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港「支語警察」辯論,與「華語」的標準化和生命力

標準化在什麼情況下是語言的生命力,什麼情況下會變成語言的孱弱和殘缺?
「支語警察」網上圖片。

註:本文討論的「中文」和「華語」等概念,或不符合中港台三地任何一地之約定俗成用法,請讀者閱讀時留意。

過去幾週,安裝試用了 Meta 推出的新社交平台 Threads 的兩岸三地與海外華人用戶,都很難不被一場網民大辯論吸引眼球,那就是「支語警察」引發的「港台大戰」。

這場大戰發源於一些 Threads 用戶對台灣漢語官話(台灣稱為「華語」或「中文」)環境中「中國用語滲透」的擔憂。這些用戶用「支語」來簡稱或蔑稱「中國用語」。

有人貼文說,台灣人越來越多在口語中使用了「支語」,而非台灣用語——比如帽衫是台灣用語,衛衣是「支語」;比如手提包是台灣用語,手袋是「支語」;憂鬱症是台灣用語,抑鬱症是「支語」,等等,並鄙夷這些「支語」不好聽,或不文雅。

很快,就有香港用戶在相關貼文下留言,不解為何港人說的「手袋」和「抑鬱症」也要遭到鄙夷,並質疑這些用戶對台灣用語和「支語」的二分過於狹隘。隨著越來越多關於警惕「支語」的串文出現,Threads 上港人群體對「支語警察」的嘲諷和批評也相應激增,演變為一場港台語言文化辯論。

雖然 Threads 是新興平台,用戶群或許更多是某些同溫層或同齡群體,未必可以簡單用以代表台灣/香港,其上有關「支語」的討論也無法代表主流觀點。但這些討論中,涉及到了許多有趣的問題,還罕有地為香港人的語言習慣和對語言的認識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從而這些辯論或許能為我們思考「華語」和「中文」到底是什麼,思考它的標準化和語言的生命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思考語言和政治、母語和通用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而提供更多的思路。

「支語警察」在台灣討論區惡搞的遊戲王卡牌。圖: PTT討論區
「支語警察」在台灣討論區惡搞的遊戲王卡牌。圖: PTT討論區

「中國用語」和「台灣華語」,標準語和網絡語言

在網上,一些「支語警察」們的發言帶著強烈焦慮。他們認為,「中國用語」屬於一種「敵國語言」,它的滲透是廣義的中國統戰的一部分,會影響台灣人的文化認同,從而令台灣人喪失自身的認同,最終被納入中國的統一劇本。

但細究「中國用語」的性質,這一議題上有一些在討論前無法忽略的基本事實。

其一是,中國大陸的標準漢語(普通話)和台灣的標準漢語之間,至少在官方標準意義上的區別非常細微,兩者都脫胎於1920年代以北京話(北平口音)為基礎的「新國音」中華民國國語。而今天的台灣華語和中國大陸普通話最大的差別,恐怕來自於口語口音和一小部分語法結構。而這些差異化的定型,恐怕是在1990年代之後才逐漸確立——尤其是如果我們回聽1970、80年代的兩岸新聞播報的話,更是能感受到這種變化。

其二是,如今被列舉為「支語」的用法,很多都不是中國官方標準的普通話,而是新詞彙、「方言」或網絡用語。比如「立馬」、「走心」、「老鐵」、「愛咋咋地」等,是通過影音平台進入主流的東北方言詞彙;比如「顏值」、「幹飯」、「小姐姐」等,是近年來創造的網上流行詞彙;至於被討論最多的「軟件」、「視頻」等,雖然本質是專業領域詞彙,亦是互聯網時代所創造;更不用說還有許多「支語」可以算是小紅書、淘寶和 TikTok 語言。

其三是,作為網絡語言的新詞不太存在「取代」台灣用語的問題,因為本來就沒有相關用法;而擔心被取代的台灣用語,比如「影片」、「品質」,多為書面的、正式的用語——甚至這裡還有尷尬,如有網民認為「主辦方」是「支語」,而「主辦單位」是台灣用法,卻沒有意識到同樣在注重「單位」的黨國體制下,「主辦單位」也是中國大陸的正式用法。再進一步說,台灣華語中長期發展出來的,和本地語言融合的詞彙與語法,被何種語言影響,與被何種語言取代,是兩種不同的、其內部也可分出幾種層次的問題。

2024年1月19日,台北,市民在眺望台北 101 大樓。攝:Louise Delmotte/AP/達志影像
2024年1月19日,台北,市民在眺望台北 101 大樓。攝:Louise Delmotte/AP/達志影像

這樣的現象,其實又說明了幾個問題:

首先,中國雖然有一套標準化的現代漢語規則,也強制在全國推行,多年來為了推廣標準普通話,對非標準漢語的語言/方言不斷被打壓,甚至近年在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還採取了包含侵犯人權行為的語推廣政策言(如新疆用「再教育」的方式強制培訓普通話),但儘管如此,中國人日常使用的語言的標準化程度,還是遠遠未到口音、語法、用詞一致的地步,不同地區的「普通話」差異更是巨大。

比如,台灣所說的標準漢語(華語)口語其實已經有了較為趨同的口音模式,但在中國大陸,各地口音仍然是五花八門,而且不同省份和地區,事實上可以說是產生了不同的普通話和本地語言融合的變體(比如東北話,四川普通話、湖南普通話、「滬普」、「廣普」、新疆口音漢語等等),這些五花八門的變體不僅是口音差別,也反映出背後的地方語言仍然具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普通話「一統天下」在短期內仍不可能——儘管普通話一致擠壓對方言和民族語言的生存,但後兩者的弱勢也引起關注。而除卻民間保育運動外,新出現的旅遊熱潮、地方「特色」經濟,也讓地方語言得到一定資源。從而,在未來可見的時間內,中國依舊可以被視為一個擁有大量多語人士的社會。或許可以說,這樣的多語交流環境,才是現代中國大陸的漢語仍然不斷可以創造新詞,並向台灣在內的華人世界不斷輸出的內在動力。

其次,台灣華語雖然已經擁有自身的獨立發展軌跡,並且也慢慢開始定型,成為有語法和發音規則可循的、和台語(台灣閩南話)等其他語言融合的北京官話的一種固定變體,但是,台灣標準漢語的官方定義,仍然保持著黨國時代的規則,目前為止還沒有變成官方的「標準台灣華語規則」,換句話說,現代標準漢語在台灣已經演化為了「台灣華語」,但「台灣華語」尚未有對語言標準化而言尤為重要的官方標準。然而,經歷了黨國時代,「現代標準漢語」的標準化思維,又常給人帶來語言要追求一致的「標準語意識形態」(ideology of the standard language)。這種標準化意識形態和實際語言規則變遷、社會多元化之間的張力和焦慮,或是「支語警察」問題本身的一種驅動力量。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從語言學角度看,用「台灣華語標準語」去阻擋「中國用語」恐怕難有什麼效果。這一方面是因為如上文所述,「中國用語」並不是中國大陸標準漢語的外溢,而是其創造新詞的遷移;另一方面是,根據許多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新詞彙的習得並不是像看電視那樣,模仿大眾傳播裡出現的語言,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和自身所在的社群交流實現的。這也符合在台灣討論「支語」時常出現的對年輕一代語言變遷的討論:社群的交流和使用,在語言流變中扮演的角色異常重要。以學校教學式的方式強調標準語,和新語言傳播的邏輯其實是兩條軌道。

