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马曼容:金马评审团的胆识,与获奖的中国电影

对长期关注电影的影迷们而言,如何从这份名单中解读出电影未来的动向,才是金马奖最重要的价值。

刊登于 2016-12-01

#金马奖

第53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中国电影《八月》获颁最佳剧情片。
第53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中国电影《八月》获颁最佳剧情片。

今年金马名单,大多如赛前预测,剩下二选一或三选一的抉择──如《日曜日式散步者》、《日常对话》、《翡翠之城》的硬核、亲情与生存;许冠文、柯震东、范伟之间,演自己与他人的层次与区别;林柏宏与曾志伟的幽默与催泪;金燕玲与刘蓓间的哭丧与悲愁。

本届金马奖并无最大赢家,每部影片最多获奖两项。从中港台三地作品获得奖项,由中国十一项居首、港台各五项、马来西亚则获一项;这个结果引起台湾一些民众不满,讥评金马奖“宛若对岸的金鸡百花奖”。

不过其实,姑且不论影片产地,从奖项给予上,却能看见评审独到又顾全大局的口味。对照复审的入围名单,我们能眼见决审评审加入后的风向改变──例如《一路顺风》的八项入围到只拿下最佳美术设计,以及众多温情小品的突围。这些,皆能看出此届评审团的大胆。

评审团的胆识

《七月与安生》中,周冬雨和马思纯的双双封后,是此届评审团的敢为之举。

在此之前,53年金马影史上,仅出现过四次双人并列获奖,分别是第28届女配角的王莱《推手》和潘迪华《阿飞正传》、第40届新人奖的郑智允《跑吧!孩子》和王宝强《盲井》、第41届新人奖洪颢瑄《拥抱大白熊》和杨祐宁《十七岁的天空》,及第46届男主角张家辉《证人》和黄渤《斗牛》。

此届与前四次不同,是出现在同部片的双女主。过去以同片入围的有《卧虎藏龙》的杨紫琼和章子怡、《蓝宇》的刘烨和胡军、《无间道》的梁朝伟和刘德华、《风声》的李冰冰和周迅。不过其中,仅有《蓝宇》的刘烨和胡军势均力敌,与此次周冬雨和马思纯相近。

评审团的组成和选择,造就了这次的影史首例。这次许鞍华在投票前,提议增加第六个选项“并列”,过去并无先例;而评审团们也以三分之二人数通过表决,并在最终做出两人并列的选择。为何说评审团的可贵?翻开资料,《蓝宇》当年也曾经提过“并列”选项,可惜被评审团否决,再不停翻案下,最终改票才让刘烨胜出。倘若无今届评审团的敢为,影迷也难以见得如此经典画面。

此外,在最佳剧情片的决选中,最终由《八月》和《再见瓦城》竞争。本届评审团讨论从最佳剧情片开始讨论──这是李安担任第50届金马奖评审团主席时的做法。评审团在其他奖项都尚未被讨论下,把最佳剧情片颁给张大磊的处女作,从小男孩视角回望父辈时代的《八月》,也是有胆识的决定。这个决定,需要承担让这部新导演作品成为“空降”得奖作(没有得到任何小奖的最佳剧情片)的风险;而这是很罕见的状况。

不过话说回来,空降或颁给新导演作品是不好的吗?第50届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爸妈不在家》,入围六项,最终获得四项,即是导演陈哲艺的首部作品。而金马奖史上唯一空降的最佳剧情片,是第23届入围三项杨德昌的《恐怖份子》,最终仅得最佳剧情片一项。虽然当时赛果出来也引起相对多的争议,但时至今日,会有人批评《恐怖份子》是一部不配获得最佳剧情片的作品吗?

《八月》获奖,引起些许微词;但是否实至名归,应交给时间验证。

最佳剧情片,何以败在新导演奖?

拍出最佳剧情片《八月》的新导演张大磊,同样入围新导演奖,原本看似稳妥,却意外败在黄进的《一念无明》之下。让众人大为惊讶。毕竟如果让新导演拿下最佳剧情片,最佳新导演奖理应也一并囊括。

《八月》今年首映的第一站,是中国第10届西宁FIRST电影节;当时该片备受看好,最后却在该届获奖名单不见踪影。结果本片来到台湾的金马53,却一举夺得最佳剧情片。 《八月》是一部具有温润色调,与1990年代回忆的作品。主席许鞍华称表示,导演对黑白光影有足够细腻度,加上不著痕迹的场面调度,故事更有如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风格,让她十分感动。

今年评审团的组成,十七位中有九位为编导,也都在各自作品中,展现人与人,也与时代的关系。尤其更能想见许鞍华会特别喜爱此部片,在不到200万人民币的制作下,极简低限也展现温情,除了新电影的沿袭,更还颇有许鞍华式《天水围的日与夜》和《桃姐》的味道。

