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楊不歡:民主的假象,與撕咬的真相——大陸女團選秀的克里姆林宮學

文化觀察者樂於從中提取一些普世性的社會意義,例如社會的性別觀念折射,娛樂產業的發展;但在專業追星的「飯圈」「秀粉」觀衆眼中,節目完全是另一個樣子。
《青春有你2》出道女團「THE NINE」的成員。

5月30日決賽直播前一天,最近大熱的網絡平台「愛奇藝」旗下的女團選秀綜藝《青春有你2》的幾個觀衆群組裏面,都傳著一張提前流出的現場嘉賓名單。名單上顯示,大經紀公司「樂華娛樂」的CEO杜華不會來到現場,僅派出總裁助理;而「覺醒東方」的法定代表人紀翔則將會出席。粉絲們由此推測並相信,在節目的9個出道位置中,來自這兩個公司、同樣徘徊在第九名左右的兩位選手金子涵、劉令姿,其中樂華娛樂的金子涵大概率不能出道了,「公司沒談攏,杜華都不來了」;而覺醒東方的劉令姿則大有希望。

這僅是這類節目一直以來衆多討論、猜測、小道消息輿論場的一個縮影。

對於普通觀衆來說,近年來這些大紅大紫的男女選秀節目,作爲一個風靡全大陸的文化現象,看的是美麗面龐、高超技藝與豐富劇情,是一場真人秀娛樂盛宴。文化觀察者樂於從中提取一些普世性的社會意義,例如社會的性別觀念折射,娛樂產業的發展。但他們在分析的時候,往往不會想到,以這些節目結果作爲分析樣本的前提,是這些結果必須能夠真實反映社會鏡像,無論是性別觀念還是產業發展,而無絲毫外力干涉。他們更未必意識得到,在那些專注追星的「飯圈」「秀粉」觀衆眼中,節目完全是另一個樣子。

無聲戰爭

這也復刻了克里姆林宮學的一大特點:無論分析時多麼頭頭是道,結果準不準,就只看運氣了。

對「專業」選秀粉絲而言,他們追節目,看到的都是節目之外的東西,是當中資本、陰謀與權力的博弈,是每個選手背後所有力量之間的無聲戰爭。這種觀看方式的前提,當然是粉絲們不會天真地認爲,這些節目真的如其宣傳所言,是一個純粹靠計算觀衆投票數量,來決定出道順序的比賽。飯圈秀粉們早就默認潛規則、默認「看不見的手」的存在,然後再從中找尋找粉絲角色能夠發揮的作用,以及粉絲反制資本的可能,「爲了你哥/你姐爆肝努力」。

回想2005年,《超級女聲》以手機一人一票形式風靡全大陸時,那些從中欣喜地解讀出了一場中國民主實驗並且大書特書的外媒、評論員、學者論文們,大概不會想到如今的場景。

上文提及的這種通過座位推斷結果大法,讓我想起這些年海外華文媒體觀察中國宏觀政治走向的方式,被稱爲中國的「克里姆林宮學」:觀察的兩種辦法,一種是內部放料,「上面有人」;一種就是根據對其政治特點的瞭解,通過官方出版物、廣播電視、口號宣傳等各個途徑透露出來的領導稱謂、排名、座次、重要的新的政治表述等,研究政治變動的蛛絲馬跡。

用這套高深的宏觀政治推斷手法,套用在幾場相對算是小場面的娛樂秀上,依然會發現一切都如此類似:每一場選秀全程,網上都有大量或真或假的小道消息發放者,自稱可能來自平台、公司或其他消息人士,釋放模棱兩可的信息。他們被稱爲「瓜主」,釋放的小道消息稱爲「瓜」:他們的語句中充滿了晦澀的縮寫和長期浸淫在節目討論圈才看得懂的黑話,言語間透露著各個公司和平台的交易進度,下一輪會淘汰哪些選手,哪些選手已經談妥要出道,被確定保送,哪些選手被壓票、被放棄,哪些公司還在猶豫要不要花錢買一個出道位,等等。而觀衆也會通過節目中的公開鏡頭來尋找蛛絲馬跡:哪個選手獲得的鏡頭更多,哪個選手在節目中「有劇本」,被賦予了完整的人設和故事線,甚至每一個人同樣的舞蹈直拍(團體表演等中全程只對着同一個人拍攝的影片),哪個選手拍攝的手法更細膩、運鏡更多變,都有可能證明那個人已經被資本保送,不但會通過鏡頭吸引更多粉絲,甚至被認爲有可能通過虛假做票出道,他們將這些選手稱爲「皇族」,簡稱「皇」。

