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一個來自香港的攝影記者,經歷了四次台灣總統選舉和九合一選舉,跟著各候選人環島地拜票,走進宮廟、市場、車掃、造勢晚會,雖然經已「麻木」,但選戰曾將我牽引到一些說不出名字的鄉鎮。若想認識台灣,跑選舉是一條捷徑。所以我喜歡跑南部多於北部,喜歡去鄉鎮多於大城市,喜歡騎機車多於坐小黃,相比拍攝大選,我更喜歡在路上。
台灣的選舉結合了傳統宗教和本土特色,喧囂、俗豔、有幾分可愛。
好比每位候選人都得入廟參香拜票,而台灣的廟宇就像7-11一樣多;例如城市內鬼魅般巨大的宣傳廣告,特別是地方選舉,看板上的候選人形象可以很率性,形成獨特的政治美學;又例如競選集會內的台語演說,除了「凍蒜」外,我一句也聽不懂;再就是廟會常見的舞台車,大選時偶爾派上用場,化作魔幻燈光的一個政治舞台。
難忘2020的總統大選,當蔡英文高票當選,有一群觀選的香港人散場後聚集在街頭高呼著口號,像將政治的希望寄托給異鄉的政黨。那時港區國安法還未出台,反修例運動餘溫仍在,如今彷如隔世。
重覆的拍攝,就會發現每種造勢活動都有其規律,和大同小異的視覺原素。
以造勢晚會為例,幾個小時的集會是包羅萬有的表演,看過唱歌、跳舞、魔術、武術、雜技等等。期間候選人或政治明星上台叫陣,越後登場的人物通常越重要。高潮的大進場,被設計成君臨天下的模樣,一條通道堆滿支持者,總統候選人款步走過時,前排粉絲們的手傾力越過維安人員,渴望觸碰候選人的真身。民主選舉,要安坐於廟堂之中的從政者放下身段,與民眾合照、簽名、問候,至少於選舉期間,想辦法打成一片。
待總統候選人演說離場,民眾如流水般退去,會場瞬間回復平靜,空餘一片紅色塑膠椅,難得的清冷,我最療癒的風景。
相片庫內第一張造勢活動的照片,攝於2023年5月11日,郭台銘的台中晚會,意味著半年間,我遊走在一場接一場派對般的集會。後來閒時,我偏好聚光在派對內的人,和一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記得有一回,跑選舉行程的途上,計程車司機知道我是香港人,話就變多了。
「你香港人沒有選票,這選舉與你有什麼關係?」他問。
「因為拍攝的緣故。」我答。
「網上就很多這樣的圖片喲?」局外人輕輕的問,於我心有戚戚焉。
I cry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