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李丁赞:姑息主义、一中政策,与贸易战筹码

一中政策与经贸逆差是“姑息主义”的孪生子,来源一样,但彼此却有一种结构性的连动。

刊登于 2017-01-23

自1979年以来,首次有美国总统或总统当选人与台湾领导人直接通电。
自1979年以来,首次有美国总统或总统当选人与台湾领导人直接通电。

去年11月25日,特朗普与蔡英文的一通电话,长度12分钟,内容只是一般性的祝贺语,但却像蝴蝶效应一样,引发中美两大强权的对立与紧张,双方都积极展现肌肉,西太平洋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很多大国,尤其日本和俄国,都积极尝试在这个变动的局势中,寻求新的国家定位。台湾更是不容自主地卷入风暴中心,中国的军机航母轮流绕行台湾,恫吓气势十足。吊诡的是,台湾虽必须承受来自中国的强大威胁,却也因此产生崭新的机会。

中美两国对峙主要围绕在两个议题:一是“东亚地缘政治”——包括南海问题、朝核问题,以及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二是两国之间的“经贸逆 差”,包括美国的资本家出走中国,以及中美两国间在财经贸易的不对等。特朗普的算盘是,以台湾为杠杆挑战中国的“一中政策”,迫使中国在东亚地缘议题或经贸上的让步,进而逆转美国对中国的经贸劣势。必要时,甚至可能推动“联俄制中”的大战略。

台湾地位与“一个中国”

台湾是在清初才并入中国版图,1895年割让给日本。二战结束所签订的“旧金山合约”指明,战败国日本必须放弃台湾,但并没有说明放弃后的处置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的主权尚未确立。在接受日本的投降仪式中,台湾虽然归还中国,却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民国”迁到台湾。因此,不管是“主权未定论”或是“属于中华民国”,台湾都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中政策”源于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所发表的《上海联合公报》。当时,苏联在战后迅速崛起,到1960年代,其军事力量已经足以威胁美国,因此才有季辛吉“联中制俄”的策略,也才有尼克森访问中国,并“认知”到中国所主张的“一中政策”。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上海公报”中的“一中”,并没有说是“中华民国”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所谓的“认知”(acknowledge)并不是“承认”(recognize),显示美国并没有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也刻意对“一中政策”保持模糊。因此,“上海公报”发表后,美国仍然继续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8断交为止。在断交时,还特别制订《台湾关系法》,确保台湾不受中国侵扰。

很明显地,“一中政策”在法源上并没有确立;美方对台湾主权归属的认定,也与中国所主张的“一中原则”不一样。

新自由主义时代,“姑息主义”崛起

那些高举人权大旗的欧、美、日等大国,也因顾虑中国立场,未能充分保障台湾的权益。这种“集体不正义”正一步步地摧毁人类建立的文明价值...

1970年代末期,英美“新自由主义”思维开始滋长,中国也挥别文革,开启改革开放政策;再加上1989年的苏联解体、共产世界瓦解,过去的冷战氛围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渴望,每个国家都朝著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思考。在这种情形下,意识型态的问题退居次位,经济优先,全球化迅速增温。

彼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也逐渐明朗,又有13亿人口的市场红利,因此,大约从1995年开始,一种以“新自由主义”为核心、面对中国的“姑息主义”(Appeasement),逐渐在国际诞生。在这个新的文化中,经济绝对优于政治——而各国政治人物很怕在政治问题上过度对中国施压,就会丧失庞大的市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二十余年下来,“姑息主义”产生了两个重要后果:

第一,本来模糊的“一中政策”逐渐确立,中国开始在各种国际场合压迫台湾,很多场合都不准台湾人露脸,2300万人的国际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承受非常不正义的歧视待遇。可是那些高举人权大旗的欧、美、日等大国,也因顾虑中国立场,未能充分保障台湾的权益。我认为,这种“集体不正义”正一步步地摧毁人类建立的文明价值。当前很多暴力、甚至恐怖主义,都与“姑息”和“集体压迫”息息相关。

