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為建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遷徙近萬人

刊登於 2016-02-19

中國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建造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攝:ChinaFotoPress/Getty
中國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建造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由中國製造、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下稱“FAST”)將在今年9月完工並投入使用。中國官媒新華社16日披露,其所在地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金科村,也即將開始對周邊5公里的2029戶的9110人進行整體搬遷。新華社解釋搬遷理由是「為創造良好的電磁波環境」,所有搬遷工作都要在9月之前完成。

為更好地保護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創造良好的電磁波環境,貴州省今年將對其核心區內的近萬人實施整體搬遷。

新華社,2月16日

FAST 擁有4500塊反射面板,接收面積有30個足球場大,外號「天眼」。FAST 一旦建成,將超過「人類20世紀十大工程」之首、口徑305米的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成為世界上口徑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建成後的 FAST 將被用來感知微弱的無線電波、氫和脈衝星等,尋找宇宙起源和天體進化的線索,甚至外星生命的信息。

建造 FAST 耗資12億人民幣(合1.8億美元)。此外,中國地方政府也將為 FAST 所引致的大規模搬遷支付安置費用。貴州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決定,將給予每名搬遷居民1.2萬元(合1840美元)的補助;若是少數民族住房困難戶,則將由貴州省民宗委額外補助每戶1萬元(合1534美元)。貴州省正在平塘縣克度鎮老巖腳村等4處建設安置房,供搬遷居民暫住。

除資金成本外,中國為建造 FAST 也付出了漫長的時間成本。FAST 的選址工作自1994年就已經開始,直到2007年項目才獲批,2011年開始動工。最終選擇的這塊金科村的大窩凼窪地,屬於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天然向中央凹陷,且遠離城市,無線電環境好。金融時報指,中國在 FAST 項目上的巨大投入展現了日益增強的科技雄心。

FAST 並不是中國第一個大型天文望遠鏡。中國曾於2008年在河北興隆森林中建成了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y Telescope,LAMOST,2010年更名為「郭守敬望遠鏡」),並於2015年4月在新疆啟動了「110米大口徑全可動射電望遠鏡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中國還曾表示,希望2020年能建成永久的環地球空間站,2025年左右讓宇航員能登陸月球。

這也並非中國第一次因大型工程建設而要求當地居民大規模搬遷。三峽工程自實施以來,官方公布約有120萬居民被迫搬遷;南水北調工程中一系列大壩的建設,也造成了近40萬居民遷徙。

5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射電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學家李菂指,FAST 探查的天空面積將是阿雷西博的兩倍多,精確度將達到阿雷西博的3至5倍。

聲音

射電望遠鏡只是對外的說法,這個機構真正的身份是「第三紅岸基地」(編注:紅岸基地出自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表面上是一個國防科研基地,實際上在進行與外星人接觸的工作,其中的紅岸系統表面上只是對衞星和空間站攻擊的武器,實際上在不斷向外星文明發送接觸信號。)。

中國網友

FAST 能從宇宙的今天看到很遠的地方去,有助揭開宇宙起源之謎,甚至是「地外文明」。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武向平

歸根結底,探索未知是人類的本性,就像吃飯穿衣一樣自然。它(FAST)將帶領我們進入更廣闊的未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射電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學家李菂

射電望遠鏡

主要接收天體射電波段輻射的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的外型差別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單一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有能夠全方位轉動的類似衞星接收天線的射電望遠鏡,有射電望遠鏡陣列,還有金屬桿製成的射電望遠鏡。1931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央斯基(Karl Jansky)用天線陣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隨後美國人格羅特·雷伯(Grote Reber)在自家的後院建造了一架口徑9.5米的天線,並在1939年接收到了來自銀河系中心的無線電波,並且根據觀測結果繪製了第一張射電天圖。射電天文學從此誕生。雷伯使用的那架天線是世界上第一架專門用於天文觀測的射電望遠鏡。(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新華社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衞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