《青春有你2》早期一個引起輿論熱議的情節,是節目中幾位四胞胎姐妹選手與另一選手王承渲的舞台中心位之爭。根據節目呈現效果,大量觀衆批評四胞胎以人數優勢打壓、爭搶王承渲的中心位;但有些選秀觀衆則認爲這是平台和公司爲幫助王承渲聚集人氣的「劇本」,並且以在同一鏡頭中,王承渲被節目組加了美顏濾鏡、而四胞胎姐妹卻沒有等蛛絲馬跡,指控王是「皇族」。觀衆圈同樣會流傳一些未經證實的潛規則,例如一個女團中通常會選一個中性風選手、同一個公司不會有太多選手同時出道等,以此推斷最後的成功者名單。這種盛況,一如每幾年領導人換屆,各大海外華文報章爭相通過自己的消息人士、分析推斷、觀察和偏好,列出各自的新任領導人名單。

而在最終的出道名單中,上述的金子涵、劉令姿、王承渲最後無一出道。這也復刻了克里姆林宮學的一大特點:無論分析時多麼頭頭是道,結果準不準,就只看運氣了。這是一場帷幕背後不透明的、充滿潛規則的遊戲所帶來的必然局面。

《青春有你2》的四胞胎姐妹選手。
《青春有你2》的四胞胎姐妹選手。

資本決定出道?

他們唯有在偶像選擇進入這個遊戲、或者喜歡上這個遊戲中的偶像時,接受當中某種潛規則存在的可能。

哪怕這些推測和消息最後很多都會被證僞,但節目粉絲們依然對這些消息和分析趨之若鶩。最直觀的原因,就是身處在飯圈打投環境中,粉絲們自己體感的各位選手的粉絲數量與官方排名的不符。除了節目中的排名,粉絲有太多其他貢獻人力和資源的榜單去對比自己和各方的人氣:廣告商會有計算每個選手的粉絲購買產品的榜單,微博會有明星超話排名(看人數和活躍數),選手的周邊商品會有銷售量榜單,甚至選手舞台直拍的影片播放量,都可以綜合作爲人氣的比對。一旦發現其他榜單與節目排名相差較大,那對粉絲來說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有看不見的手影響真實排名,這背後的想像自然涉及到各方的角力。

這種令粉絲起疑的情況從以前的選秀中就一再出現。2018年女團選秀節目《創造101》中的楊芸晴,比賽期間在不少打投榜單上一直位居前四,排名卻一度逐漸跌出前11個出道位,最終以第八名出道,但她的粉絲則整理了大量的數據對比,認爲其票數在比賽期間被換到了另一位選手身上,相關新聞甚至被台灣媒體以「爆黑箱」爲題報導。對此節目平台方並無回應。《青春有你2》的上一屆節目男團選秀《青春有你》,由於前9位出道選手的排序與粉絲認知不符,彷彿被全部打亂,以致被人戲稱爲「搖號出道」(搖號:相當於六合彩攪珠),而其後成立的9人團體則獲得了「搖團」的外號。

在《青春有你2》決賽直播,宣佈結果期間,甚至錄到一名現場觀衆大聲說:「這搖號搖得也太!……」當中以第9名驚險出道的選手陸柯燃,前期一直排在10幾名左右,其爆冷令純粹追看節目的觀衆大跌眼鏡。但不少關注比賽進程的陸柯燃粉絲認爲,陸在大量其他榜單上的排名一直在第五到第七左右,節目中前期的排名不夠靠前是因爲平台和其他公司不想她出道,「被壓票」;最終能夠出道,則是因爲粉絲足夠努力打投影響了賽果,「逆天改命」。

