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傅景华:社交媒体真的在撕裂我们的社会吗?

过分乐观,或者过分悲观的情绪,除了为出版畅销书的作者创造利好环境,帮内容农场争取到多些眼球之外,对了解事实,其实帮忙不大。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支持者观看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跳舞。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支持者观看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跳舞。摄:Brendan Smialowski / AFP

刊登于 2017-10-09

#评论#媒体观察#傅景华

在过去数年,好像愈来愈多人在公众领域谈论社交媒体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两则事例:

一、在2011年透过Facebook策动埃及的反政府运动,成为“阿拉伯之春”重要推手之一的网络行动者Wael Ghonim,曾经是网络社会运动的“大好友”(支持者),扬言只需要有互联网便能够解放社会;五年之后,他在一个TED talk上改口,将网络和社会两者主客对调,认为网络分化社会,而且充斥假消息;他说若要解放社会,就先要解放互联网。

二、The Atlantic 9月号刊登了一篇带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式标题的文章,名为“智能手机已毁掉这一代?”(Have Smartphones Destroyed a Generation?),作者是心理学家Jean Twenge。该文章是为她的新书造势,其新书书名既长且凌厉,叫iGen: Why Today’s Super-Connected Kids Are Growing Up Less Rebellious, More Tolerant, Less Happy—and Completely Unprepared for Adulthood—and What That Means for the Rest of Us。笔者只读过网上文章及书评,未有读过她的大作,不过书名基本上已经反映结论撮要。

网瘾、网上欺凌、网络自杀、回音室(echo chamber)、过滤泡沫(filter bubble)、网络巴尔干(cyberbalkanization)、假新闻等等,一众词汇突然成为时兴用语,一反过去不少人的乐观态度——君不见过去十年,不是很多人大谈信息社会、网络革命、数码民主、众包(crowdsourcing)、共享经济吗?难怪有人说,这昰社会情绪由一个极端一面倒向另一个极端,科技乌托邦到反科技乌托邦的转向。过分乐观,或者过分悲观的情绪,除了为出版畅销书的作者创造利好环境,帮内容农场争取到多些眼球之外,对了解事实,其实帮忙不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