2023年2月5日,中國北京,一名女子在購物中心內拍攝燈籠。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2023年2月5日,中國北京,一名女子在購物中心內拍攝燈籠。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香港中文」進入論戰:港人語言文化的獨特意義

這次 Threads 上「支語警察」的論戰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港人下場參與,甚至,部分網民對「中文」的理解,觸發了一些港人的憤怒和身分認同,最後甚至變成了廣東話的 pride show(驕傲展示)。

香港和澳門的語言環境,可以說是和台海兩岸截然不同。排開澳門珍貴的克里奧爾語遺產,香港的廣東話,幾乎可以說是現代現代漢語系語言中的一顆遺珠——香港粵語擁有兩岸現代標準漢語之外唯一大規模通行的、可以用用全漢字的書寫系統。而調轉方向,現代香港用廣東話教授中文的教育,也使得港人能夠用廣東話(粵語)自然地閱讀中文——只要是文言或現代標準漢語書寫的文字,香港人就基本可以逐字一一對應用廣東話讀音朗讀(就算不符合廣東話語法),這是當今其他漢語系語言,因為種種歷史原因,都難以做到的。

也正因為如此,香港人在台灣常遇到的文化衝擊之一就是可能會被問到「你會不會中文?」或是突然評價說「你中文很好」。此時香港人往往會莫名其妙:廣東話就是中文呀!因為中文寫的所有東西,我們用廣東話都可以讀——可以逐字讀,也可以改成符合廣東話的語法和用詞讀。但台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都很難想像這件事。甚至,隨著多年的普通話教育,廣東省的廣東話母語者,也很少能做到這件事情。

也就是說,「中文」在香港人的語言世界中並沒有和廣東話完全對立起來。而現代標準漢語在台灣則擁有一種較為晦暗不明的身分。它被視為一種外來政權語言,和原住民族語言與早期的外來語言(閩南話、客語)相區別。也因如此,另外這些語言被理解為「母語」,而「中文」、「華語」成為「非母語」。另一方面,現代標準漢語在台灣的實踐結果,又成為「支語警察」們眼中涉及國家安全的文化身分,甚至要以「反支語」的形式去保護和守衛。這其中的矛盾,或許值得更多討論。

在「支語警察」辯論中,很多港人已經指出,中國大陸的日常用語中如今有大量香港傳入的廣東話詞彙,比如「的士」、「八卦」、「外賣」「拍拖」、「派對」、「貼士」等等,其中還不乏香港直接以粵語發音音譯的英文詞彙。這時候或許值得指出的是,港人對「母語」的理解,能夠為打破語言標準化和純潔化的迷思,提供一種新的思考。對港人而言,「兩文三語」(書寫中文、英文;說普通話、廣東話和英語)的既成事實中,「母語」本身就是一種混雜物——香港文化學者周蕾(Rey Chow)曾經探討過這樣一個問題:對殖民地而言「恢復母語」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恢復一種純淨的、未被污染的語言嗎?在香港的「兩文三語」例子中,「母語」本身也是一個模糊的、不斷流動的概念——畢竟港人的廣東話也帶有那麼多的英文單詞。

廣東話和港人的語言狀態,更生動反映了社會語言學研究中常常強調的一個「反常識」,那就是人類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的常態是:一個普通人同時會好幾種語言,日常的語言也有混雜的特質,語言和文字也並非一一對應。

這種自然的語言狀態,在近現代被民族國家的單一語言想像和建設下被視為落後的,不標準的。但21世紀了,我們是否認為「標準語」要像經典的民族主義者的思路那樣,足夠純淨才有意義和價值?「支語」辯論背後,香港語言景觀的混雜,仍然能為華人世界大大小小的民族主義辯論給出思想資源。

2018年5月4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到一間中學出席活動前,與香港眾志的秘書長黃之鋒等人對話,並接收請願信。楊潤雄指並無打算改變兩文三語的政策。攝:端傳媒
2018年5月4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到一間中學出席活動前,與香港眾志的秘書長黃之鋒等人對話,並接收請願信。楊潤雄指並無打算改變兩文三語的政策。攝:端傳媒

華語、民族國家和帝國

在中國影響力的背景下,就華語、華人這些概念,文學研究者史書美和馬來西亞華人文學家黃錦樹曾有一系列隔空論戰。他們二人的一大分歧是:史書美強調21世紀初對中國崛起帶有的霸權意味,從而回溯性地批判歷史上的中國對外移民上,強調「中文」和「中國人」的政治屬性乃至對外殖民屬性;黃錦樹則從馬來西亞華人的歷史經驗角度,認為這種霸權批判本身忽略了歷史語境,甚至放在南洋的語境下,完全可以服務於種族清洗的論調。

「支語」的焦慮和論辯,其實也體現出類似於如上論戰的問題面,更共享一些基本預設上的分歧和困難。

對「支語」的警惕有這樣一個前設:現代標準漢語作為一種「中國國語」已經大力推行到成為民族國家語言。因而,凡是從中國大陸輸出的中文,就或多或少是中國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的符號載體。

然而,這裡不得不處理的「房間裡的大象」是,中國本身的國家性質是什麼?台灣人或許會更容易代入國民黨的黨國體制在「反攻大陸」時代建構的想像:中國是一個強調「炎黃子孫」血統屬性、以標準現代漢語為母語的現代民族國家。北京的對台宣傳也一直在用這樣的民族主義語言。反過來,對中國的批判者則強調多元性乃至中國並非一個同質化的民族國家,進而產生出包括劉仲敬「姨學」在內的「解體論」推論來。

反常識的現實或許是:無論帶有多少現實中國家力量的助推或宣傳,「中國用語」的傳播力,中國網絡語言和新語言的生命力,都如前文所言,基於中國語言地景的多元性,基於現代標準漢語仍然沒有大一統的現實,基於地區分野、民族語言、地區方言/語言和口音的混融。這裡恰恰反映出,由這種「雜種」屬性衍生出的「文化輸出」能力和文化生命力,要遠超標準文化產品和標準語言的對外影響力。

政治凝聚力和文化影響力常常不是一回事。在語言上尤其如此:中國越不是強行大一統,中文就越有創造力和生命力,對外的文化影響力就會越強,這種基於多元的影響力是很難抗拒的。但也恰恰是如此,我們也完全可以想像:如果中國真的像許多民族主義者想像的那樣,變成了一個內部由漢族和標準漢語「大一統」的現代民族國家,那麼中國的對外影響力,尤其是文化上對台灣和海外華人地區的影響,就必然會喪失能量,變得乏善可陳。

無論我們持有何種政治觀點或民族立場,無論我們希望語言的社會體現是什麼樣貌,我們都值得想想,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是否是可以混為一談的同一件事情?而標準化在什麼情況下是語言的生命力,什麼情況下會變成語言的孱弱和殘缺?

