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下月将接待两名宇航员长住30天

刊登于 2016-09-15

中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 改进型运载火箭(T2)成功发射升空。
9月15日晚,中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 改进型运载火箭(T2)成功发射升空。

9月15日中秋节当晚22时4分,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 改进型运载火箭(T2)成功发射升空。

天宫二号将与计划于下月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对接,供两名宇航员长住30天,创下中国载人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该任务同时也将为建造更复杂的空间站做准备。

天宫二号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0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在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中下旬发射前,天宫二号将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交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发射天宫二号的目的除了接受神舟十一号宇航员,考察长期太空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外,还将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以及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并完成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飞行任务中的主角地位作用更加突出,这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

中国政府于1992年9月21日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也称作“921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太空发展计划:发射载人飞船、建立空间实验室,以及建造载人空间站。

在天宫二号之前,中国曾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了作为空间实验室雏形的天宫一号。在随后两年内,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对接,并实现了宇航员在天宫一号内短期停留(一至两周)以及进行试验的突破。天宫一号于今年3月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完成历史使命,但仍在轨道上运行,预计2017年下半年将坠落烧毁。

据武平介绍,天宫二号才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外观与天宫一号近似,全长10.4米,重8.6吨,可同时承载3人在轨工作,设计在轨寿命为2年。

中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 改进型运载火箭(T2)成功发射升空。
中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发射成功。

天宫二号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两个舱段,实验舱将进行14项涉及8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资源舱则为其在太空飞行提供能源和动力。其前后两个对接口可以与神舟载人飞船及天舟货运飞船同时对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廖建林表示,在一个失重的环境中生活30天并非易事。因此天宫二号在内部还增加了一些贴心设计,比如舒适的灯光、装饰、降噪装置,以及一些辅助设施等,方便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

在天宫二号的基础上,中国计划于2020年前后建成永久性空间站,并在2022年全面运行。有消息称,自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国际空间站(ISS)或将于2020年结束使命。届时,中国可能将拥有全球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14
天宫二号将进行14项空间科学实验,包括空间冷原子钟实验、综合材料制备实验、高等植物培养实验,伽玛暴偏振探测等空间科学实验与探测项目;以及宽波段成像光谱仪,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伴随卫星飞行试验等应用和新技术试验项目。

声音

经过认真计算分析,天宫一号大部分结构部件将在陨落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极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各类太空碎片的研究与管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

天宫一号叫做目标飞行器,对接改造后也只是空间实验室的特例,而天宫二号已经完全是一座小型的空间实验室。更进一步地说,天宫一号解决的是交会对接技术问题,天宫二号解决的是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空间应用问题。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

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为 ISS)是一个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科研设施,是人类历史上第九个载人的空间站,由于大气阻力和重新启动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空间站轨道的实际高度常发生漂移。空间站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研究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等,目前由六个国家或地区合作运转,包括美国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巴西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中国曾表达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的意向,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最终被排斥在外。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国的宇航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但均为美国或俄罗斯主导的航天计划,其中还包括七名太空游客。(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新京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