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5點,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辭去首相職務。8月以來,安倍數次去醫院檢查身體,已引起不少關於其健康狀況的疑慮,但他在任期尚餘一年時提交辭呈的決定,仍顯得極為出人意料。
安倍在記者會上稱,8月上旬確診舊疾「潰瘍性大腸炎」復發,「需要持續用藥,情況不容樂觀」。他認為:「對於政治家而言,最重要的是拿出政績。在抱病治療、體力可能出現問題的痛苦中,弄錯重要的政治判斷,無法做出成果,這是不行的,」因此痛下決心辭職,而且這一判斷是獨自一人做出,並未與他人商議。
對於未能在任內解救被朝鮮綁架的日本人質、與俄羅斯簽署和平條約、以及修改憲法,安倍表示極為痛悔,「志向未酬就放棄職務,痛如斷腸」。此外,他還就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尚未平息之際倉促請辭,向國民道歉。最後,安倍稱自己不會就此退出政壇,仍將以議員身份參政。
安倍遺產
安倍晉三堪稱日本憲政史上政績最突出的首相之一。他剛於本月24日打破了由佐藤榮作保持的連續在位時間記錄,還於去年11月20日超越桂太郎,成為累計在位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從2012年12月再次出任首相至今的七年零八個月中,安倍逐步開創了所謂「一強」的格局。
政治方面,自民黨和公明黨組建的執政聯盟,在自2012年底至今的六次國政選舉中都以較大優勢獲勝,在參眾兩院均能確保穩定多數議席。安倍設立了直屬首相的內閣人事局和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等機構,極大強化了首相官邸主導型決策機制。
經濟方面,「安倍經濟學」在扭轉通貨緊縮形勢和增加就業崗位方面成效顯著。而且安倍任內兩次成功上調消費税而無損內閣支持率,打破此前首相「欲增税必下台」的魔咒。他還多方開拓多邊貿易,在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由日本主導達成了TPP11(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及進步協定),又與歐盟簽訂了《日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
外交方面,安倍實踐「俯瞰地球儀外交」戰略不遺餘力,在任近8年間出訪的國家和地區多達170個。他利用長期執政的優勢,與世界主要國家的首腦鞏固了合作關係。日美同盟在其任內依然穩固,安倍還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中日關係也在經歷2012年的低谷期後呈現出緩慢而顯著的向好趨勢。
安全保障方面,安倍強推新安保法案在國會通過,解禁了戰後以來始終遭到限制的集體自衞權,允許日本政府隨時向海外派遣自衞隊。此外,日本還於2013年9月獲得2020年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主辦權,安倍甚至在「東京八分鐘」中裝扮成馬里奧亮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今年奧運會如期舉行,想必也將為安倍的政績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除上述功績之外,安倍執政期間的失誤和過錯也並不少見。自2016年底起,安倍先後陷入「森友學園低價購入國有土地」和「加計學園新設獸醫學院」醜聞,暴露出「安倍一強」、「政強官弱」背景下政、官、財界勾結互惠的弊病。形容行政官僚為安倍夫婦的親近者謀取私利,以討得安倍歡心的「忖度」一詞是2017年度流行語,如今也將成為定義安倍時代的關鍵詞之一。
此外,安倍的親信議員持續爆出種種醜聞,也多次引起在野黨和民眾的不滿。疫情爆發以來,安倍政府頻頻被批應對遲緩不力,尤其在8月中上旬疫情出現明顯反彈後,內閣支持率曾一度跌至35%。不過,總體而論,安倍和自民黨執政期間的民眾支持率一直較為穩定,即使偶有下滑也能迅速恢復,體現出國民對這一老牌執政黨及其領袖的信任和依賴。
安倍在宣布辭職的記者會上表示,此時是最佳離職時機,如再延宕下去,恐會加劇政壇震盪,影響新政府應對秋冬流感季的籌備工作。然而,他的驟然離職仍然留下巨大的政治空白亟待填補。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能否在明年順利召開、安倍孜孜以求的修憲能否有所進展、疫情能否得到妥善控制、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如何遏制、美國總統大選後出現的新態勢如何應對、美軍普天間基地如何安置、朝鮮綁架日本人質問題如何解決等等,「後安倍時代」的課題可謂堆積如山。
在全球局勢動盪不安、國內「一強」格局面臨重大轉變的時刻,誰能接替安倍、肩負起引領日本的重大責任呢?
「後安倍時代」首任首相花落誰家?