2017年7月2日,中國北京,市民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中國 20 週年展覽時擺姿勢拍照。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2017年7月2日,中國北京,市民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中國 20 週年展覽時擺姿勢拍照。攝:Andy Wong/AP/達志影像

讀者評論 9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台灣對於特定『中國用詞』(或說中國「流行」用詞更為貼切)注意、關注乃至於排斥,應該可以分為不同的層級:
    1.『牛、牛逼、火』,因為Web2.0與自媒體興趣,相當口語化的文字或影音內容大量傳播,而這些用詞相當具有煽動力與感染力(台語也常被認為有類似特性,如選舉造勢常用的『凍蒜』) 而這些用詞被重新轉換為文字時,往往會被認為過於粗俗而被揪出指正。
    2.『視頻』-影片、『補丁』-修正檔,這類詞語在台灣本有慣常用詞,使用者選用的原因往往是因為頻繁接觸而太過順口。雖然如『視頻』在台灣本來是極為罕見的專業用詞,這類詞語在使用上還不至於因歧義而造成困惑,主要是讓人質疑『為何要特意使用中國詞彙』。
    3.『質量』-品質,這個層級開始引發的厭惡感就會大大增強。中國常說的『質量好』在台灣多半理解為『品質好』,而台灣通常將『質量』作為物理單位使用。少見情況下會與中國用法類似,但是強調『質』與『量』。這類用詞可從上下文來去歧義,雖不致理解錯誤但徒增紛擾。
    4.『動漫』-會動的漫畫、漫畫改編的動畫???
    這類詞語在台灣已有既定用法,而中國用法與台灣有所差異卻不易區分,導致討論時的混亂。
    例如一個人說他喜歡動漫時,你可能會以為是動畫、漫畫通吃,但他可能是喜歡看改編動畫。
    類似的概念也包含『民主』。而光是在中國,『民主』就至少多出一個中共的版本。這使得某些『民主』在中國可以光明正大成為政府標語,某些則變成『**』。而中國廣泛存在的言論箝制使得識別民主為民主、或民主非民主,幾乎是不可能或白費功夫。

  2. 台灣相聲演員馮翊綱馮老師,特別注重用字的正確性,常在眾多場合以『梗、哏』為例,指出逗哏的哏才是正確用法。『再在不分』、『因該』在網路上也是常被揪出來指正,甚至出現近乎成句、口氣惡劣的『再啦幹!』,其還有網路哏圖。
    這種以蠻橫態度取締錯誤的行為,是否也可以算是一種『文字警察』,或者說,為什麼不是文字警察?
    近年來台灣教育部開始推行本土語言教育,也因此出現了所謂『台語正字』,例如之前爆紅的水母影片的『歸剛』(整天),正確用詞應為『規工』。過去許多講究親民的文宣、貼文常常會隨性的使用發音近似中文代替,近年來常常會受到台文使用者的指正,而政府機關的社群小編更會因此受到嚴厲的攻擊批評;這種行為實際上也就是所謂的『台文警察』。

  3. 覺得討論有些去脈絡,某些語境被忽略了。我記得「支語警察」一開始本身就是一個較負面的詞彙,用以指涉對中國流行用語產生過激反應的網民及其激進言論,也就是說該詞彙本身就具有諷刺的意味,亦即多出現於使用者自嘲或嘲弄對方過於偏激的前提之下。

  4. 单纯不太理解:在华语与支语本是同根生的情况下,个别词语的用法会让台湾人感觉到担忧或者感觉到被侵犯是什么原因呢。如果如此的话,是不是加强推广台语更符合思考逻辑?

  5. 一些网络用语我也特别讨厌,像“咱就是说”、“小姐姐”‘“666”之类的,每次听到都内心翻白眼,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但另外一些只是因为各地叫法不同,就觉得中国(或中国大陆)的叫法是“支语”,就要去反对,还挺不能理解的。
    小时候,中国电视频道播出的韩剧中,有一些说法比如“了色lese(垃圾)、OK绷(创可贴)、讯息(信息)、和han(he)……”跟中国说法不一样,后来知道原来这些都是台湾配音的之后,觉得很新奇,原来虽然大家都是讲中文,但用词上还是有分别的,当然更不会有“不同于中国的就是不好”的或怎样的想法。
    语言是流动的,英语中有一些词汇是来自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甚至是中文。中国的80后、90后很大一部分成长期都是看港台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以及日本动漫,里面有些新的概念或者不同于中国的说法,时间久了就会成为习惯用法(譬如交往、颜值),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怎么到了现在这一代,当流行文化的传播反过来时,却觉得无法接受了呢?就算考虑到意识形态不同,那中文中也有很多词汇比如“民主”“经济”“电话”“医学”来自日语,也没见小粉红去反对啊?(当然也不排除小粉红没文化不知道的可能,难道“支语警察”就有文化了吗?)
    马列政党确实是把宣传当作非常重要的工作,但要通过传播把不同于中国惯常说法的词汇都改成中国的,那工程量也过于浩大了点吧,而且没有任何意义。真正要警惕的是掌权者对某一类表述的使用,如“民主不能当饭吃”、“正确的集体记忆”、“正能量”、“硬着陆”等。

  6. 香港人一般討厭內地用詞,多愛用英文譯音字來維持自身獨特性。但更討厭的是中共官方作「新中文」
    新中文是一些中共宣傳時,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來解釋說話,讓人聽得不舒服。如「打假」「抓緊」等暴力化詞彙,又虛化自身責任的「完善」、「優化」(但絕不能用「改」一字)。動詞名詞化的「進行」對話、「作出」指導等
    詳見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4352

  7. 香港人一般討厭內地用詞,多愛用英文譯音字來維持自身獨特性。但更討厭的是中共官方作「新中文」
    新中文是一些中共宣傳時,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來解釋說話,讓人聽得不舒服。如「打假」「抓緊」等暴力化詞彙,又虛化自身責任的「完善」、「優化」(但絕不能用「改」一字)。動詞名詞化的「進行」對話、「作出」指導等
    詳見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4352

  8. 香港人一般討厭內地用詞,多愛用英文譯音字來維持自身獨特性。但更討厭的是中共官方作「新中文」
    新中文是一些中共宣傳時,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來解釋說話,讓人聽得不舒服。如「打假」「抓緊」等暴力化詞彙,又虛化自身責任的「完善」、「優化」(但絕不能用「改」一字)。動詞名詞化的「進行」對話、「作出」指導等
    詳見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4352

  9. 香港人一般討厭內地用詞,多愛用英文譯音字來維持自身獨特性。但更討厭的是中共官方作「新中文」
    新中文是一些中共宣傳時,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來解釋說話,讓人聽得不舒服。如「打假」「抓緊」等暴力化詞彙,又虛化自身責任的「完善」、「優化」(但絕不能用「改」一字)。動詞名詞化的「進行」對話、「作出」指導等
    詳見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4352

