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香港廿五年,攝影師謝至德:現在想成為一幅高牆去擋另一幅高牆
從九七前的香港人面孔,到皇后碼頭運動、菜園村抗爭,到雨傘運動中「安靜的失控」的城市景觀,謝至德無間斷紀錄過渡中的香港,但現在,他即將舉行的展覽,很可能是他最後一個自己創作的攝影展,他說他累了。
從九七前的香港人面孔,到皇后碼頭運動、菜園村抗爭,到雨傘運動中「安靜的失控」的城市景觀,謝至德無間斷紀錄過渡中的香港,但現在,他即將舉行的展覽,很可能是他最後一個自己創作的攝影展,他說他累了。
由香港攝影記者協會舉辦的《前線‧焦點 2017》新聞攝影比賽,於2018年3月25日晚公布得獎名單,其中端傳媒共奪得三個獎項,攝影師陳焯煇憑曾蔭權由九名懲教人員押解,由伊利沙伯醫院送往高等法院的相片,奪得一般新聞組冠軍;陳焯煇所拍攝的圖輯《香港奇幻街市》奪得圖片故事組季軍;攝影師林振東則憑一張聚焦香港天台屋的相片,奪得自然與環境組優異獎。 今屆比賽共收到70名參賽者,合共1405張相片。評審包括攝影導師及電影專欄作者葉七城、新晉電影導演陳志發、退休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譚蕙芸、攝影藝術家及大學講師蕭偉恆,以及自由攝影師黃勤帶六人擔任。 本次比賽的新聞年度圖片,由香港01攝影記者黃永俊憑藉作品「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被判入獄」奪得。評審團認為,一張好照片必須具穿越時空的能力,讓人在十年或二十年之後回看仍有感覺。
美國時間3月24日,由佛羅里達州帕克蘭校園槍擊案倖存者們所發起,主張加強槍械管制的「為我們生命遊行」(March For Our Lives)於首都華盛頓舉行,向國會施壓收緊槍械管制。世界各地民眾紛紛響應,在全球各地更有超過800場的示威抗議。
3月18日晚,「2018台灣新聞攝影大賽」公布得獎名單,其中端傳媒攝影師林振東的系列作品《人造白夜 不懂黑的夜香港》獲得「系列照片類第三名」,而端傳媒特約攝影師陳焯煇在香港回歸二十週年所拍攝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夫人彭麗媛的蠟像則獲得「圖文特寫類優選獎」。 本屆台灣新聞攝影大獎共有85位攝影師參加,參賽作品近2000件,該獎項由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者郭力昕、台灣資深攝影記者李開明、何叔娟,香港資深攝影記者區國強、台灣攝影評論人曹良賓等五位評審從中選出11個類別的獎項。 台灣新聞攝影大賽是全台唯一公開評審的新聞攝影比賽,由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在2007年創辦,其目標是希望刺激新聞攝影記者專業能力的提升,鼓勵攝影記者在文字為導向的傳媒業界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專業道路。
2018年3月11日,香港立法會補選投票日,填補去年被DQ的立法會議員的議席,截至晚上9時30分,逾84萬人參與香港島、九龍西及新界東地方選區投票,投票率39.97%,仍低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43.60%,相差9.61個百分點。
農曆戊戌狗年大年初一,世界各地華人地區張燈結綵,舞獅、放煙花迎接新春。60年一次的戊戌之年,1898年清朝光緒年間,戊戌變法曾試圖讓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最終因慈禧太后等保守派阻撓而失敗,亦讓「戊戌」二字刻在中國近代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