安倍的後繼人選問題無疑是辭職記者會的焦點,記者們從各個角度追問安倍心中是否已有理想人選,但他對此守口如瓶。他表示,不設臨時代理一職,將任職到選出下任首相為止,以盡責任。他已將自民黨總裁選舉的相關事宜全權委託給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
根據自由民主黨黨則6條及總裁公選規程,在常規情況下,自民黨總裁由黨所屬國會議員、黨員、以及作為自民黨「黨友」的自由國民會議會員和國民政治協會會員共同選出。394名現任自民黨國會議員一人一票,而由黨員等組成的「黨員票」則被計算為394票,總計共788票,得票超過半數以上者獲勝。2018年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採取的就是這種形式。當時,安倍獲得81%的國會議員票和55%的黨員票,輕鬆戰勝了眾議員、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
另一方面,如果發生總裁在任期中突然因故離職等緊急情況時,因恐難以及時安排100多萬名黨員投票,可改為由國會議員和地方分支代表參與投票的兩院議員總會選出下任首相。這種投票形式的國會議員票數不變(394票),47個都道府縣聯合會的自民黨代表各擁有三票(共141票),總計共535票,得票過半數者獲勝。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在任內辭職時,即是通過兩院議員總會的方式選出下任首相。
另外,過去還有黨內幹部協調決定首相後繼者的先例。前首相小淵惠三在任上突然病逝後,便是由黨幹部協商選定自民黨幹事長森喜朗接任,並未經過國會和地方議員投票。
9月1日舉行的總務會已敲定總裁選舉的形式,以「緊急事態」為由取消基層黨員和黨友投票環節,由國會議員和各地自民黨代表直接選出下任總裁。
目前,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和眾議員石破茂已正式宣布參選,而且三人均能確保至少20名議員的推薦——這是參選的必要條件。拉開「後安倍時代」序幕的第一位日本首相就將在這三人中產生。
菅義偉
菅義偉1948年12月出生於秋田縣。他是三人中唯一一名農家子弟。自民黨內追隨家中長輩從政的「二世」、「三世」議員人數眾多,菅毫無背景的出身甚是罕見。
從法政大學政治學部畢業後,菅曾擔任眾議員小此木彥三郎等政治家的秘書達11年之久,待他首次當選眾議員時已年近四十(1996年)。其後,菅先後擔任總務大臣、特命擔當大臣(主要負責地方分權改革)等職,從2012年起在安倍政府中擔任內閣官房長官至今。
官房長官是日本內閣中僅次於內閣總理大臣的職位,負責統轄行政事務和國會內各會派人事,同時肩負政府發言人的職責。安倍執政近八年間曾四次重組內閣,官房長官是唯一一個沒有發生過人事變動的職位。《讀賣新聞》特別編輯委員橋本五郎曾高度評價菅的成就:「在將近50年的政治記者生涯中,筆者見證了22位首相和政權的更替。以前一直認為後藤田正晴是最優秀的官房長官。無論是對政府部門的掌控力、危機管理能力,還是高尚的人格品質,都無人能出其右。但現在,筆者認為菅義偉已經超過了他。」
除了極為優越的情報收集和人員協調能力之外,菅的優勢還在於,他作為政府發言人出鏡頻繁,其穩定、紮實、樸素的個人形象深入人心。2019年4月1日,菅在首相官邸宣布新年號,他手持「令和」字幅的形象幾乎成為新時代的招貼畫,還收穫了「令和大叔」的親切外號。此外,菅雖然不屬於任何自民黨派閥,但他周圍以「菅小組」的名義鬆散地聚集着四十餘名無派閥議員,自民黨税制調查會會長甘利明和環境相小泉進次郎也在其中。
更關鍵的是,黨內勢力居於前兩位的細田(博之)派(又稱「清和政策研究會」)和麻生(太郎)派(又稱「志公會」),以及和二階(俊博)派(又稱「志帥會」)都已宣布支持菅出任首相,這三個派閥的成員共有199人,使他一躍成為安倍接班人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岸田文雄