  10. 香港人一般討厭內地用詞,多愛用英文譯音字來維持自身獨特性。但更討厭的是中共官方作「新中文」
    新中文是一些中共宣傳時,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來解釋說話,讓人聽得不舒服。如「打假」「抓緊」等暴力化詞彙,又虛化自身責任的「完善」、「優化」(但絕不能用「改」一字)。動詞名詞化的「進行」對話、「作出」指導等
    詳見
    https://pincong.rocks/question/14352

  11. 記憶無錯的話,香港早期是用共產中文(語出陳云),後期台灣傳來「支語」的用法,取代原先的共產中文……原因不難理解,一看即知意思。

  12. @blm 其实在香港,「支那」一词应该是10年代兴起的。我记得那时候大家都在看YouTube上一个侮辱视频「支那Style」。因为那时候常常有内地游客没素质的报道。到雨伞之后,很多深黄的港人会用这个词指代大陆。这个term只能说被深黄中的深黄所接受,远未有到为社会普遍认可的程度。16年立法会游蕙祯宣誓风波后由于使用「支那」一词把很多浅黄也给激怒了。总之,很长时间以来说「支那」的要么是学堂里的小学生,要么就是深黄中的深黄,一说出来只要是普通港人都会觉得没素质(但不一定意味着会当众纠正)。

  13. @EricChan 看情况吧。其实我一开始在端也都是抱着好好讨论的心态。但是遇到对方对我很不友善且一直绕着答就会不爽。但总体上也还好,都能提出实质性的内容并交换意见就行。

  14. @wanchaihunter 也不是這麼說啦,沒有質量的討論不過是罵街,反而令人厭煩😅(雖然我也沒什麼資格講這些,畢竟我也是常罵街的那些人😳)

  15. 不过说实话,很久端都没这么热闹了。有讨论也是好事。

  16. 端的評論區好久沒那麼熱鬧了……

  17. 「扒皮扒墳」真係形容得貼切……負面意義用「支語」都不行,實在有些頭痛。
    c_c,始終有中國網友在此,總不能他們不顧他們感受,我讀過幾個建議,可能用「語言警察」或「中國語警察(注,此中國語係日本語,意指官話)」比較合適?(雖然討論已經離題萬丈,這個建議已無太多意義……)

  18. @c_c 係咁,對住同我哋香港人嘅爭端你哋要好好咁自我反省,唔好成日觸摸文明世界紅線。而對住大陸,好有自主性嘅台灣人野蠻exclude都得,似乎唔記住喺呢平台所有華人都可以發表意見,唔係你哋台灣自己一言堂,太過自我中心即係自大同double standard

  19. 这位c_c直接拿法官的判决书当作金科玉律,确实了得。你没有看判决书中法官说的“言辞激烈”吗?意思是,这有攻击性,但还没有必要上升到由司法进行规制的层面。东亚地区的法院(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一样)在尊重这方面离欧美还差得远。笑死了,这位中华民国法官判案还会根据词典里改成了什么意思来判。你判断歧视是看一般理解,还是看字典?那你要不要问问美国人N word一开始也没有歧视含义,字典也没写,为什么后面就变成歧视的了?中国小粉红也这样,说国家说的对!我们都跟着!

  20. 已经尊称他是“林义雄先生”,并且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他的同情。这就好像一些中国人听到国人直呼毛泽东其名就不爽,是这个道理?

  21. 这位简中人,什么时候也变得那么敏感,看到别人谈论林义雄和江南案就开始在意了?别人只不过说了事实,并且也表达了同情,再表达了自己对林义雄表达政治的方式的不赞同。简而言之,已经给了足够的尊重。这就好像中国毛左和粉红们谈论到毛泽东就讳莫如深一样,不给他唱赞歌就是不尊重人家,是吗?

  22. 作为简体人不喜欢“支”的用法,也觉得港人用的时候是完全的贬义,但以我对台湾人的理解,在台湾这个词的贬义可能要具体看人,有些人你可以说是没想那么多。当然,我觉得有历史脉络和种族歧视意味的用语,如果别人觉得不舒服了,尽可能不说也是基本的礼貌。但是……林义雄和江南案,真的不是我们可以拿来轻佻地谈论和用来说“你不懂我来教育一下你”的吧?推己及人,你不喜欢别人说支,也应该尊重别人care的东西吧?

  23. 作为简体人不喜欢“支”的用法,也觉得港人用的时候是完全的贬义,但以我对台湾人的理解,在台湾这个词的贬义可能要具体看人,有些人你可以说是没想那么多。当然,我觉得有历史脉络和种族歧视意味的用语,如果别人觉得不舒服了,尽可能不说也是基本的礼貌。但是……林义雄和江南案,真的不是我们可以拿来轻佻地谈论和用来说“你不懂我来教育一下你”的吧?推己及人,你不喜欢别人说支,也应该尊重别人care的东西吧?

  24. 支那在台灣就不是歧視詞,這是數度經過司法判定的;同樣的,中文在台灣通常指的就是華語,而不含其它也使用漢文的語言,而這些實際上根本無法與華語溝通、差異性極大的語言在台灣也不稱作方言;支語的意思是台灣的近代中國外來語,而台灣對於是什麼外來語是看從哪裡傳入,如麭(pháng)是日本外來語,而不是葡萄牙外來語或拉丁外來語。如果外國人要求台灣要既有的語言使用方式配合自己,必需給一些夠好的理由,不是扯一些早就連當代中華民國法院都無法說服的威權時代命令、日本時代的中華民國政府說法。
    坦白說,台港這類爭論要嘛是台灣人沒搞清楚對方是外國人也不是在台灣環境發言的無腦開槍、要嘛是大中華主義者對台灣的干涉慾望與無法忍受事實上被排除在外的焦慮,而者都沒有什麼理會的必要。
    台灣主體性的建立與強化:到底什麼是有幫助的、哪些作為是有價值的與必要的,完全是台灣自己共同體的內部議題、有自身的脈絡與目標,不必理會外部迎合的要求、也不該管到外國去。

  25. @nopce 你說得對,我也不太欣賞,但我理解香港人那種憤怒和「攬抄」的自我毁滅情緒,寧願香港死,在世界歷史為習近平留下歷史罪人的污名,印證朱鎔基的一席話,誰搞壞了香港,誰就是民族罪人。
    @WanchaiHunter
    「支那」兩字最早2010左右在香港出現,絕對比台灣早,但早期主流並不認同這兩字,畢竟香港人知道這兩字的侮辱性和威力,屬於很敏感字詞,當港人身份認同逆轉時,由不認同這兩字,到接受,成為港人之間的共同語言。而你所指的更高等、更自由可能更適用於台灣情境,香港更多的是仇恨和憤怒。
    @nopce 但我不認同是對「中文」系統的損害,詞語的詞義本身就是不斷轉變,例如,左翼、政治正確等,在不同時空背景,有不同的解讀,而香港只是把「支那」這個種族歧視的兩字,轉化另一種歧視性字眼,絕對不是好的事,但歷史就是這樣。
    所以我立場很簡單,語言是隨社會而變,沒有誰比誰高級,只能比較誰更複雜、更難學、更多變化,台灣的國語跟大陸本是同宗,只是某些用詞的有差別,支語警察所做的,就如跟香港人鄙視廣東人的廣東話一樣荒謬。

