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澳大利亚大堡礁正在死亡,全球变暖惹的祸

刊登于 2017-03-17

2016年10月,科学家测量大堡礁的瑚礁。
2016年10月,科学家测量大堡礁。

澳大利亚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奇观之一,但它正在逐渐消失。去年已有研究指大堡礁北部近七成珊瑚“快被煮熟”,3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的论文则指它们正在死去,并称这一生态悲剧是全球气温连创新高导致,且全球暖化趋势如果不能得到控制,大堡礁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珊瑚礁的境况将会继续恶化。

我们原本期待,即使再过30年大堡礁也不会被毁坏到这种程度……北部区域大约三分之二的珊瑚原本就处于濒危状态,现在则已经死了。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CU)珊瑚礁研究中心主任、论文第一作者 Terry P. Hughes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Queensland)海岸附近,是世界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绵延伸展约2600公里,最宽处约达161公里,生物种群丰富,有400多种珊瑚、1500多种热带鱼、200多种鸟类、以及包括海龟在内的大约20种爬行动物生活在这里。早在1981年,大堡礁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此次发表的论文出自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CU)珊瑚礁研究中心主任 Terry P. Hughes 领衔的团队,他们将大堡礁2016年的珊瑚白化程度与2002年及1998年进行了比较,发现如今约有91%的被调查珊瑚礁发生白化,而2002年和1998年的白化程度只有约58%和55%,情况变糟的速度正在加快。

珊瑚白化

指珊瑚因受到压力或剧烈的环境变化,令体内有颜色的虫黄藻(Zooxanthellae)离开,进而现出珊瑚原本的白色骨骼这一现象。虫黄藻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提供营养,所以当珊瑚出现白化现象时,它们就会因缺乏营养而逐渐衰弱死去,继而影响珊瑚礁的生态和渔业,及加剧海岸侵蚀。珊瑚白化现象在全球日益严重,台湾垦丁、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及西澳大利亚等地都曾出现大范围的珊瑚白化。香港慈善团体绿色力量2014年6月的调查显示,香港多个潜水地点的珊瑚也出现白化现象,当中以西贡及其附近水域(桥咀、牛尾、瓮缸、白腊仔及大蛇湾)的情况最为严重,而桥咀的珊瑚白化面积更达100平方米。(端传媒整理自绿色力量)
大量已死去的珊瑚。
大量已死去的珊瑚。

论文称,当海水温度连续多周高于常温几摄氏度时,就会有多达70%至90%的珊瑚白化。珊瑚礁专家、论文共同作者 Mark Eakin 解释道:“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只有一天很热,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一直热下去我们就会受不了。对于珊瑚而言也是一样。”可以佐证的是,澳大利亚政府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去年“大堡礁海域的海面温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澳大利亚政府也曾在2015年公布“护礁2050计划”(The Reef 2050 Plan),试图限制海港建设、避免过度捕捞、减轻水源污染及其他可能的风险,以推动对珊瑚礁的保护。不过论文称,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珊瑚礁休养生息,但如果海洋水温继续变高,则恐怕于事无补。Eakin 认为:“全球暖化才是珊瑚礁减少的最大因素,如果我们要拯救珊瑚礁,就必须遵守《巴黎协议》,并转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政府倾向于继续开发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昆士兰州最近还新批准了澳大利亚最大的煤矿开发项目。该煤矿不仅会将更多的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其配套扩建的港口也邻近大堡礁,可能会进一步破坏本已脆弱的生态系统。

而且不仅仅是自然奇观与海洋中最丰富多彩生态系统正在消失,世界各地有成千上万的人也直接依赖珊瑚礁过活。大堡礁为澳大利亚带来了近60亿美元的旅游和渔业收入,为近7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比较穷困的国家,数以亿计的人主要依靠珊瑚鱼获取蛋白质,食品供应链的破坏可能会酿成人道主义危机。

已经在大堡礁工作了约30年的海洋生态学家 Justin Marshall 说:“当我们燃烧煤炭,当我们使地球变热,当我们杀死他们的珊瑚礁,我们就杀死了这些人。”

27 %
非牟利组织全球珊瑚礁监测网(Global Coral Reef Monitoring Network)数据显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去30年间全球已有27%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瓦解。

声音

气候变化不是未来的威胁,在大堡礁,它已经存在了18年。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CU)珊瑚礁研究中心主任、论文第一作者 Terry P. Hughes

作为地球的监护人,我们需要做得更好。

已经在大堡礁工作了约30年的海洋生态学家 Justin Marshall

珊瑚礁的状况是显示海洋健康程度的有力标志,它们的危机与死亡显示了全球暖化带来的破坏。

纽约时报

珊瑚

珊瑚之名来自古波斯语 Sanga(石),为珊瑚虫群体或骨骼。珊瑚虫为刺胞动物,身体呈圆筒状,有8个或8个以上的触手,触手中央有口。珊瑚多群居,结合成一个群体,形状像树枝,不少人因而以为是植物。珊瑚是一种无法移动的“动物”,由于它们能够伸出触手来捕食的关系,所以也被归类为动物。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最初称这种生物为“Zoophyta”,意思是介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10世纪时,波斯学者比鲁尼(Al-Biruni)曾提议将它们归类为动物,但一直到18世纪它们才被正式并入动物界。由于对水温、水质极端敏感,随着全球暖化的发生,自20世纪末起许多珊瑚已迅速死亡,许多曾存在的珊瑚群也已经消失。珊瑚在长达25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不论是狂风暴雨、火山爆发还是海平面的升降都没能让珊瑚灭绝。然而珊瑚能抵御地球以万年为单位的生态变化,却不能应付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快速改变。(资料来自维基百科,百科内容以 CC BY-SA 3.0 授权)

来源:纽约时报Verge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