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美國
一場共和黨代表大會是如何變成特朗普家族真人秀的?
在團結全美前,杜林普眼前的首要挑戰或許是團結共和黨。
華盛頓遊行現場:血腥一週後,美國人的悲與怒
美國是一個總處在變革中的國家,但每次的進步,背後都有血的代價。
即時圖集:美國警察槍殺黑人掀全國示威,警察後遭伏殺
7月8日 9:56PM 洛杉磯示威者和警員對峙。 7月8日 約7:50PM 弗吉尼亞州漢普頓市民為多宗槍擊死者...
一場難以政治正確的「跨性別如廁之爭」
在依然是兩性建構的社會裏,廁所除了解決生理問題,似乎還面臨着更多的使命和爭議。
過境美國,蔡英文和克林頓通上了電話
美方安排的「小煙火」、通電話、蔡英文「踏實外交」的細節處用心,顯示了台灣一直以來的處境:背靠美國,卻不能張揚;得了便宜,一定要賣乖。
酷兒,伊斯蘭,石牆:夾縫中的美國穆斯林同志
恐伊斯蘭情緒,伊斯蘭內部恐同情緒,同志運動內部不斷消解的革命意志……單憑一個座標,根本無法理解他們的困境。
評論|
李駿碩:奧蘭多屠殺,被淡化與簡化的同志身份
以「所有人的」或「文明世界的」去替代「黑人的」或「同志的」傷害,是典型自由放任主義對差異的漠視。
評論|
戴娜美:奧蘭多屠殺,ISIS式恐襲為何難防?
社會想要消除這種危險已經不可能,因為它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它是生活的結果,是活生生的世界精神。
奧蘭多槍擊發生地Pulse,是間什麼樣的夜店?
這個十二年來一直保護着弱勢群體的地方,在6月12日凌晨,被永久地改變了。
希拉莉和特朗普你都不喜歡?或許還有別的選擇
美國大選中的獨立參選人往往被認為是痴人說夢的攪局者,但從他們身上,或能一窺平凡美國人對國家現狀的不滿與冀望。
美國政府釣魚執法 上鈎多為中國學生
抽中工作簽證日益困難,逼得留學生們鋌而走險,催生出一批非法中介與野雞學校,這吸引了美國警方的注意。
特朗普真的給華人VIP待遇了嗎?
「杜林普團隊給華人助選團優待,把他們安排在VIP座位。還邀請了一個又高又漂亮的華人女性上台互動」,這一切是真的嗎?
1
...
72
73
74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