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從學運明星到「中國人」論述,藍營板塊重組|Whatsnew

國民黨主席由鄭麗文勝出。曾為綠營學運明星的她,如今以「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接掌藍營;習近平賀電與介選爭議,令親中疑慮再起。
2025年10月18日,台北,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6萬5122票當選新任黨主席,晚上於國民黨黨部會見傳媒。攝:陳焯煇/端傳媒

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10月18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6萬5122票、50.15%得票率當選新任黨主席,成為繼洪秀柱之後,國民黨史上第二位女性黨主席。此次選舉投票率為39.46%,為2001年黨主席直選以來次低紀錄。

鄭麗文在勝選後當晚發表感言表示,將致力於黨內團結,誓言在她任內要讓國民黨成為台灣第一大黨,並在2028年實現完全執政。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在結果出爐後,隨即向鄭麗文表達祝賀。

不過,相較朱立倫在2021年的選舉結果,鄭麗文得票率雖高於朱立倫的45.78%,得票數卻低於朱立倫的8萬5163票。此外,本次當選人得票數、可投票有效黨員數都改寫新低。

本屆國民黨主席選舉共有六位候選人登記參選,包括鄭麗文、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立法委員羅智強、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彰化縣長卓伯源,以及前國民大會代表蔡志弘。選舉採用黨員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的投票制度。

鄭麗文勝選隔日,習近平賀電期許推進「國家統一」

引人注目的是,鄭麗文勝選隔日午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來賀電,內容提及期許國共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國家統一。鄭麗文覆電致謝,強調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應在既有基礎上強化交流,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為民族復興開闢前程。

此前,黨主席朱立倫勝選隔日上午,習近平發賀電表示,「期望兩黨登高望遠,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守民族大義,為台海謀和、為國家謀統一」;朱立倫則回以,「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深盼今後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增進互信融合」。再前一任黨主席江啟臣則未收到習近平的賀電。

不過,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過程中,爆發「境外勢力」疑似介入選情的重大爭議。郝龍斌與支持郝龍斌的媒體人趙少康皆公開指控,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網軍與AI生成內容,在網路上大量散播不實訊息,攻擊郝龍斌,同時為特定候選人助選。

趙少康在記者會上指出,從用語習慣判斷,許多假消息來自大陸,這些攻擊的數量龐大,已非一般網紅所能及,認為是動用大量人力物力的組織性行為,並將此定調為國安問題。趙少康呼籲中國官方應出面制止,否則就是縱容介入選舉。

郝龍斌也指出,有「鋪天蓋地」的網軍散布不實謠言攻擊他。根據趙少康等人的指控,這些網路操作旨在為鄭麗文助選,鄭麗文被認為是這場操弄中的潛在得利者。

國安局長蔡明彥證實,國安局已針對此事進行調查。蔡明彥表示,在抖音上發現超過一千部討論國民黨主席選舉的影片,YouTube上也有數百部,其中部分帳號被定位於境外。他提到,超過半數的相關帳號並非來自台灣境內。

蔡明彥指出,台灣現行的《反滲透法》等法規,對於境外勢力干預國內「政黨內部選舉」的部分,規範尚有不足之處。他表示,行政院已召開跨部會會議研商,未來可能透過修正《反滲透法》等法律來強化防制,並希望立法院能進一步討論相關修法。

2025年10月18日,台北,國民黨主席候選人郝龍斌於投票所投票。攝:Chiang Ying Ying/AP/達志影像

昔日綠營學運明星,今掌國民黨黨務機器

開票結束後鄭麗文表示,選舉結果證明國民黨基層黨員渴望一條清晰、戰鬥的路線,並且對黨的未來方向做出了選擇。她表示,她的當選代表國民黨將告別過去模糊、猶豫的路線,轉向一個更具戰鬥力的在野黨角色。

她也喊話民進黨,指出國民黨將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監督者,並要求民進黨停止操弄意識形態。對有民進黨立委指國民黨赤化,鄭麗文反駁指,「把中華民國毀了,對誰都沒有好處」。她反指,不要廉價地拿紅色標籤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很不負責任。

在兩岸關係上,鄭麗文強調會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在此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交流與合作。她指自己不怕被貼標籤,並表示只要能推動台海和平,她願意會見任何人,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外,她也主張國民黨應走親美、友日、和陸的路線,但也強調,「親美」不等於「順從」,台灣應以自身利益為最高考量。

準黨魁鄭麗文生於1969年,早期以學生運動領袖身分嶄露頭角,為野百合學運世代,曾為民進黨的明日之星。1988年520農民運動,鄭麗文公開演說痛批「國民黨是最可惡的統治者」,號召群眾「推翻國民黨暴政,建立一個我們自己的國家」。