  26. 提醒端友:提交留言前先複製內容,發送後如感覺有異常先不要重發或刷新,關閉再重開確認是否正常貼出。

  27. 是說,這篇文不贊同「支」不是明擺著的嗎⋯⋯「支」的歧視性還需要寫八千字去論證嗎⋯⋯不是常識嗎⋯⋯難道以後批判A還要先說我不支持A才有合理性嗎⋯⋯?評論區扒皮扒墳的心態也挺恐怖的

  28. 是說,這篇文不贊同「支」不是明擺著的嗎⋯⋯「支」的歧視性還需要寫八千字去論證嗎⋯⋯不是常識嗎⋯⋯難道以後批判A還要先說我不支持A才有合理性嗎⋯⋯?評論區扒皮扒墳的心態也挺恐怖的

  29. 记住,下次在其他评论区里觉得自己敲键盘可以无敌的时候就好好想起这次自己是怎么被人把面子一个一个扒下来,把你的无知和低素质曝光在别人面前的。

  30. @Weber,另外,我劝你啊,辩论不过别在学陈柏惟那样痛哭流涕有的没的讲两句。下一步你要拿膝盖走路吗?你昨天还有之前早其他评论区里不是嘴巴很厉害吗,一口一个「支那」,一口一个要替我写邮件问电影导演会不会伤害到中国人民的感情。怎么现在开始一副无法接受、要崩溃的哀怨模样和我说话?

  31. 好,我舉白旗;請各位端友繼續討論。

  32. @Weber 说不过又开始歪曲别人说的话。我已经表达了对于林义雄先生的同情,同时指出了事实:林宅血案到现在还没有查清。我也表达了对于林义雄先生的肯定:他比你强多了(不过你如果觉得我说这句话是对他的肯定力度还不够,那我只能说他比你强上一万倍还不止)。是真流血牺牲奋斗加有主张的。还有,我可一直都没说「NMSL」这个极其不雅的词语。你莫名其妙要提一句,是想说你想对着我直接说,但又不敢直接说,怕显得评论区里大家觉得你低素质吗?
    我告诉你,我现在就觉得你很没素质,懂了没有?我看国民党、民进党都离你远点比较好。谁沾上你这种选民谁的党都被扣饭圈标签:P

  33. @Weber 说不过又开始歪曲别人说的话。我已经表达了对于林义雄先生的同情,同时指出了事实:林宅血案到现在还没有查清。我也表达了对于林义雄先生的肯定:他比你强多了(不过你如果觉得我说这句话是对他的肯定力度还不够,那我只能说他比你强上一万倍还不止)。是真流血牺牲奋斗加有主张的。还有,我可一直都没说「NMSL」这个极其不雅的词语。你莫名其妙要提一句,是想说你想对着我直接说,但又不敢直接说,怕显得评论区里大家觉得你低素质吗?
    我告诉你,我现在就觉得你很没素质,懂了没有?我看国民党、民进党都离你远点比较好。谁沾上你这种选民谁的党都被扣饭圈标签:P

  34. @轶伊
    「語言警察」現象本身,就是某些臺灣人想要去對現況進行所謂「撥亂反正」或「重塑語言主體性」,這反而反映了有很多臺灣人並不排斥使用(或不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用語。正是為了糾正這些臺灣人,才會有「語言警察」。
    因此,「語言警察」現象並不能用來證明「臺灣主流在文化、語言方面對大陸排斥」。頂多只能代表threads上特定使用者的意見。

  35. @软伊
    「語言警察」現象本身,就是某些臺灣人想要去對現況進行所謂「撥亂反正」或「重塑語言主體性」,這反而反映了有很多臺灣人並不排斥使用(或不區分)中華人民共和國用語。正是為了糾正這些臺灣人,才會有「語言警察」。
    因此,「語言警察」現象並不能用來證明「臺灣主流在文化、語言方面對大陸排斥」。頂多只能代表threads上特定使用者的意見。

  36. 铁伊:就我的觀察,有時大陸人口中的『歷史』這個名詞,方方面面而言是都跟台灣所認知的有著相當差異。
    我對中國五千年歷史不算陌生,但如果接觸『大陸歷史』的結果,是變成像@WanchaiHunter這樣解讀台灣近代史中的『黨國威權、林宅血案、江南案』,即使用極其含蓄地說法,也是非常不恰當的。
    更別提在台灣民主過程中,還有國民黨作票、射殺抗議群眾的事件。
    @WanchaiHunter的發言表現出他對民進黨政治人物的母親、女兒等家人被殘忍殺害不以為意;略帶諷刺的是,『NMSL』通常會認為是某些大陸網友習慣濫用的惡毒詛咒;但原來,只是再尋常普通不過的,一個事實而已。

  37. 好文,感谢!“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是否是可以混为一谈的同一件事情?”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能感受到台湾主流对大陆的方方面面都很排斥,从政治到文化到语言、甚至历史。

  38. @中国病人 睇睇到底邊位理亏,邊位係病人。已經文化自卑到咁樣,仲喺個邊話人身攻擊同埋好好話。個位Weber,每次冇argument同footing就換個話題繼續一副「高高在上」嘅大老形象。佢就係一位keyboard warrior,講唔過已經承認自己應該多讀書。

  39. @blm 其实我觉得黑人对黑人说N word对标不自由的大陆人对不自由大陆人说“支那”。虽然还是有一定的冒犯性,但大家都在互相自嘲“我们不自由,被压迫”。然而,黑人之间互称nigga也都是称兄道弟时。我在美国的时候,黑人之间如此互称更像是“弱势群体之间要更加团结的文化现象”。然而反过来,很多称大陆为支那的港台居民本来就是觉得自己更高等、更自由,然后拿着本身就是歧视性的话去说大陆人,接着还限制其他港台的人不准说大陆用语。这就好比一个白人不仅对着黑人喊“N word”,还教训自己的朋友“别说黑人说的话”!自然是极其不雅的了。

  40. 到现在还看不清到底是谁在那里答非所问,不尊重普世价值,明里暗里歧视,然后说不过了就换话题继续争。到底谁是病人?

