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評論| 李立峯:從馬凱被拒進入香港,看言論自由及後真相時代的「真相」
直截了當地說,馬凱事件當然涉及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問題。如果覺得事實與結論之間仍有距離,應該負責任地指出這距離的存在,但同時也應該主動繼續挖掘事實。
評論| 媒體觀察:私營經濟離場?2018年中國社會的「叫魂」
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寫了篇「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文章,本不應該引起過多討論,但居然會造成官方媒體的集體回應和批駁,這本身就已成為一種特殊的媒體現象。
評論| 連奪學界兩大書獎的《喪失真相》:從俄羅斯經驗看後真相時代的崛起
今年,講述俄羅斯新聞業和政治文化轉變的《喪失真相》同時獲得兩個學會的年度最佳書籍獎,是歷來首次。筆者相信,不同背景和在不同崗位上的讀者,都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別具價值的地方。
評論| 自我審查與紅色界限:東南亞新聞業的無奈
【編者按】:在世界新聞自由日,新聞網站《新敘述》(New Naratif)發表了《自我審查與紅色界限:東南亞新聞業的無奈》一文,講述東南亞新聞業的審查狀況。端傳媒獲該網站授權編修轉載刊發,以饕讀者。 在2018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 2018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調查中,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RSF)帶來的消息並不樂觀。 不出意料,中國的言論自由指數亮起了紅燈,但同時,RSF也在其地區新聞稿中指出了中國對東南亞新聞業的影響:
記者手記:自由逃亡、神話破滅與未到終點的勝利
「麪包和馬戲」完全可以讓中國人遺忘原來還有中國足球隊這回事,也遺忘了還有過一對夫婦曾經遭受過十年的軟禁、羈押和分離,而其中的未亡人,終於通過了那個自由的出口。
評論| 傅景華:AI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平心而論,以收集大型數據配合自動處理系統為手段,把人進行社會分類為目的,再向各類型民眾施以不同待遇,這些都並非中國首創。那麼,要如何走出所謂是否「妖魔化」的討論?
評論| 給有線電視系統一張紅牌:世界盃轉播戰的文化修辭與產業困境
由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組成的「有線寬頻協會」上週發表聲明,指責愛爾達及其所屬中華電信以2億元高價搶標、排擠競爭對手,進而剝奪台灣觀眾「免費」收看重要體育賽事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