當然,理論上,其他任何一個榜單同樣可以輕易被資本影響,如果公司能夠影響節目排名,那照樣可以砸錢去影響其他榜單,堆積選手的人氣印象,在現行的資本市場,根本不會有真正可以參考的、有公信力的排行榜。總之一切操作都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沒有造假,你不會得到一個明確答案。而一個參照物是,這類「101系列」男女團選秀節目的鼻祖,韓國的「Produce101」,其節目觀衆在2019年組成了「真相調查委員會」,向韓國檢方起訴節目組造假。經過調查後,製作人安俊英向警方承認,該節目從第一到第四季都有部分結果造假,最終他被判入獄3年。

而對於中國這些節目的選手粉絲來說,他們可以有很多猜測,但最終不會獲得什麼證據,因而他們唯有在偶像選擇進入這個遊戲、或者喜歡上這個遊戲中的偶像時,接受當中某種潛規則存在的可能。

金子涵在決賽夜獲得第11名,出道失敗後,有大量粉絲在網上批評她的公司樂華娛樂,以及沒有出席決賽的杜華,認爲是公司與平台談不攏,讓金子涵失去了這個機會。對於粉絲來說,這是個自然而然的推演,資本——而非面上的票數——才是決定姐姐能否出道的主要原因。

台面下的圓桌?

在飯圈的想像中,節目平台作爲莊家,自然有最大的話語權,一方面它調整了對女團的定義和想像,一方面又控制最終成團,影響這批觀眾對女團形象的認知。

如果默認了資本(或曰黑箱)的存在,要幫哥哥姐姐贏得這場遊戲,下一步就要搞清楚資本要什麼。如果以資本來源分類,牽涉其中的力量大概包括節目平台、各家選手的經紀公司、廣告商等。在飯圈的想像中,節目平台作爲莊家,自然有最大的話語權,一方面它調整了對女團的定義和想像,一方面又控制最終成團,影響這批觀眾對女團形象的認知:

首先它手握的是9個出道的位置,理論上可以與各大經紀公司作財富置換,一名百度貼吧的「瓜主」就煞有介事地說,「這屆(青春有你2)意外的爆(走紅)了,所以原先某些公司用那點錢買的出道位都不穩了要重新談」,在討論語境中,出道位默認是要「買」才有的;其次爲了節目期間的熱度,哪些選手是否自帶粉絲、話題度高,也可能影響他們能在節目中留多久;再次則是節目結束後,出道9人會組成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也由平台來運營,事關平台未來一年的收入,平台自然也可能會想要控制團體成員人氣、整體實力、形象等。同樣是上述瓜主,就早在22日提及陸柯燃能否出道「會是多方的結果」,因爲已經有了一名外型「中性風」的高排名選手,平台「也會糾結要不要兩個中性風的」。

按照這個想像,台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少男少女的青春勵志才藝比拼,台底下可能是各位老闆各懷鬼胎的談判圓桌。在克里姆林宮學的小道消息與商業推測中,一切情節、結果都有可能是劇本,加在王承渲臉上的美顏濾鏡是劇本,某位選手與人氣更高的選手關係好是「CP吸粉」劇本,包括未能出道「卡十」(卡在未能出道的第十名)都可以是劇本:實力得到承認,又有點功虧一簣的惋惜感。「卡十劇本可是很貴的」,豆瓣網友如是說。

當然,本文不是調查報導,無法證實或證僞任何一個傳言,僅整理飯圈對選秀討論中的一些默認前提。那麼如果傳聞無法確證,我們爲什麼還要關注傳聞?

