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简体
訂閱支持
  • 會員中心
  • 繁體
    • 简体
  • 深度
    • 日報
    • 速遞
    • 專題
    • 評論
    • 播客
    • 系列
    • 欄目
    • 互動頁面
  • 多元
    • 國際
    • 大陸
    • 台灣
    • 香港
  • 社群
    • 訂閱支持
    • 訂閱新聞信
    • 參與活動
  • 最新
  • 地域
    • 國際
    • 大陸
    • 香港
    • 台灣
  • 速遞
  • 專題
  • 評論
  • 播客
  • 活動

K-pop 背後的韓國

製造孤兒:在南韓送養產業鏈上,我的標價是一萬五千美元

在「好心美國養父母」的宣傳下,韓國開始了持續數十年的送養潮,買孩子像買pizza,還可以選內餡。

貧窮,江南style:含著土湯匙出生的南韓青年們,還有撕不走的「窮人」標籤

一天住在考試院,永遠都只能住在考試院;一天是非正職員工,永遠都只是非正職員工。

梨泰院慘案一年後:被掩埋的真相之路,推不倒的體制高牆

從世越號到梨泰院,家屬在追問孩子怎麼死了;但在政治與官僚體系面前,他們的吶喊可能只是徒勞。

失落的「考公」夢:韓國人為何不再一窩蜂地去當「神」了?

曾經,渴望擠身公務員「神的職場」的人聚集在鷺梁津的考試村,但「鐵飯碗」原來只是一場夢。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訂閱新聞信
  • 參與活動
  • 帳戶管理
  • 常見問題
  • App 下載
訂閱支持
  • © 2025 Initium Media
  •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