国际“姑息主义”的第二个后果是,世界各先进国家为了讨好中国,不管在关税、汇率、智慧财产权、倾销各方面,都让中国占尽便宜却束手无策。以美国为例,中国从她进口的关税,大约是她进口中国关税的2倍半,几乎所有的重要国家都承受对中国的“经贸逆差”,严重影响成市场秩序的建立。特朗普对中国的指责,其实有事实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WTO给她15年的时间来调整体质,希望他能逐渐转化为“市场经济”。可是,中国仗著大家对她的姑息,大玩市场游戏,用不公平的规则对待世界各国。

于是,在特朗普当选后,也就是15年的观察期满时,日本、欧盟、美国等重要经济体,相继宣布中国为“非市场经济”。中国的未来贸易很可能陷入苦战,不只要面对美国的特朗普,甚至欧日等大型经济体,也可能藉著中国观察期满的不合格,而采取相应措施。

中国的南海扩张,与美日台军事合作

“姑息主义”除了构造了“一中政策”与“经贸逆差”外,也生产了中国的信心和野心。

数年前,中国开始在南海“填海造陆”,变礁为岛,并扩建各种军事设施。美国乃以妨碍自由航行为由,派战机或军舰严密监控。

特朗普与蔡英文通话后,中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突破第一岛链,从台湾东岸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美国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也从太平洋东岸来到西岸,驶进南海,并派遣神盾级的驱逐舰与巡洋舰监控附近海面。俄国与菲律宾更在南海举行联合军演。

现在,南海已经变成世界最敏感、最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姑息主义不但滋生“集体不正义”与“恐怖主义”,它更是很多战争的根源。二战的爆发,乃起源于英法等国对纳粹德国的姑息。

“特英通电”后,中国对台湾的各种军事恫吓,意外提升了台湾、美国、日本军事合作的层次。不久前,美国众议院以绝对多数通过,并由奧巴马宣布的《2017国防授权法》允许台湾与美国双方的军事将领互相访问。日前,日本与美国并主动对台湾开放“军机识别码”,三个国家变成“准联盟”的伙伴关系。

从战略角度来看,台湾位居第一岛链的中枢,如果台湾失守,中国就突破第一岛链的限制,直接威胁关岛和夏威宜。而日本所受的威胁更是直接。因此,中国如果再升高对台湾的恫吓,台、美、日的军事合作也必然从“准联盟”进入“正式联盟”的伙伴关系。

“恫吓”统治,与敌人的炼成

“一中政策”与“经贸逆差”是一种连动关系。中国任何对“一中”的要求,都会降低其在经贸谈判上的筹码...

其实,中国政治的统治基础建立在“恫吓”上面,也因为这种统治策略而制造了很多敌人。

很多优秀的中国公民,都因为被恫吓而变成这个政权的敌人。香港本来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可是在回归后,却因北京与香港特区政府的一系列争议作法,逼得有越来越多香港人开始思考,或许“港独”才是出路。台湾人本来也有相当强烈的“中国意识”,可是,随著过去二十年对台湾的外交压迫,以及近年来的军事恫吓,“台独意识”逐渐盘高,台湾人越来越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甚至把中国政权视为敌人。现在,还被迫而必须与日本和美国结盟,共同对抗中国。中国政权的恫吓伎俩,不只制造敌人,也让敌人联合起来。

“一中政策”与“经贸逆差”是“姑息主义”的孪生子,来源一样,但彼此却有一种结构性的连动关系──一个国家如果想要改善她的“经贸逆差”,她可以透过挑战“一中”来达成。特朗普或其幕僚看清了这个结构,于是透过“特英通话揭露这个结构。甚至,欧盟有些大国也可能相继跟随。

中国当然也预见这个趋势,日前就要求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大国,公开表态支持“一中”。但是既然“一中政策”与“经贸逆差”是一种连动关系,中国任何对“一中”的要求,都会降低其在经贸谈判上的筹码。这是难于破除的障碍。台湾如何运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寻求对自己更有利的生存条件,乃是全体台湾人必须努力思考的重要课题。

(李丁赞,台湾清华大学社会所教授)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