《創造101》。
《創造101》。

第三資本:飯圈經濟

如果把平台、經紀公司等的操作視作一個巨大的權力集合體,那粉絲認爲自己試圖去做的,就是在這個權力巨獸的手指縫中,去尋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這也成了調動粉絲的一種有力論述。

因爲傳聞與陰謀論具有極大的粉絲動員力。美劇《unreal》講述的就是一部被劇本操作的真人秀如何拍攝出來,而其故事基礎是說,真人秀是被操控的,但不可能嚴絲合縫地發生,每個參加節目的的個人、背後的力量,都可以通過言論或操作,一定程度突破這種操控,並為自己利益最大化。當然,最終幕後主腦依然能夠控制全場。

如果把平台、經紀公司等的操作視作一個巨大的權力集合體,那粉絲認爲自己試圖去做的,就是在這個權力巨獸的手指縫中,去尋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這也成了調動粉絲的一種有力論述:「你哥/姐被壓票了,出道位要被賣給別人了,所以你要更努力一點,要爆肝打投!」這背後的邏輯是,如果粉絲實在太「努力」,票真的很多,資本的壓票也不敢太過分,那還是有出道的可能。

在選秀飯圈的論述中充斥著「祭天」和「逆天改命」的說法。「祭天」,指的是前期貌似可能出道的大熱選手其實根本從來不在資本的考慮範圍之內,在引來話題之後就會被放棄;「逆天改命」,則指的是資本的棄子因爲粉絲的拼命投票,最終改變命運,成功出道。

這兩種說法經常連在一起,從2018年第一代此類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中就經常出現:該節目第一名出道的蔡徐坤的粉絲相信,他作爲一個沒有公司的個人練習生,儘管有一定粉絲基礎,但原本會在節目中期被做票淘汰,拿到「祭天」劇本;卻因爲粉絲不停努力、斷層式的投票數,最終「逆天改命」,讓資本不得不重視他的粉絲基礎,最終C位出道。上文提及的選手楊芸晴和陸柯燃也有類似論述。

這些傳聞是否空穴來風不得而知,但這樣的動員能鼓勵粉絲在比賽期間更奮力投票,這種經典的勵志故事結構也使得粉絲群體更加忠誠。

這種勵志故事,乍一看是小人物影響巨鱷的反制,但背後的邏輯其實依然是資本:粉絲以打投、影響輿論等形式,集合成巨大的資源,反過來影響賽果。打投一個帳號不夠,就再買一些空殼賬號,再買一些票;除了瘋狂地打投,飯圈也會想資本所想,嘗試以想像中資本的需要出發去影響賽果:資本想要一支形象「良好」的女團,粉絲們就挖出高位者的「黑料」(私生活、個人言行中的爭議點,如第三者嫌疑、抽菸等),攻擊到資本考慮放棄相關選手,空出一個出道位;如果資本對於女團中某種形象(如中性風)帶來的商業效益有所猶豫,那粉絲們就會在輿論中大量強調自己未來一定會對「鐵T團」脫粉,試圖以此影響資本的想法。

在嗅到了黑箱操作、不透明政治的可能之後,粉絲們當然不是要求公平,而是加入其中,學會運用這套混沌規則。

在嗅到了黑箱操作、不透明政治的可能之後,粉絲們當然不是要求公平,成立一個真相調查組去徹查它,讓它還原成一個純粹的投票比賽;而是加入其中,學會運用這套混沌規則。

這個論述中,倘若說經紀公司、平台等是台面上的資本,那麼粉絲組成的蟻群加入角力,則是另一個影響局面的隱形資本,它本身在地位上天然地受限於莊家,但不代表它就是任人擺佈的受害者。

而101系列在中國出現以來,無數家粉絲都曾指控過自己被平台壓票、清票、不公正對待……但平台就在那裏,從不回應,從不澄清。因爲粉絲感受到不公的憤懣之後,依然要咬緊牙關爲哥哥姐姐努力,努力的方式就是繼續砸錢打投,最終收穫的依然是平台。

畢竟這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粹的投票遊戲,從愛奇藝的付費vip會員可以投更多的票這一規定開始,就決定了這是一場利益的賭局。

《創造101》的最後的11人名單。
《創造101》的最後的11人名單。

民主的假象,與撕咬的真相

這種觀看、切入事件的形式,小到選秀節目,還是大到宏觀政治,之所以能夠被套用入克里姆林宮學,就是因爲操作上的不透明、無監督。

在所有關於女團節目的討論中,有不少論述會以此爲折射,去窺視中國性別觀念的進步,但我懷疑的是,在這場大型資本秀中,真正的性別進步觀念到底貢獻了多少,是多元的粉絲決定了多元的女團,還是被選擇的女團決定了多元的假象。畢竟上一次天真善意的聯想,對於投票選秀節目和民主社會的幻想,就這樣在時間中被無聲打破。