岸田文雄1957年7月出生於廣島縣,其父岸田文武曾任通產省貿易局局長、眾議員等職。岸田36歲時首次當選眾議員,2007年作為內閣特命擔當大臣初次入閣,與石破同為安倍內閣成員。2012年安倍第二次內閣啟動後,安倍起用岸田擔任外相,一來是看重他曾負責處理沖繩事務,與時任沖繩知事仲井真弘多私交甚厚,希望藉此妥善處理普天間基地搬遷事宜。二來則是青睞其鴿派主張和親華背景,期待他協助改善與亞洲鄰國的關係。
岸田出任外相一職長達四年零八個月,擔任時長在日本歷代外相中居首,可見其表現得到安倍和黨內認可。2017年8月至今,岸田在改造後的安倍內閣擔任政務調查會長。該職位和幹事長、總務會長並稱「黨三役」,是自民黨的重要職位,這一任命再次體現出安倍對他的器重和栽培之意。
岸田還是黨內派閥首腦之一,執掌着該黨歷史最悠久的派閥「宏池會」,擁有成員47人。積累起足夠政治資本的岸田曾一度意圖角逐2018年自民黨總裁,但考慮再三還是舉全派之力支持安倍當選。當時有分析認為,岸田放棄參選的原因是得到了安倍將在任期結束後把首相之位「禪讓」給他的承諾。雖然這只是永田町的諸多政治傳言之一,但岸田長期被視為延續安倍政治遺產的重要人選之一應是不爭的事實。
石破茂
石破茂的出身和履歷與岸田有不少相似之處。他同樣是1957年生人,也是在曾任鳥取縣知事、內務建設大臣和參議員等職的父親提攜下登上政壇,28歲時當選為當時日本最年輕的國會議員。他最初活躍於農林水產領域,但一直以精通國防和外交政策著稱。
2002年,石破被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任命為防衞廳長官,首次入閣。他還曾在2007年組建的福田康夫內閣中出任防衞相,後又在安倍內閣中擔任幹事長和地方創生擔當相。石破曾三次參與自民黨總裁的角逐,雖然屢屢落敗,但在2012年和2018年的總裁選舉中都取得了相當比例的黨員票,展現出在地方黨組織中的強大號召力。
不過,由於此次自民黨總裁選舉將排除黨員投票環節,石破的勝算被嚴重削弱。加之他早已辭去黨內職務,遊離於黨外,且經常批評自民黨的政策和人事,在國會議員中的支持基礎較為薄弱。他組建的派閥「水月會」僅擁有19名成員,也無法提供強大後援。不過,石破的長處是他在國民中擁有很高的威望。
從安倍辭職後共同社、《日本經濟新聞》等幾家媒體實施的輿論調查結果來看,期待石破就任首相的受訪者最多,他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不僅超過菅,更將岸田遠遠甩在身後。但由於此次安倍是在任期內因私人原因離職,沒有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因此並不訴諸於選民的意願,石破可能無從發揮其人氣優勢。
9月18日揭曉
總而言之,自民黨歷次總裁選舉從選舉形式、候選人推薦到最終結果,無一不是自民黨內大小派閥合縱連橫、相互博弈的戰場,此次總裁選舉自然也非例外。目前菅義偉已獲得細田、麻生、二階這三派背書,大有問鼎首相之勢。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明年10月將舉行第49屆眾議院選舉,所以本次總裁選舉產生的首相能否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妥善應對疫情、改善經濟形勢並順利舉辦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將對自民黨的選情產生直接影響。
在疫情尚未平息、自民黨支持率節節下跌的當下,黨首的政績對於選情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還有分析認為,日本國民歷來對新成立的內閣抱有期待和歡迎態度,新首相很可能趁人氣高漲之機提前解散議會、舉行大選,以此鞏固自民黨的執政地位。因此,自民黨必須選出一位既能立即提振黨內士氣迎接大選,同時延續安倍強人風采和基本政策路線的長期領袖,這對於該黨而言也是艱難抉擇。目前自民黨已初步確定將於9月8日發布選舉公告、14日投、計票。新任首相花落誰家,預計將於9月18日揭曉謎底。
「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走向何方?
