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转型正义

不能让身份认同剪裁历史真实

变动的身份认同激发我们关注历史,不同的认同筛选我们的历史记忆。但只有尊重历史事实,才能让身份认同更笃定。而不是靠对“敌人”的恨,来团结可怜的“我们”。

端传媒记者 王菡

刊登于 2016-02-29

#转型正义

社会对历史的记忆不断变动。重新诉说历史,对过去进行筛选和诠释,不止是官方推动意识形态的做法,学界讨论的新课题,更反映了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追求怎样的共同生活的基础。对历史课纲调整的抗议,对特定日期的不同纪念......正在建立、巩固身份认同的社会,在历史记忆的争夺上尤为激烈。

如何处理过去国民党政府在威权独裁体制下违反人权的种种做法,是台湾社会民主化之后,一直面对的问题。悲情故事讲了许多年,每年的“二二八”纪念成为一种套路,对历史的检讨好像停滞在那些控诉中难以再深入。推动对威权时期人权迫害事件的发掘、记录和保存,是台湾民间真相与和解促进会(以下简称“真促会”)的任务之一。

2015年10月,真促会出版了《记忆与遗忘的斗争:台湾转型正义阶段报告》。今年台北国际书展上,真促会第一任理事长、台湾中研院社会所研究员吴乃德,应卫城出版社邀请,以“记忆二二八,遗忘蒋介石”为题,从这本书背后的动机讲起,分享他面对历史资料,如何思考责任,如何关照现实。

为什么这几年台湾历史受到越来越多民众关心?吴乃德认为,认同问题是一个重要契机。最近十年,台湾民众产生了强烈的身份认同,这种认同的普及与历史之间,又产生了非常微妙、复杂的关系。世界各地都有类似情况,认同的需要常常左右了历史的面貌。 讲座中,吴乃德援引了大量其他国家的例子,日本、美国等,说明历史记忆会受到优势族群的剪裁,也会受到不同时代需要的影响。

二二八,作为台湾人遭受苦难的重要历史事件,一方面可以激发、感召后来人的奉献,更重要的是,那段威权统治的历史究竟是怎样?只有详细了解它的真实面貌,才有可能避免它,应对它。

吴乃德还分享了他对二二八死难人数不同估测方法的意见。他认为在分析死难人数的过程中,要同时考量这些数据提供者的政治立场、身份、当时的统计手段和资料来源。综合之后,才能得到更接近真实的数字。尤其是当很多历史资料,已无法见到原本,就要更加小心。

这次演讲引发了知识界的高度关注。端传媒在3月2日早上在网站刊载了演讲录影整理全文,但因演讲中的许多历史细节,讲者吴乃德认为需要进一步核查增补,方能给读者一个更公允的全貌,否则容易引发误会。为尊重演讲者,卫城出版社暂时收回演讲的版权,端传媒亦尊重该决定,请读者期待讲者此后关于此一话题的的专著。

以下为卫城出版社声明:

吴乃德老师于台北国际书展读书共和国人文沙龙的讲座“记忆二二八,遗忘蒋介石”,卫城出版感谢端传媒将现场录影经授权整理成文字稿以飨读者,但因为现场讲座时间有限,当天讲述内容仍有待补充与阐述,因此敬请各位读者期待日后作者以专文或专书的方式呈现这个主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