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决赛直播前一天,最近大热的网络平台“爱奇艺”旗下的女团选秀综艺《青春有你2》的几个观众群组里面,都传著一张提前流出的现场嘉宾名单。名单上显示,大经纪公司“乐华娱乐”的CEO杜华不会来到现场,仅派出总裁助理;而“觉醒东方”的法定代表人纪翔则将会出席。粉丝们由此推测并相信,在节目的9个出道位置中,来自这两个公司、同样徘徊在第九名左右的两位选手金子涵、刘令姿,其中乐华娱乐的金子涵大概率不能出道了,“公司没谈拢,杜华都不来了”;而觉醒东方的刘令姿则大有希望。
这仅是这类节目一直以来众多讨论、猜测、小道消息舆论场的一个缩影。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近年来这些大红大紫的男女选秀节目,作为一个风靡全大陆的文化现象,看的是美丽面庞、高超技艺与丰富剧情,是一场真人秀娱乐盛宴。文化观察者乐于从中提取一些普世性的社会意义,例如社会的性别观念折射,娱乐产业的发展。但他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以这些节目结果作为分析样本的前提,是这些结果必须能够真实反映社会镜像,无论是性别观念还是产业发展,而无丝毫外力干涉。他们更未必意识得到,在那些专注追星的“饭圈”“秀粉”观众眼中,节目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无声战争
这也复刻了克里姆林宫学的一大特点:无论分析时多么头头是道,结果准不准,就只看运气了。
对“专业”选秀粉丝而言,他们追节目,看到的都是节目之外的东西,是当中资本、阴谋与权力的博弈,是每个选手背后所有力量之间的无声战争。这种观看方式的前提,当然是粉丝们不会天真地认为,这些节目真的如其宣传所言,是一个纯粹靠计算观众投票数量,来决定出道顺序的比赛。饭圈秀粉们早就默认潜规则、默认“看不见的手”的存在,然后再从中找寻找粉丝角色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粉丝反制资本的可能,“为了你哥/你姐爆肝努力”。
回想2005年,《超级女声》以手机一人一票形式风靡全大陆时,那些从中欣喜地解读出了一场中国民主实验并且大书特书的外媒、评论员、学者论文们,大概不会想到如今的场景。
上文提及的这种通过座位推断结果大法,让我想起这些年海外华文媒体观察中国宏观政治走向的方式,被称为中国的“克里姆林宫学”:观察的两种办法,一种是内部放料,“上面有人”;一种就是根据对其政治特点的了解,通过官方出版物、广播电视、口号宣传等各个途径透露出来的领导称谓、排名、座次、重要的新的政治表述等,研究政治变动的蛛丝马迹。
用这套高深的宏观政治推断手法,套用在几场相对算是小场面的娱乐秀上,依然会发现一切都如此类似:每一场选秀全程,网上都有大量或真或假的小道消息发放者,自称可能来自平台、公司或其他消息人士,释放模棱两可的信息。他们被称为“瓜主”,释放的小道消息称为“瓜”:他们的语句中充满了晦涩的缩写和长期浸淫在节目讨论圈才看得懂的黑话,言语间透露著各个公司和平台的交易进度,下一轮会淘汰哪些选手,哪些选手已经谈妥要出道,被确定保送,哪些选手被压票、被放弃,哪些公司还在犹豫要不要花钱买一个出道位,等等。而观众也会通过节目中的公开镜头来寻找蛛丝马迹:哪个选手获得的镜头更多,哪个选手在节目中“有剧本”,被赋予了完整的人设和故事线,甚至每一个人同样的舞蹈直拍(团体表演等中全程只对着同一个人拍摄的影片),哪个选手拍摄的手法更细腻、运镜更多变,都有可能证明那个人已经被资本保送,不但会通过镜头吸引更多粉丝,甚至被认为有可能通过虚假做票出道,他们将这些选手称为“皇族”,简称“皇”。
《青春有你2》早期一个引起舆论热议的情节,是节目中几位四胞胎姐妹选手与另一选手王承渲的舞台中心位之争。根据节目呈现效果,大量观众批评四胞胎以人数优势打压、争抢王承渲的中心位;但有些选秀观众则认为这是平台和公司为帮助王承渲聚集人气的“剧本”,并且以在同一镜头中,王承渲被节目组加了美颜滤镜、而四胞胎姐妹却没有等蛛丝马迹,指控王是“皇族”。观众圈同样会流传一些未经证实的潜规则,例如一个女团中通常会选一个中性风选手、同一个公司不会有太多选手同时出道等,以此推断最后的成功者名单。这种盛况,一如每几年领导人换届,各大海外华文报章争相通过自己的消息人士、分析推断、观察和偏好,列出各自的新任领导人名单。
而在最终的出道名单中,上述的金子涵、刘令姿、王承渲最后无一出道。这也复刻了克里姆林宫学的一大特点:无论分析时多么头头是道,结果准不准,就只看运气了。这是一场帷幕背后不透明的、充满潜规则的游戏所带来的必然局面。
资本决定出道?