安倍執政近八年間,中日關係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起伏。安倍於2012年12月上台初期,正值中日關係因釣魚島被日本「國有化」而陷入嚴重危機。2013年12月,安倍在執政週年之際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2014年7月,安倍內閣通過新安保法案,突破了戰後長期奉行的「專守防衞」路線,也奏響了修改和平憲法的序曲,更引起中方高度不滿和警惕,導致兩國關係空前緊張。「政冷經熱」經常被用來形容中日之間政治關係冷淡、但經貿往來依然熱絡的狀態。然而,隨着兩國關係降至冰點,「經熱」也轉為「經冷」。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發布的中日貿易報告顯示,2014年兩國貿易總額增幅僅為0.2%,2015-2016年更是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直到2017年才由負轉正。
經濟交往的復甦也帶動了政治關係回暖。2017年下半年起,中日雙方都展現出主動改善兩國關係的姿態。2018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訪日本,同年10月安倍時隔約七年首度訪華,恢復了中日兩國高層互訪機制。2019年,兩國關係加速升温,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全面開展積極交流。
然而,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中美關係交惡,對於以日美同盟為基軸開展中日外交的日本政府形成了重大挑戰。而且,中日雙方今夏再度圍繞釣魚島和香港問題發生領土和價值觀方面的衝突,加之疫情阻隔了兩國首腦交流,例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國賓身份到訪日本的計劃因疫情原因被擱置,日本對華政策或將發生倒退,去年剛有起色的兩國關係可能再次趨冷。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9月1日透露,截至8月底,已有5萬多人受疫情影響遭到解僱,而且失業率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而且東京又接連出現每日新增100以上病例的情況,因此新內閣仍需將主要精力集中於遏制疫情蔓延以及緩解經濟下滑,而在外交等領域則很有可能延續安倍內閣的政策,避免政策調整帶來的低效和混亂。
目前菅義偉執掌下任內閣的局勢已經趨明朗。長期擔任安倍副手、一直在政權中樞深度參與政策制定的菅更有可能全面、穩定地繼承安倍的政策。此前他基本是以政府發言人身份傳達政府在對華問題上的見解和評論,未曾明確表露出私人立場。去年5月,菅選擇美國為其「外交首秀」的舞台,對美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與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等人舉行了會談。此行主要目的之一被認為是與美國政界要人建立關係,為日後出任首相鋪路。不難想見,菅今後仍將努力構建與美國高層的溝通渠道,同時關注美國大選結果和國內情勢,確保日美同盟基盤穩固,在此基礎上再探索與中國關係的發展路徑。
與菅相比,石破和岸田在對華問題上展現了更鮮明的個人觀點。以鴿派著稱的岸田文雄近來對中國表現出較為激烈的對抗姿態。在接受《文藝春秋》(今年7月刊)採訪時,岸田表示,「日本人絕對不會認為犧牲尊重人權等『基本價值觀』是可以接受的。」因不滿香港國安法通過,岸田一度反對邀請習近平作為國賓訪日。反而是一向以鷹派形象示人的石破對中態度較為和緩。7月3日,他在《日本經濟新聞》主辦的演講中表示,「日本不應在日美關係和日中關係之間做二選一的抉擇」,認為日本需擺脱對美依賴,建立更平等的日美關係,同時消解與中國的矛盾,改善兩國關係。
雖然石破也就中國政府對港政策提出批評,但他不主張中止習近平訪日,強調通過對話調和雙方分歧。岸田和石破在外交和防衞領域浸淫多年、經驗頗豐,他們的對華政策構想亦可能對新內閣產生影響。
安倍執政期間,中日關係在敵對與和解兩端反覆搖擺。美國大選結果未知,今後的中日關係尚存在許多變數。「後安倍時代」的兩國關係會否延續此前在動盪中緩慢向好的態勢,仍需密切觀察和分析。
(尹月,日本政治觀察者、研究者)
對於自民黨裡細田和二階等大派閥來說上策就是菅氏當選,延續安倍政權的方針;然後趁這兩三年培育自己派閥內合適的接班人。菅氏應該也是明白自己這個有點像管家的定位的,畢竟年齡跟出身背景擺在那裡。「後安倍時代」,或許要等菅氏退下來後才算正式揭幕。
至於在野黨這幾年分裂的亂局還未收拾,選舉結果能夠動搖自民黨執政的機會微,因此自民黨應該不至於為選舉而有什麼積極改變自身的舉措。最後影響選舉的,還是經濟。這幾年裡面能夠在經濟政策上有出色建樹的,成為菅氏的接班人機會率就更大了。
像日本這麼「悶」的政局,很難有什麼意外。倒是細田派下頗多女性議員,身為黨幹事長代行的稻田朋美甚至已出聲有意競選。日本十年內會否迎來第一位女首相?日本國民準備好了沒?這也是有趣的一個看點。
日本越来越接近攻壳机动队的时刻
"已于本月24日打破……"
本文发出日期为 9.02 ,这里用本月 24 显然不合理,当然我知道实际上应该是指的是 8月 24,但别人不一定知道,端应当备注清楚具体时间
另外这段文本显然是从其他报道(好像是每日晚报还是早报来着)里面搬运过来,而未做校对,作为一篇长文报道,这种错误实在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