而我更在意的,是這種觀看、切入事件的形式對這一批觀衆思維方式的折射,或者影響。無論小到選秀節目,還是大到宏觀政治,之所以能夠被套用入克里姆林宮學,從蛛絲馬跡中沙盤推演,窺探乃至影響結果,就是因爲操作上的不透明、無監督。儘管沒有找到數據統計,但從平台和節目內容上看,相信熱衷參與選秀節目之中的「飯圈」「秀粉」觀衆平均年齡都足夠年輕。在這樣年輕的時候,就已經習得了潛規則、厚黑學、資本影響、灰色操作,默認它們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也置身其中,這背後大概已經構建了某種堅不可摧的個人價值觀。

除了熱血拼搏、性別多元、重新定義女性之外,101系列選秀的另一標榜的價值,是對觀衆的重新賦權:它強調全民都成爲「製作人」,通過你手上擁有的一票來「定製」出你想要的偶像團體。這個宣傳語說實話,民主色彩十分濃烈。

遺憾的是,他們大概從來不會想到純粹的投票比賽會是什麼樣子,被監督的選秀結果會是什麼樣子。他們本來值得更公平的結果,如果不公平出現了,他們也有資格得到補償。大概是從《創造101》決賽開始,這些選秀節目都會找一些公證處之類的第三方機構在場,以強調結果的公正性。每次出現這個畫面,粉絲們都會讚美這種很「正式」的感覺,感嘆著「我們的節目」很有「排面」,覺得這是排場的體現,但從來不會去質疑其中的邏輯:爲什麼有了公證,依然有那麼多在外界看上去不太可能的賽果出現?在偶像遇到他們認爲不公的對待的時候,也很難像韓國觀衆一樣,把節目組告上法庭。

除了熱血拼搏、性別多元、重新定義女性之外,101系列選秀的另一標榜的價值,是對觀衆的重新賦權:它強調全民都成爲「製作人」,通過你手上擁有的一票來「定製」出你想要的偶像團體。這個宣傳語說實話,民主色彩十分濃烈,這也是爲什麼韓國「Produce101」一案中,檢方強調:「《Produce》系列在各個年齡層獲得人氣的原因是,與有無所屬社、規模大小無關,觀眾為憑藉努力和實力獲得排名上升的練習生進行應援時,因為公正性而獲得了代理滿足感。 當得知相當一部份是造假結果后,感到對這世界的公正理念的強烈虛無感和背叛感。 」

與此同時,中國的選秀粉絲在互相撕咬,一方指責另一方鏡頭多、人氣虛假,是「皇」,用「某皇登基」來諷刺;而另一方的粉絲則會感慨,「我家XX要是真的皇就好了,我就不用打投,放心睡覺,等她出道」。畢竟,期望自己的偶像成爲「皇」、有特權、被資本照顧,比起期望所有選手都獲得公正透明的對待,在這個遊戲裏面,似乎要現實得多。

(楊不歡,專欄作家,文化觀察者)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2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中國文化在中共治下,只剩下醜陋了

  2. 文章仅仅简单描绘各种现象,各种传闻,而“克里姆林宫学”、“粉丝经济”、“资本博弈”的解释也不算新鲜,仅有标题还算有趣。

  3. 在叢林之中意識到不一定要加入叢林法則,意識到還有別路可走、別處可去,或者就可以去到別處——這已經是某種特權(而不是什麼「性本善」或「天資聰穎」)。說這是特權,因為三個條件至少得其一:好家教,好老師,好讀書。否則,從家庭到學校,到日常生活(i.e. 此文所說的選秀)到文字語言(無處不在的宣傳),這樣全方位的限制下,鬆動的地方在哪裡,讓人有想象的地方又在哪裡。

