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正式启用,“天眼”能发现外星人吗?

刊登于 2016-09-26

2016年9月25日,中国,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全球最大单孔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投入使用。
2016年9月25日,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全球最大单孔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启用。

经过5年多的施工,有“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下称 FAST)于9月25日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正式落成启用,可以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FAST 的反射面是由4450块主动反射单元拼装而成,每个反射单元呈边长10到12米的三角形,总面积为19.6万平方米,相当于将近30个足球场。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FAST 的灵敏度比此前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约高10倍,综合性能也比誉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 Arecibo 3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预计在未来10到20年内可保持世界一流设备水准。

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表示,在天文观测方面,中国长期以来都是用国外的“二手”数据,FAST 启用后将有助于科学研究的自主化。他认为,FAST 非常适合脉冲星的观测,对高能物理、极端物理、相对论的检验都非常有意义。

FAST 的构想产生于1994年,中国科学家经过10年左右的寻觅,最终决定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独特的洼地作为 FAST 的建造地址。这个项目于2007年获批,2011年开始动工。

但 FAST 也对当地居民造成很大影响。据新华社今年2月16日报导,“为创造良好的电磁波环境”,FAST 所在地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需要在9月份前对周边5公里的2029户、9110人进行整体搬迁。有村民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表示自己并不想搬迁,祖上自200多年前就住在这里,“但政府说,这是为了国家利益”。

最先进的设备也将可能促成最高水平的合作。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负责寻找外星文明的 SETI 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Dan Werthimer 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参与搜寻遥远行星智慧生命的国际项目的研究人员,可以从 FAST 观测到的数据中筛查出有价值的资料。Werthimer 称,“他们(指中方)非常希望进行合作,我们可以在他们进行更传统的天文学工作的同时,用这架望远镜寻找外星人。”

现在我们正在迎头赶上,我们要通过复兴天文学来重现祖先的荣耀,中国不仅是个经济大国,也正在成为一个科学大国。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天体物理学家张承民

中国政府近年来斥巨资用于航天及太空探索,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提升也被视为显示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

继6月26日成功发射长征7号火箭后,中国又于9月15日发射了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中国还将于10月发射神舟11号飞船,搭载2名航天员,并与天宫二号对接,为在2022年前实现中国独立建造空间站作准备。

668
FAST 所在景区于9月26日对外试运营,景区包含 FAST 观景台、天文体验馆和文化园等。景区单张门票价格为668元,试运营期间门票执行价格为368元,每天限量2000人游览,实行实名游览制。

声音

天文学是几乎没有直接实际用途的纯科学的一种最高表现形式,这种奢侈品只有最先进的经济体才能享受。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何子山

要一下子赶上国际水平是不成熟的想法,国家的科学进步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

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吴学兵

我一辈子都住在这里。我的祖先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就来到了这里,我们不想离开,但政府说,这是为了国家利益。

原先家住在FAST所在地的木匠黄樟荣

射电望远镜

主要接收天体射电波段辐射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的外型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1931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央斯基(Karl Jansky)用天线阵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随后美国人格罗特·雷伯(Grote Reber)在自家的后院建造了一架口径9.5米的天线,并在1939年接收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无线电波,并且根据观测结果绘制了第一张射电天图。射电天文学从此诞生。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线是世界上第一架专门用于天文观测的射电望远镜。(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澎湃新闻新京报BBC中文网中国证券报纽约时报中文网中国青年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