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標榜共享經濟的 Uber, 動了誰的蛋糕?

你更習慣在路邊揮手叫停一輛空的士,還是拿起手機在虛擬網絡裏預約一趟Uber?

端小二2017-03-02 發起

中國北京的網約車之一「首汽約車」。
中國北京的網約車之一「首汽約車」。攝:VCG via Getty Images

你乘過Uber嗎?

手機網絡及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你的出行習慣嗎?

在中國大陸,透過Uber這般網絡平台接單的營運車輛,叫做「網約車」。近兩三年,滴滴、Uber、快的等幾家主要的網約車平台競爭激烈,行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城市裏,人們的出行習慣被徹底改變,出門前都會打開App預訂車輛,這一轉變,令出租車行業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去年7月,交通部頒布了網約車管理辦法,認可了網約車的合法身份。然而,16年10月起,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卻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規定,提高了網約車准入門檻。這個新興產業在其最鼎盛的時候遭遇了限制和監管。

和大陸相比,Uber在香港一直不慍不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Uber都處於靜默狀態,乘客量不多,也鮮見宣傳,且一直徘徊在是否合法的邊緣。如此低調,的士司機和工會仍視Uber為「頭號公敵」、「毒瘤」,更曾砸車示威。2015年8月,香港警方展開了一次「破繭」行動,拘捕多名Uber司機。網約車在香港也一度銷聲匿跡。

同樣,網約車在台灣的發展也是不盡如人意,曾有千餘輛計程車包圍了立法院。今年1月,台灣出台公路法修正案、重點打擊 Uber 後,短短1個月內,Uber 已被取締超過48次、累積罰款金額預估超過11億元台幣。2月初,Uber終不堪重罰,宣布暫停在台服務。

短短兩三年的時間,由盛及衰,網約車的發展為何如此艱難?

標榜共享經濟,但他們動了誰的蛋糕?

的士與網約車,你更樂意選擇哪一種出行方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