说到《天水围的日与夜》,则会想到本届另一部备受肯定的,是荣获新导演奖黄进的《一念无明》。《一念无明》的优秀,在于该片呈现出天水围式的紧闭,蜗居之楼和㓥房之窄,直接以符号式的生活环境,以躁郁症为外皮,暗喻香港都市压力与长期社会心病。而本片拍摄期间仅有16天,预算仅200万港币,导演能在短时间将演员情绪处理到位,令人敬佩。

两相比较,《八月》的完整度胜于《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胜在时间压力和资金紧缺下,黄进的亮眼表现。评审团中的陈建斌、马志翔、姜秀琼等,都是才刚执导过首部作品的导演,对黄进成就的艰难想必体会更深。

金马盛会中的中国电影

在典礼之后,许多人总因得奖片中太多中国出品,批评金马成了对岸的金鸡百花;但其实金鸡百花都不可能把最佳剧情片颁给《八月》。金鸡奖是中国政府筹办,奖都颁给大公司出品,绝非独立制片。百花奖则随民意取向而走,有别于以艺术价值定夺的金马奖。

从此次囊括金马几个重要奖项(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的中国作品观察,能嗅出中国电影内在的异质性:

得奖的《八月》是张大磊首部作品,由蒙古著名导演麦丽丝投资,成本不到200万人民币的独立电影,却能运用实景、素人演员,拍出如此氛围,关于时代的记忆,也关于男孩的成长。

荣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的《不成问题的问题》,是娄烨御用编剧梅峰的首部导演作品。本片在今年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夺下最佳艺术贡献奖。其北京电影学院青年制片厂制作,虽看似学院派作品,实质上却是在“新学院派”计划底下,让老师能在创作同时带学生实践的作品。最终奖项虽颁给导演梅峰与影帝范伟,但作品中,也能看见梅峰带起编剧新秀黄石,以及大量启用电视剧背景演员的传承精神。

别于前两者较兼顾学术与独立性的作品,赢得最佳女主角奖的《七月与安生》,以及赢得最佳导演奖的《我不是潘金莲》,属于较为商业性的文艺片。前者是一部中港合拍片的良好示范,也是中国女演员再次的演技展现。在陈可辛监制下,曾入围金马最佳新导演的曾国祥确实掌握女性情怀的勾动。周冬雨和马思纯一放一收、缺一不可的互补个性,从小说后设再至结尾翻转。两位女主即电影本体,以成就一部商业文艺通俗电影。

相反,由华谊出品的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反到是一次任性的展现,但这一任性却能显见冯小刚的玩心。冯小刚找来范冰冰不计形象地演出农妇,与众位男星飙出精采的对手戏;冯式幽默搭上编剧刘震云的文本,配合电影配乐杜薇的击鼓申冤,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著实将讽刺官场政府十分到位。虽然《我不是潘金莲》仍稍嫌匠气,中期节奏拖沓,但从影片圆方转换和以说书手法呈现故事,仍能看出导演巧思。

获颁金马奖各个奖项的中国电影,虽然都来自同样国家,却能看见从制作上、手法上,甚至是初衷上的歧异──涵盖从文学到商业、从低限到繁复的光谱。评审团的肯定,也显现中国今年电影类型展现多元,给金马增添不同视野。

从金马奖名单,看华文电影思潮

每年金马奖,总会因奖项分配而有纷争。但现行评审团制度的可贵也在此,每届成员根据其不同偏好,开出不同名单,反映电影界变迁的态度与思考。更重要的是,金马奖作为一年一度的华语电影盛典,呈现华文文化圈每年的电影成绩单。从入围到得奖,我们能读出华语电影的变化。对长期关注电影的影迷们而言,如何从这份名单中解读出电影未来的动向,才是金马奖最重要的价值。

今年10月初,金马奖公布入围名单时,我简评为:“国片少许为代表,陆片独立制片当道,港片“新”势力逐渐抬头,却仍有演员断层疑虑。最重要的是后生可畏,不容小觑。”而从今届得奖名单,更能眼见中国独立制片最终称霸金马,国片虽有少许为代表,但今年整体水平仍不及得奖者。而港片“新”势力的抬头,也透过评审团的投票获得确认。

金马53之后,台湾不能因得奖失利而愤慨,反需自身检讨不足,远望未来发展。新的一年,金马54也正运筹帷幄。相比今年新导辈出,明年大导争锋,势必会让竞争更为激烈!

(马曼容,影评人,中央大学资管系学生,个人部落格 Pony World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