长。

一个新时代?

张翔教授将成为第一位中国内地出生并完成大学教育的香港大学校长。他出人意外地成为港大校长唯一候选人,可能象征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显示将有愈来愈多的、在内地出生的学者会在香港各间大学出任要职的大趋势。 1963年出生的张翔,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9年赴美国攻读研究院,1996年在柏克莱加大获得博士学位,他代表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竞争极端激烈的气候下,在中美两国接受了两地最优秀教育的一代,许多像他这样在内地出生的学者现在已经五十多岁,正处于从事大学高层管理的黄金年龄段。

张教授还是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 该实验室简称柏克莱实验室或LBNL,是美国能源部属下,交由柏克莱加大管理,2014-2016 年间,张翔出任该实验室材料科学部门总监,去年6月底卸任。

内地背景的学人来港任大学高层,对香港和内地高等教育界的关系带来的影响,有待探讨。

单就港大周五的咨询,笔者谨向张教授请教以下问题:

一、张翔教授为什么有意出任香港大学的校长?你对出任港大校长的愿景是什么?

二、你对港大是否会全职投入?你在柏克莱加大的研究工作有什么安排计划?

三、你会怎样促进香港大学在研究方面的发展,追求卓越?

四、你对港大与中国内地的关系有何愿景和构想?有香港媒体根据遴选委员会的消息人士报导,你建议港大应向教育部寻求研究经费,这报导是否属实?如果是,你如何在向中国政府拿钱的同时,捍卫香港大学的学术自由和院校自治?

五,你会不会继续寻求美国政府,包括美国军方在研究经费方面的资助?

六、你的研究和学术专注科学和科技,请问你对港大的人文学科、法律、和社会科学这些不同的领域,有何看法?如何支持这些学科发展。

香港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得到纳税人的支持,我们有责任期盼作为校长候选人的张翔教授,以最大的透明度和诚意,和港大师生分享他的愿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