  41. 评论区谁在好好说话,谁讨论的时候离不开人身攻击,可谓一目了然。

  42. @blm
    同意在港台支那这个用词已经事实上形成延伸义——即单指“中国大陆”。
    但这个延伸义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中文」系统的表意明确性的损害,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刻意无视。
    理解大部分香港人出于政治事件对大陆抱有敌视态度,不过,很不欣赏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帮贼一千八”的类似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无论如何在普世价值下,歧视这个行为不道德,合理化歧视也不道德,如果参加论战的港人台湾人觉得这样做无损自身道德水平,那也只能尊重他们的选择。

  43. 很激烈的討論呀,我認為大家還是誠實承認「支那」就是歧視用語,是否種族歧視是有爭議,如果日本人說就必定是種族歧視,但黑人說「Nigger」就不是種類歧視,所以華人說「支那」不一定是種族歧視,但沒有爭議的是,「支那」兩字是實實在在的歧視,就是歧視中國大陸,不需要詭辯是中性詞語。
    香港也一部分經常說:支那人、支那寶,支行(中國相關銀行)、支貨等等,凡事與中國大陸相關,又應用到,都會加一個「支」上去,取代「大陸」兩字,某程度是「大陸」兩字開始變得中性,或者歧視力度不足夠表達厭惡的程度,但並未成為主流。
    所以還是誠實一點,就是歧視,不歧視,大家都不會說,但歧視的內涵都有區分,純粹歧視跟因憎恨而歧視是有差別,縱使歧視就不應鼓勵,但港人喜歡說「支那」兩字是有其政治背景,當然有人說中國不等於共產黨,但不幸的是,共產黨就是中國,就是代表所有中國人,那怕牆內的人接受與否,正如整個阿拉伯世界憎恨以色列,都不會區分以色列和猶太人,會區分的只是一小部份理性或左膠人士。
    另外,回樓下,繁/簡不是單純的語言工具,這涉及老祖宗的事,祖墳拆了起大樓,功利層面如有效益,或許可以妥協接受,但簡體字卻是活活生政治操作和破壞,不要再說簡體字有甚麼掃盲提高閱讀效率之類,已有大量研究証明無關,反而禍害卻不少,試想一下英文字母減去一個A,已經災難性,但但但是!只要從小到大都沒有A的概念,就會認為25個英文字母是沒問題!

  44. 还有,别拿你给国民党投过票来说事。谢谢你的支持。但人家也没求着你来投票啊?人家更不需要一个讨论中一直拖离主题,每次论点都站不脚,然后只知道吼的网民,understand?
    我如果是国民党党员,我宁愿投给林义雄先生,也不投给你。最起码人家经历了戒严时代,为台湾人牺牲流血,而且有自己的一套成熟主张(虽然常常表现为动不动绝食+坐地上不走)。
    别把自己当太重要,ok?

  45. Weber,你到底有没有历史常识?你一定要我把你每次给自己找的面子都给扒下来才行?好,我满足你这个愿望。
    1946年,台湾第一次省参议员选举。这次选举相比日据时代1935年的选举规模大很多,而且有资格的选民也不是仅限于1800人这么搞笑的数字。知道你要讲二二八,那你再看看1950年,台湾首届县市长选举,也是不限资格的普选。拿这个和你口中的日治时代对比对比,看看到底是国民政府更尊重台湾人,还是紧握着一半席位由日本官府委派、剩下一半只给有钱人+顺从皇军的良民+取消了地方自治性较强的政党的地方选举的日本殖民政府更尊重台湾人。更不用说国民政府在台湾完成了和平土改,为台湾农民权益和战后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你自己扪心自问,日据时期和国民政府有何可比性?还有,林义雄的案件都没有查出个水落石出,你就说是国民党干的,不愧是做事情不讲证据和逻辑,特别适合和林义雄一起有事没事往那里一坐就要绝食(当然,我非常同情林先生的遭遇并且佩服他的决心)。江南谈八卦被刺杀,确实是国民政府干的脏事。但你要不要看看陈水扁贪污造成了多大的问题?

  46. @nopce 謝謝,我還是回去讀書吧。

  47. 看到@WanchaiHunter 留言寫下『笑到坐在地上了。国民政府到台湾,台湾人才有了选举的机会』,感受到的,只剩感慨。
    先總統 蔣經國先生執政時期,臺灣省議會議員林義雄先生,「六十歲的母親游阿妹及七歲雙胞胎女兒林亮均、林亭均被刺殺身亡,九歲長女林奐均受重傷,此案至今仍未偵破。」
    「1984年10月15日,華裔美籍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在美國加州遭到中華民國國防部情報局吸收的臺灣黑道竹聯幫份子刺殺身亡。」
    作為曾經的國民黨支持者,我原以為其能在多次執政、獲得本土民意支持之後,施行轉型正義。
    在今日,等到的卻是@WanchaiHunter要我對其感恩戴德。

  48. @nopce
    还有 我觉得他不是立场问题。政治立场是大人们谈的。他跟个缺乏家教的小孩一样。来这里凑热闹的。

  49. @nopce
    别和他计较了。你看他每次说不过了就扯其他话题,扯到后面自己开始说起中国大陆用语,快让我笑得坐在地上了。问他的英语一句都答不上来,这种人就是没被治之前觉得自己无敌,被怼完了开始玩失踪。

  50. @Weber:
    到这地步你的立场我想我已经无法改变,我的观点已全部表达,不想赘述,给多点空间让讨论回到文章议题本身。
    愿你今后的人生能多点理解体谅而少点仇视,我想这也是读新闻读书的意义。

  51. Look at you,写的都什么东西?我在讲term本身,你又开始和我扯pla在干吗干吗。还有,你为什么称呼他们为人民解放军?你是台湾人吗?岛内的统一称呼是共军、中共军队。你真要计较term,怎么自己开始学着对岸开始叫对方是“人民解放军”?还后殖民者和前殖民者?笑到坐在地上了。国民政府到台湾,台湾人才有了选举的机会。日据时期台湾人连选地方议会的资格都没有,还在这里分前后殖民者。你还以德报怨?笑疯了,原来以德报怨是以众所周知的侮辱用词称呼对方和对方的语言。好好好,这个Weber重新定义了以德报怨,以后见到孔丘了教教他什么是“以德报怨”,告诉他他的以德报怨是“中国版本”,你的是先进的台湾版本。

  52. 笑死了,那你要不要再看看我的评论?日本人在日据时代也称呼台湾人为支那人。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哪里呢?每次都在那里回避别人的argument,别给台湾人丢人现眼了。我自己的论述早就写在那里了,自己说不过天天就知道避开别人的论点然后幻想。以后看你的评论看一次笑一次,希望越来越少台湾人别跟你一样uneducated。

  53. @WanchaiHunter : 我把我自己回覆別人的留言再貼一次,看你要不要回頭看看自己在寫什麼?
    「若中國人連台灣人自身的解釋都不尊重,卻以『中國人』的身份去要求台灣人遵循『日本人』的定義與解釋。
    這是否可以算是一種後殖民者跟前殖民者對於『權威』的交棒接力?
    你自身是否有一套論述,而不是從日本極右派那邊撿槍。」
    我自己是不會主動用這個詞彙的,但我要能說服他人之前,你要先說服我。否則現在外有人民解放軍軍演危險、內有中國端友以違憲之名勒逼台灣人主動改變現狀、掀起戰端,若以德報怨,則何以報德?
    中國人是人,自然也有好人,《中國好人》為刀爾登作品叢書之一,推薦閱讀。

  54. “当时台湾是日本帝国的一部分”。笑掉大牙,看来你对日据历史了解也不太够。日据时期,日本人对台湾人也是认定为“支那族”。台湾人在日据时代被日本认为是“非内地”,而且台湾是被当作一个农业基地来对待。当时的日本人就是把台湾人认为是华人,而且同样认定为“支那族”。你现在把自己代入日本殖民者的视角,然后再灵活适用自己心中幻想的自由标准,接着忽略别人的感受说“支那”一词没问题。不知道你是辱了大陆,还是把这么多台湾人一起给侮辱了。Lol。还有啊,我学你的风格,要不要email给NYT问问他们如何看待你灵活适用标准在这里一口一个支那人地叫给台湾人丢脸的事情?

