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
-
特朗普告別白宮前夕,美國使者未竟的台灣之旅
是畢業旅行,或困獸之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Kelly Craft臨時喊停的台灣之旅,透露著白宮易主前夕台美關係的微妙脈動。
-
台灣對美國豬牛新制上路:疫後新局之下,WTO的尾聲敘事
為何蔡政府甘冒民意反彈,也堅持推動新一輪美豬、美牛開放政策?為何這一議題會成為台灣過去三任政府都感到棘手的難題?
-
洪仕翰:無論「川粉」或「川黑」,都不是鐵板一塊
就像自由派一樣,保守派顯然並非鐵板一塊。這項大分類底下,很有可能仍存在立場各異的不同人群。
-
台灣看美大選五個關鍵字:戰略模糊、范琪斐、亨特在哪裡、台灣之友、事實查核
台灣被外界稱為「亞洲最瘋特朗普」之地,台灣人在美國大選期間都在討論什麼?我們為你精選了五個關鍵字。
-
愛用國豬最光榮?台灣豬的蹄爪,陷於三個迷思中
在新一波疫後貿易戰開打、全球供應鏈洗牌的浪潮之中,以小吃文化為傲的台灣人想繼續守住一方平靜的餐桌,並非易事。
-
走出70年代「中美關係」:斷交42年後,美內閣最高層級官員訪台
2020年8月9日,美國衛生部長Alex Azar率團訪台,就防疫工作與台灣相關單位進行交流。美國在台協會(AIT)特別發佈聲明,指出這是「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
-
索馬利蘭:不被承認是國家、扼守非洲要道的「台灣新朋友」究竟是誰?
近年以來,中華民國外交工作持續面臨「斷交」威脅,眼看就要走向「邦交國歸零」的窘境。今年卻神奇地多了一個以「台灣」為名互設代表處的新朋友:索馬利蘭。索馬利蘭是怎樣的國家?它到底是不是一個國家?它的戰略位置為何?面對這些困惑,我們替你與台灣外交部、索馬利蘭當地法律菁英聊了聊。
-
大選必考題:民進黨如何維持對美關係?
「從今以後,我們(美方)對『九二共識』的看法,應該較接近蔡英文總統的詮釋:『九二共識』這四個字,它的意義包括『一國兩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