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南海争议

牧之:越南小吃之后,奥巴马的南海大菜

美国宣布解除对越武器禁运,对地区形势的影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刊登于 2016-05-25

#菲律宾#南海争议#中国大陆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越南期间,到访当地一餐厅用膳。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越南期间,到访当地一餐厅用膳。

任期临近尾声的奥巴马,此次访越尽显亲民姿态,在河内小吃店跟CNN主持人波登(Anthony Bourdain)品尝米粉啤酒,照片在网路疯传。然而小吃背后其实藏著大菜。作为总统,奥巴马此访的主题初露峥嵘——美国宣布正式解除包括致命性武器在内的对越武器禁运。此举对地区形势的影响,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发高度关注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越南的军备实力可能得到怎样的加强。当然,很多人注意到越南还算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状况不令美国满意、与俄罗斯军事关系密切、至今仍以苏式装备为主等等不利因素。美国对这种盟友也从来不是毫无保留。问题在于,两国讨论的也并非越军全面换装美式武器,更不是最先进武器。此次解禁最大的实际意义,在于打开了一个空间──基于美国强大而全面的军事能力,这个空间内的可能性极为丰富。

美越军售:只是说说而已吗

有人认为,美国对越军售,属于“说说而已”,因为种种原因均难以落实。不过,这方面的先例不乏参照。要说阻力,美台军售阻力更大;要说购买力弱,菲律宾比越南更为拮据;要说苏式装备体系,东欧诸国和印度都是装备“混搭”。更容易被忽略的还有:军事合作往往带来更有价值的情报交换(比如1979年中越边境战事中美国对中国关键的情报支持),或以访问港口和联合演习等松散形式,体现力量存在。通过释放出售某种关键先进武器的风声(即便暂无实质交易),也能构成威慑。

这些合作,当然需要不同程度的信任,但致命性武器出口的解禁,已经迈开了建立信任的关键一步,比中国外交中花样繁多的“战略性伙伴关系”等虚名,显然要实质得多。

具体而言,以越南极为有限的军费预算,美国先进武器貌似一样也买不起。比如美制F-35战斗机,再三压缩后单价仍高达1亿美元,而越南购买4架俄制Su-30MK才花了1.1亿美元。但美国数量充足、经常低价出售甚至赠送的二手装备就不一样了。这方面,库存的早期型F-16战斗机、C-130运输机和P-3C反潜巡逻机,即使不能对中国在南海的装备构成优势,也足以大大改善越南的劣势。更何况中国近年的装备进展,主要体现为通过引进和仿制装备,解决了武力打击距离等方面的一些长期困扰。对现代海空战至关重要的体系战力、信息战力和电子战,解放军也才刚刚入门。这还没考虑到越南在南海占有极大的地利之便,从其漫长的海岸线到达南海任何关键部位,都比中国近得多,后援有力得多。

另外,对岛礁争夺这种特殊作战样式而言,美国只需在远程精确打击弹药上对越南稍加助力,就可能对战局有关键影响。还记得马岛战争(Falklands War)中,如果阿根廷再多几枚法制“飞鱼”导弹,英国舰队的命运就要另当别论了。况且,提供精密导弹比出售主战武器政治敏感度低,越方资金压力也小。

美国拥有数量充足的二手装备,经常以低价出售或赠送给其他国家。图为美军的C-130运输机。
美国拥有数量充足的二手装备,经常以低价出售或赠送给其他国家。图为美军的C-130运输机。

对南海全局有何影响

最值得关注的第二个问题,是越南军力加强乃至美越结盟后,对南海军事格局和中国国际处境的影响。

诚然,中国近年在南海的军事布局突飞猛进,建成了以三个岛礁机场组成的所谓“铁三角”。但所有鼓吹者视而不见的是,这个三角首先交错在一大群多数被对手占据的岛礁中间。只看到中方靠近了被占岛礁,却无视近在咫尺的态势也可被对方利用,无异于掩耳盗铃。

其次,越南近年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际环境也明显优于中国。例如俄罗斯支持越南加强南海军力,完全无视中国利益。此外越南还与波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建立起军备关系。特别是越南手中有了与中国水平完全相当的俄制Su-30战斗机、“基洛”级潜艇和“俱乐部”反舰导弹等武器,虽然数量不多,但足以在局部抵消中国刚刚取得的优势。中国近年为自己手中这些俄制军机与导弹的壮大而洋洋得意,但在如何防御这些武器上却乏善可陈,前景并不乐观。