  55. 这位Weber每次讨论都不对题在那里谈到其他不相关的话题,并且用biased construing of basic facts作为自己进一步论证的前提。夜夜秀那次是因为发表了歧视残疾人的言论,的确值得谴责。这在中国大陆也是一样的。然后你又在幻想什么中文世界不自由,所以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讨论。excuse me?我在说普世价值,你在和我说台湾特色民主和台湾特色自由主义?能不能别这么小可爱(这次记住啊不是说你真的可爱- -),用自由平等的价值观来看待问题很难么?
    另外,支那一词早在30年代和40年代就已经被三令五申要求日本政府停止使用,而且在国民政府迁台后也已经告诉了台湾民众。你咋不说战后几十年里也都告诉了台湾人这是个歧视性用语?
    30年国民政府知会日本不要再用这个词,日本32年后不再使用。后因为日本侵华,继续使用这一词语。战后国民政府直接告诉他以后别用了,日本自己都已经改了。现在你跑过来说,台湾曾经是日本殖民地,哪怕战后光复,相关教育已经推行几十年了,现在你觉得可以使用这个词语?没素质就是没素质,别拉上其他台湾人和你一起没素质。没家教。

  56. @nopce:我的中性提醒你都無法接受。那請問你引用1930年代的『中華民國』套用在近百年後的台灣時,是否有意識到當時的台灣是日本帝國的一部分?
    另外回到本文,若說在網路上挑剔『「質量」是「質量」、「質量」不是「質量」』是支語警察,那我現在跳出來為『支那』一詞在台灣與中國間的定義做釐清,自然也可以算是支語警察。
    之所以會出現『支語警察』,對照@nopce發言來看,主張主導語言一詞的使用與釋義,本身就涵蓋主權要求。

  57. @Weber:
    1. 你上个覆文暴露出自身的的精致利己,所谓最适当程度的民主自由讨论环境完全以对你立场有利为评判尺度进行伸缩,无法令人接受。
    2. 如果你认为「支那」无贬义,法律上台湾即是Republic of China。按照此定义,台湾也是「支那」法统,请你乐意承接这个称呼,fact that在这种前提下你没法选择,早被纳入这一范围

  58. @WanchaiHunter 如何不生氣呢? 如果說之前『夜夜秀』的討論還涉及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那這次「支語警察」台港大戰就是聚焦在兩岸三地的華文語境。
    如同我所說的,當前中國是『完全不—不自由』,那對比之下西方就是『自由—過於自由』,也因此你是將自由人的那套限制,作為中文討論的枷鎖。
    真的過太爽。
    另外套用之前端的AI討論,善用外文者正在享受極高資源語言所帶來豐沛資源與成長,顯然就不需要把中文母語環境的劣質現狀當一回事了。
    單單只以二十年前至今的資訊革命,這種語言的劣化會產生很多問題:例如今天在台灣、新加坡、港澳(?)可以用「支語警察」來討論支語警察的現象,那中國人特意用『陸語警察』、『中國用語警察』進行討論的時候,搜尋引擎能直接連結到中國人的見解嗎? 反而讓中國人自我辯護的能見度變得更低了。
    @nopce: 2017年,中華民國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指『我國(臺澎金馬地區)人民之主觀認知上,大多認為是『China』之中文譯音,而未含有貶抑之負面評價之意。」』,此為當前官方判例。
    另無意特意批評,將支語警察轉為「陸」語警察這一用字選擇,怕是夾帶私貨。

  59. 在上海曾有叫「台巴子」「港巴子」蔑稱的習慣,這種行為很不好。同樣的,可以justify上海人把港台用語說成是「台巴子語」「港巴子語」,並認為這是無歧視含義的名詞擺上檯面和「中國大陸語」放在一起做討論的行為嗎?然而現實中上海人並不會做,因為大多數人有同理心有素質。

  60. 對於大陸人有沒有太過揪細節玻璃心這個問題,下面台灣的朋友同樣也對原住民語和台語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疑問,當然這是他們的議題,也支持他們討論,同樣的請大家給大陸人討論的空間。另,摘自wikipedia(從1913年到1946年間,中華民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停用支那一稱。1930年,國民政府向日本政府再度抗議,明令拒絕接受使用支那來稱呼中國的日本公文書。在接受中華民國政府的抗議後,日本政府在1930年開始在正式場合中不使用支那名稱,1932年後在外交場合中完全停止使用這個名詞[1]。)

  61. @rsk in case我並無想要避重就輕地看這篇文章,我讀完了且贊同大部分觀點。只是就這個不妥當令人不舒服的稱呼提出自己的聲音,我想無論是大陸人台灣人香港人都有這個權利

  62. @rsk 對於你說如何稱呼的問題——雖然我並不想幫台灣論壇和threads上這種行為建言獻策,這種情況下會慣用「陸語警察」一詞

  63. 给支那打上支*的用语,不是自我审查。你在美国和欧洲避免直接使用N word也是为了表示尊重。更何况我们哪怕在明确的批判的语境中也避免直接说,正是为了表示自己对这类词汇的不认同。If you deem it self-censorship, why don’t you email the NYT and make a formal complaint about their hesitancy to use N word in its entirety? 还是,只是你受教育水平太低,天天上网试图和人吵架浪费时间- -?

  64. Lol 这位Weber很明显气坏了且一直生活在他的低素质圈子中无法自拔…… It’s a pity that you are immersed in the maniac quarrels.

  65. @rsk :我討論對象是@wanchaihunter,抱歉讓你誤會了,看來用「樓下」不是個好習慣。
    @wanchaihunter,我之前討論中曾表示並不自認支那是負面詞彙,即使我不會主動使用它。然而諸多中國端友還是樂於用「支那」來稱呼我。
    因此就算『日本人用支那蔑稱的人包含台灣如何如何』,但中國人顯然是可以理解除此之外的解釋且樂於套用他人,自然也就沒有要求台灣人遵從日本定義的道理。
    另外在牆外使用『支*』反應一個很大的問題:相對於台灣,中國是「不自由到完全不自由之間」。難道中國人使用「支那」是還會有正當討論以外的歧異嗎? 你不只是是在自我審查,而且而且還透過自殘來要求牆外的大家照做。
    人先自重而後人重,自我要求不就是為得如此嗎?
    另外算是私人恩怨,我在互聯網上討論最討厭的就是『你們中國******* ************』,請問你看得出來我在寫什麼嗎?
    『支*』? 支那還是支付,我還支那寶咧。

  66. 第一,哪怕没有合适的词,也不应该退而求其次选择歧视用语。
    第二,“普通话”?