1996年,鄭麗文以民進黨籍當選國大代表。然而在2002年,因評論當時的「舔耳案」爭議——親民黨立委李慶安誣指時任衛生署長涂醒哲在KTV「舔耳性騷擾」,鄭麗文未經查證就在節目上暗示涂有不當行為——遭民進黨停權,隨後她自稱與民進黨「理念不合」主動退黨。2005年,她應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的邀請加入國民黨,後於2020年以不分區第五名當選立委。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鄭麗文代表民進黨參選國大代表時,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曾為她站台助選,2021年立法院質詢時,鄭麗文質疑蘇貞昌會第一個對中國投降,引發蘇貞昌厲聲回擊指,「妳以前還要拜託我去助選、要我拉著手喊『當選』,幫妳站台讓我覺得丟臉!」當時雙方激烈交鋒的畫面也在此次競選期間被廣傳。

鄭麗文在民進黨期間曾任第三屆國大代表、民進黨青年部副主任,亦加入過以外省人為主體推動台獨的「外獨會」。在轉入國民黨後,擔任過立法委員、行政院發言人、國民黨發言人及文傳會主委等多項黨政要職。在參與民進黨初期,也出任過台灣老牌人權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

在這場投票前,鄭麗文接受台媒專訪回應過往台獨立場指出,「參加民進黨後發現台獨主張是騙局,民進黨貪腐令人髮指,二十多年來致力揭穿民進黨真面目,粉碎『台獨法西斯』」。

在競選階段,鄭麗文對《中評社》表示,接下來的三到五年,是台灣的關鍵時刻,「如何避免戰爭,避免美國透過民進黨聯手掏空台灣很重要。」鄭麗文也說,如果她擔任國民黨主席,為了兩岸和平,國共的正式對話,包括國共論壇的重啟等,都要大開大闔去做。

2025年10月18日,台北,國民黨黨員在投票所投票。 攝:Chiang Ying Ying/AP/達志影像

麗文勝出後,國民黨親中路線的考驗

鄭麗文過去曾批評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引發政壇對未來「藍白合」的關注。對此,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表示,「那一頁早就翻過去了」,他強調為了台灣人民沒有什麼放不下,不應讓過去的事情破壞未來的合作氛圍。當被問及鄭麗文的親中色彩時,黃國昌則認為這是民進黨急於「抹紅」的說法。

長年執行民調的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鄭麗文的脫穎而出,符合選前三天的民調,鄭麗文的勝出在於黨員的求新求變。但他也表示,鄭麗文往後類似「我們都是中國人」這種話多說幾次,就不必遠望2026或2028,國民黨很快「就掛」了。過去鄭麗文曾在公開演說高喊,「我要讓全台灣每一個人,每一位台灣人,都可以自豪而且自信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此過往主張也在黨主席競選期間備受熱議。

趙少康選後也直指,鄭麗文必須要努力消除黨內的「親中力量」,否則未來她的指令將無法貫徹,會出現「令不出黨中央」的困境。他也說,政黨的生命在選舉,國民黨一定要體認選舉是在台灣選,選民是在台灣,不在大陸,要追求台灣的最大利益。「台灣有一部分人太討厭民進黨或獨派,寧願共產黨來台灣收拾民進黨,他並不贊成,」但他也喊話民進黨,「為什麼要把自己人打成敵人?」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陳方隅評論,國民黨已經演變為「真正的中國國民黨」,紅色代理人已然進入台灣的政黨體系,這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構成了全面的危機。 他引用研究結論指出,中國國民黨是中共認知作戰的主要操作對象和最主要的受害者,但國民黨內少有人願意承認。

陳方隅也指出,鄭麗文的當選預示著「藍白合」將繼續,「變色龍」般的政治人物物以類聚,白藍兩黨的利益交換將更加明顯直接。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認為,國民黨的親中收藏在軟性論述、立院的法案、以及地方跟中國的互動,但在選舉的時候,就會大打中華民國台灣牌。但鄭麗文這種強勢的中國認同論述,會讓國民黨更爲往極端靠攏,失去淺藍跟中間選民的票。此舉不僅會讓自己在2026以及2028的選舉上被其他陣營作文章,還無法否認這些指控。《聯合報》社論指出鄭麗文當選後,「兩岸路線爭議勢不可免」但「國民黨對兩岸路線的模糊主張必須重新釐清,則是必要的」呼籲鄭透過辯論鞏固黨內「守護中華民國,反台獨」論述整合黨內歧見,擺脫「被北京左右」的形象。

不過,本屆黨主席投票率不到四成、史上新低,鄭麗文的當選票數,甚至比2016年洪秀柱當選時的7萬8829票還少,有分析指出,此反應黨員普遍對此次選舉冷感。親民黨前文宣部主任、政治評論員吳崑玉分析,鄭麗文的當選,說明國民黨基層對崇奉溫良恭儉讓路線的領導者失去耐心,民進黨出身,善於群眾語言且具煽動力的鄭麗文,成為國民黨基本教義派的新希望。

吳崑玉也指出,鄭麗文鮮明的親中立場,是否能夠說服中間選民,令中南部本土藍政治人物擔心,如果2026縣市長大敗,2028就沒戲了。他說,得權後認清現實,轉換立場,也是常見的政治操作,鄭麗文是否再度反水,這並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