而在补充越军战力短板上,美国能提供丰富的选项。80年代边境作战中,解放军曾依靠美国进口的炮位侦察雷达,一举扭转在越军苏制大口径火炮面前的被动。越南如果得到美军的帮助,即使短期内进展不大,也会使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处境变得高度复杂,军事行动的自由度和收效蒙上阴影。

纵观第一岛链上的美国亚太盟友,除日本外,无不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得到美国有限,甚至极为有限的武器出口。但是,结合驻亚太美军构成的威慑态势,以及美国不能容忍亚太安全格局被中国打破的利益底线,一旦中国试图走向极端,用大规模武力解决东海、南海或台湾问题,美国还是很可能依据条约义务或具体判断加以军事干预。因而,亚太地区军事格局并无倾覆之忧,可是美国恰恰有意不敢高枕无忧。相反,他们对中国实力高度忧虑,不断惊呼亚太安全态势危急。正是在这种严肃对待甚至风声鹤唳的过度紧张中,美国大收未雨绸缪之利。

美越现在当然还只能算“露水夫妻”,中国在东盟内部也从未放松分化和拉拢。但中国南海政策最大的症结是:战略外交为民族主义、历史优越感和政治需要所绑架。中国试图在独占南海与东南亚和谐的两个目标间左右逢源,却又基本不给周边国家利益空间。

同时,中国与美国倡导的海洋秩序和争端解决体系,在理念上根本对立。其又借口双边谈判,排斥东盟和美国两支力量的介入,寄望与外力井水不犯河水。这种不切实际最直接的后果是:中国的“铁三角”已然引发整个东南亚对中国野心高度警惕,不信任其争端解决方式,并引来美国的直接介入。美越军事合作必将配合暨有的美菲合作,为东盟和美国的警惕和介入,提供更强的理由和途径。

中国必然“情绪稳定”

5月2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表示:中国不是第二个苏联。虽然这番话,并非针对美越军售解禁一事而说,但想到中国曾以中美苏“大三角”互动,摆脱了文革后期的孤立困境,而越南此次又颇有再现三角关系之势,副部长此语难免给人中国在对号入座之感,简直“有内定的感觉”。

中国不是苏联,自己感觉却俨然是苏联那样与美国争夺霸权的“社会主义核心堡垒”,还真非虚言。近年,在包括南海在内的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中国领导人以“强硬”收获了大把国内支持。然而这种表面乐观局面的背后,其实非常惨淡。

以中国最典型举动——南海造岛为例,其实质无非以陆权观念,企图以既成事实加持“自古以来”,强行否决现行海洋领土制度和周边利益。在对亚太整体格局的认识上,中国由于自身实力、野心和政治需要快速膨胀,迫切要求美国给予认可和地位,分享全球治理权和规则制订权。可是,中国一方面自己无力号召和兑现像样的全球新秩序,另一方面对美国地位的基石——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表现得不以为然甚至如鲠在喉,不断挑战。

殊不知,这一基石正是美国在亚太最大的凝聚力之一。结果是,近年中国被亚太一系列“小三角”关系陷入空前孤立。日、台、越、菲、印、缅等力量,均利用中国挑战美国引来的压力获利颇丰,它们与美国的结盟又有力弥补了美国实力的萎缩。

上述陆权桎梏和整体认知的问题,其实源于中国大陆内部:正常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政策探讨环境随政局全盘左转而严重恶化。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当今大陆的“国际关系学”和“国际问题研究”长期充斥媚上媚权之风,所谓的智库献策多流于不同政治势力察言观色、寻机获利。少数尚能探讨的纯理论或技术课题,也受制于观念和体制的长期僵化,装腔作势居多。重重危机之中,中国学界、外交界只能疲于奔命,维护已千疮百孔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为自己换取一点生存空间。

可以想像,美越军售在现实军事领域给中国带来的压力相当可观,特别是精神压力。但北京一定会继续“情绪稳定”,下它的一盘大棋。

(牧之,国际军事评论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