  67. 我都講明「虛心受教」……那你說出你的建議用語,給我參考。明明大家都「華語」、「中文」、「漢語」的用法含糊……

  68. 所以你明确支持的理由只是因为“有明确的指向”?
    那我是不是可以对“认为侵略战争无罪的日本人”叫“日本鬼子”?是不是可以对“未受教育行为粗鄙的黑人”叫n-word或者黑鬼?按照你的说法,这些词也很形象吧?为什么新闻报道不用这些词?
    在表意明确之上文明、体面、尊重是更重要的事。
    更何况你所谓的“明确指向”甚至还只是一厢情愿,支那这个词创造出来时就不仅仅指大陆地区。按照你的说法,国语华语会包括不同的华人区,支语就不包括了?

  69. 脆弱的自尊心在哪里都是很可笑的

  70. GaoM,我是回覆weber,不是回覆「支那」。
    我承認「支那」代指中國的歧視用語,所以「支語」是歧視用語,那之後,完。我用那四警察,你肯定知我寫甚麼?最穩陣就係用「支語」。
    是我歧視中國人?不,我甚麼都無表態。

  71. @rsk问你的是“支那”这两个字什么意思,还在那拆解“支”,正面回复都不敢。你觉得没问题你就自称支那呗:)

  72. 當然「支」指「官話」的意思,因為香港人用「中文」指粵語,但知道台灣人用「中文」指官話(支語)。

  73. 樓下要不要先說明你在端傳媒留言『支*』是什麼意思,不然沒辦法推進討論。

  74. wanchaihunter這樣說,鄙人虛心受教:
    應該用「中文警察」?(是指官話或是粵語?)
    或用「漢語警察」?(粵語不是漢語?)
    不然「華語警察」?(莫名其妙將新馬放在一起,明明無這個意思)
    最後「國語警察」?(我不是台灣人)
    任君選擇

  75. 楼下还在说支语这个词的真的让人笑掉大牙。支*是日本人对华人曾经的统称。自己没自尊别拉着别人一起。

  76. Npoce、天安門和lckk是如何讀文章的……整篇文章就是批評「支語警察」,難道還要批評「支語」,立場才夠鮮明,你們才肯收貨? 我覺得有些觀點不用說得那麼白,畫公仔畫出腸,大家裡明白就可以了,人應該有不表態的自由。
    另外,扯上tc和sc是牛頭不搭馬嘴,文章講緊官話標準,可不是談繁簡字體之爭,這個類比相差太遠。
    PS1: 我不甚喜歡簡體字,有幾個原因:一字形太醜;二讀簡體字,經常讀錯,如「设有」讀成「沒有」,儘管我經常讀簡體書。三還有其他,但不寫了。
    PS2: 我無意爭論繁簡之爭,反正不會有意義的結論出現。

  77. @Weber 您说的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您在谈论美国社会的黑人问题时会用 N 打头的那个单词吗?说身心障碍者会称其为“残疾人”吗?我认为这篇文章一旦用到歧视性用语,就是带有一定立场的。所谓“支语”蕴含的客观意义明明可以用其他词替换掉,为何一定要用它,显得它很有争议?

  78. @kkk:是否有『排除』了日本定義以外的解釋?
    因為我常常覺得,若中國人連台灣人自身的解釋都不尊重,卻以『中國人』的身份去要求台灣人遵循『日本人』的定義與解釋。
    這是否可以算是一種後殖民者跟前殖民者對於『權威』的交棒接力?
    你自身是否有一套論述,而不是從日本極右派那邊撿槍。

  79. @为天安门钓一盘武昌鱼 : 無法苟同『反「駁支語」這種叫法』的要求,「支語警察」不是新詞彙、新議題,作者沒有必要額外做出解釋與定義,讓文章內容失焦。
    這反倒讓我想起之前『智子之心』議題在中國發酵的時候,中國網友對此的討論都是集中在(根本沒看過的)戲劇內容沒有優先表現皇軍的醜陋、以及主角作為協力者的邪惡。

  80. 文化不能防禦只能進攻,臺灣華語也本是不同時期由中國傳入的,與其要糾正近十年新傳入的用語,不如加大力道投資文化輸出。韓國有辦法把社會資源同時發展高科技跟文化產業,臺灣沒道理只能成就半導體行業,企業跟政府應該加大力道對文化娛樂輸出的投資,完全放棄不可能打入的中國市場,放眼世界,進攻就是最好的防衛

  81. “支那”这个词,现在连日本人都不敢随随便便说,因为明摆着就是种族歧视。台湾部分人天天挂在嘴边只能显示自己的粗鄙和无知。端这篇文章不敢点明“支语”这个词里的歧视意味也挺呵呵的。还要写“简称”或“蔑称”,一副这个词是不是歧视还很有争议的样子。

  82. 很失望,端发过很多反种族歧视的报道,却在本篇文章里从未反驳“支语”这种叫法。有人可能辩解说“支那”本身是个中性词,但其作为中性词是几百年前的用法,应正视,现在“支那”这个词语就是贬义词。使用“支”这样的称呼,是赤裸裸的歧视。作为一家客观的媒体,不该如此。
    对于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也略有异见。语言只是工具,就像简体字和繁体字一样,胡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能够方便表达出人所想要表达的,都是有用的语言。如果一定要把语言交融说成“文化入侵”“意识形态”,那就请思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政治思想是否有产生任何变化?人们是更亲中还是更反中?如果文化战被一眼识破,还算什么文化战?

  83. 如若港台華人將「支那」作為貶義詞來看,通過扣「支」的帽子反中國大陸,從我作為大陸人且也是中國人的視角來看邏輯並不閉環。「支那」一詞起初是中性詞,後演化成日本對中國的敵視稱呼,那時中國的範圍並不排除港台,故此稱呼是對全體華語社會敵視的稱呼。大家政治立場不同完全可以理解,但用著侵略者的蔑稱來攻擊自己的同胞,是否欠妥?

  84. 唉,共產黨不代表中國。
    希望大家明白。

  85. 特意用Google查下支語警察,都幾嚇人。
    支語警察列舉的所謂支語,幾多原先係香港用語,後來傳至中國,結果莫名其妙成了支語。
    有人指出這些問題,支語警察反指:香港係「中国香港」,所以就係支語……支語警察的邏輯/智商實在令人擔憂,其中文能力也不太行。

  86. 使用支语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了这是一群华人红脖子

  87. @Shiokaze 你在胡說八道甚麼?

  88. “支语”这个词真的有点粗鲁的夸张了

  89. 一個無知的人死雞撐飯蓋而引發的一場迷思

  90. 無視原住民而以閩南話定義為台語,以及蔡英文2016年就職典禮上演出的紙風車將客家人定義為漢人之外的文化,都可見台灣內部閩南語系統坐井觀天的自大狂妄。

  91. 省流:擁抱多元,排斥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