  4. 呜呜呜明明刘雨昕才是民意打败资本啊

  5. Monkey see monkey do, 經過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哪有中國人會誠心認為投票/選舉有公平公開公正可言,都是人手操控錢權交易的結果。

  6. 樓下未免太帶點自由世界的天真。如果你在內地的政治環境中成長,不被允許良善的政治教育與引導,不被民主自由熏陶,不允許去實踐反對政治,不允許有有效的途徑去反抗各式各樣的不公平……政治信仰與行動之間就是脫節的,或者談政治信仰都是奢侈。這樣的環境中人不是不懂得不公平,而是要在另一套規則裡解決不公平。
    理解中國及其民眾不是在自由世界的框架裡,這是基本步吧。否則你的言論只會顯得天真,或說嚴重點,傲慢。

  7. 很真實。一直很好奇,為甚麼內地人在面對不公平、不正義的現實時,好像都不是想著要改變現狀,指出不公義制度的問題;而是想著要如何加入這個制度,成為當中的獲益者,甚至會仰望構成腐敗制度的成員。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閱讀內地作家寫的小說時的震驚。裡面寫到特權階層「走動關係」、「遊走在規則以外」、「享受由權勢帶來的利益」時,作者沒有表達出任何批判的意思,反而認為這樣顯示出角色的地位崇高。他們是真的對生活中無處不在,如選秀節目中的制度一樣不公平的事情習以為常,不曾想過這些事情根本就不該存在,更不應存在嗎?

  8. 面对丛林规则不是推翻而是认同,面对特权反感只是自己没有

  9. 某些评论似乎在说:“粪坑有什么不好,我们不就是走粪坑里长大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粪坑就是不好,存在了一万年也是不好

  10. 我想说这一现象不光是在《青春有你》有。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还是用短信为主要沟通方式的年代,民间购买地下六合彩时就会有各种臆测说:庄家下一期会出哪个号码,于是开启了“见微试著”的各种理论。类似情形还发生在股市、其他选秀作品。
    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个传统的现象,作者所谓的“克里姆林宫学”可以说……过度夸张了?我曾经听说过“有些男人只要看到女人露手臂就能想象到上床”的论述。看看这些人的笑话就成了。
    至于其他留言说“这对青少年今后的影响有多么可怕”,每个年代都出这类人,大可不必担心啊。而且你看到这个现象能联系到今后他们掌权,你的逻辑跟疯狂粉丝联想背后资本操纵,有什么区别呢???

  11. 年青人平时都在琢磨这些吗 😲 看来我已经完全与主流文化脱节 …

  12.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才更覺得偶像團隊與全民皆是製作人其實本質相悖。資本和群眾的考量不同還要偽裝民主,讓花錢花心血的撕逼過後通通撞死在玻璃天幕前,實在嗜血

  13. 沒有追選秀只是作為聽歌的路人,得知IZone造票後自己最喜歡、歌唱力在團隊中是中流砥柱的成員被評為「皇族」(即使她是低位出道),心情非常複雜。但是身為偶像團隊無論如何必須要有最低標準的音樂與舞蹈水準,觀眾或者是單看顏值,又或節目中的性格塑造、節目外的直播互動喜歡一個人,節目方卻更可能因為客觀的表演團隊標準而作人事安排。
    觀眾喜歡代不代表正義?明明他/她們在舞台與麥克風前拿出的實力被鏡頭數的討論壓過,但他/她們卻被群粉吹捧為最有實力的成員,最後只會感覺選秀遊戲粉絲的本質簡直粗暴如民粹。

  14. 很真实。在95后、00后中,追星的人占很大比例。而文中描述的价值观对这批青少年的影响会让我对他们长大后主导的社会感到可怕。

  15. 非常有意思的角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与其研究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不如从这些小的地方来看社会到底对年轻一辈带来什么的影响

  16. 我三十三歲 但感覺脫晒節 我表示我老了

  17. 終於有一篇關於中國版選秀文化了

  18. 很有意思的文章,沒想到可以用如此角度切入分析中國

  19. 很好看的文章!

  20. 好无聊的文章

  21. 看到最後發現這節目很了解中國人啊!
    中國人從不在乎特權造成的不公平,只在乎自己是不是不公平下的收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