他们唯有在偶像选择进入这个游戏、或者喜欢上这个游戏中的偶像时,接受当中某种潜规则存在的可能。
哪怕这些推测和消息最后很多都会被证伪,但节目粉丝们依然对这些消息和分析趋之若鹜。最直观的原因,就是身处在饭圈打投环境中,粉丝们自己体感的各位选手的粉丝数量与官方排名的不符。除了节目中的排名,粉丝有太多其他贡献人力和资源的榜单去对比自己和各方的人气:广告商会有计算每个选手的粉丝购买产品的榜单,微博会有明星超话排名(看人数和活跃数),选手的周边商品会有销售量榜单,甚至选手舞台直拍的影片播放量,都可以综合作为人气的比对。一旦发现其他榜单与节目排名相差较大,那对粉丝来说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有看不见的手影响真实排名,这背后的想像自然涉及到各方的角力。
这种令粉丝起疑的情况从以前的选秀中就一再出现。2018年女团选秀节目《创造101》中的杨芸晴,比赛期间在不少打投榜单上一直位居前四,排名却一度逐渐跌出前11个出道位,最终以第八名出道,但她的粉丝则整理了大量的数据对比,认为其票数在比赛期间被换到了另一位选手身上,相关新闻甚至被台湾媒体以“爆黑箱”为题报导。对此节目平台方并无回应。《青春有你2》的上一届节目男团选秀《青春有你》,由于前9位出道选手的排序与粉丝认知不符,仿佛被全部打乱,以致被人戏称为“摇号出道”(摇号:相当于六合彩搅珠),而其后成立的9人团体则获得了“摇团”的外号。
在《青春有你2》决赛直播,宣布结果期间,甚至录到一名现场观众大声说:“这摇号摇得也太!……”当中以第9名惊险出道的选手陆柯燃,前期一直排在10几名左右,其爆冷令纯粹追看节目的观众大跌眼镜。但不少关注比赛进程的陆柯燃粉丝认为,陆在大量其他榜单上的排名一直在第五到第七左右,节目中前期的排名不够靠前是因为平台和其他公司不想她出道,“被压票”;最终能够出道,则是因为粉丝足够努力打投影响了赛果,“逆天改命”。
当然,理论上,其他任何一个榜单同样可以轻易被资本影响,如果公司能够影响节目排名,那照样可以砸钱去影响其他榜单,堆积选手的人气印象,在现行的资本市场,根本不会有真正可以参考的、有公信力的排行榜。总之一切操作都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没有造假,你不会得到一个明确答案。而一个参照物是,这类“101系列”男女团选秀节目的鼻祖,韩国的“Produce101”,其节目观众在2019年组成了“真相调查委员会”,向韩国检方起诉节目组造假。经过调查后,制作人安俊英向警方承认,该节目从第一到第四季都有部分结果造假,最终他被判入狱3年。
而对于中国这些节目的选手粉丝来说,他们可以有很多猜测,但最终不会获得什么证据,因而他们唯有在偶像选择进入这个游戏、或者喜欢上这个游戏中的偶像时,接受当中某种潜规则存在的可能。
金子涵在决赛夜获得第11名,出道失败后,有大量粉丝在网上批评她的公司乐华娱乐,以及没有出席决赛的杜华,认为是公司与平台谈不拢,让金子涵失去了这个机会。对于粉丝来说,这是个自然而然的推演,资本——而非面上的票数——才是决定姐姐能否出道的主要原因。
台面下的圆桌?
在饭圈的想像中,节目平台作为庄家,自然有最大的话语权,一方面它调整了对女团的定义和想像,一方面又控制最终成团,影响这批观众对女团形象的认知。
如果默认了资本(或曰黑箱)的存在,要帮哥哥姐姐赢得这场游戏,下一步就要搞清楚资本要什么。如果以资本来源分类,牵涉其中的力量大概包括节目平台、各家选手的经纪公司、广告商等。在饭圈的想像中,节目平台作为庄家,自然有最大的话语权,一方面它调整了对女团的定义和想像,一方面又控制最终成团,影响这批观众对女团形象的认知:
首先它手握的是9个出道的位置,理论上可以与各大经纪公司作财富置换,一名百度贴吧的“瓜主”就煞有介事地说,“这届(青春有你2)意外的爆(走红)了,所以原先某些公司用那点钱买的出道位都不稳了要重新谈”,在讨论语境中,出道位默认是要“买”才有的;其次为了节目期间的热度,哪些选手是否自带粉丝、话题度高,也可能影响他们能在节目中留多久;再次则是节目结束后,出道9人会组成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也由平台来运营,事关平台未来一年的收入,平台自然也可能会想要控制团体成员人气、整体实力、形象等。同样是上述瓜主,就早在22日提及陆柯燃能否出道“会是多方的结果”,因为已经有了一名外型“中性风”的高排名选手,平台“也会纠结要不要两个中性风的”。
按照这个想像,台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少男少女的青春励志才艺比拼,台底下可能是各位老板各怀鬼胎的谈判圆桌。在克里姆林宫学的小道消息与商业推测中,一切情节、结果都有可能是剧本,加在王承渲脸上的美颜滤镜是剧本,某位选手与人气更高的选手关系好是“CP吸粉”剧本,包括未能出道“卡十”(卡在未能出道的第十名)都可以是剧本:实力得到承认,又有点功亏一篑的惋惜感。“卡十剧本可是很贵的”,豆瓣网友如是说。
当然,本文不是调查报导,无法证实或证伪任何一个传言,仅整理饭圈对选秀讨论中的一些默认前提。那么如果传闻无法确证,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传闻?
第三资本:饭圈经济
如果把平台、经纪公司等的操作视作一个巨大的权力集合体,那粉丝认为自己试图去做的,就是在这个权力巨兽的手指缝中,去寻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这也成了调动粉丝的一种有力论述。
因为传闻与阴谋论具有极大的粉丝动员力。美剧《unreal》讲述的就是一部被剧本操作的真人秀如何拍摄出来,而其故事基础是说,真人秀是被操控的,但不可能严丝合缝地发生,每个参加节目的的个人、背后的力量,都可以通过言论或操作,一定程度突破这种操控,并为自己利益最大化。当然,最终幕后主脑依然能够控制全场。
如果把平台、经纪公司等的操作视作一个巨大的权力集合体,那粉丝认为自己试图去做的,就是在这个权力巨兽的手指缝中,去寻找一些突破的可能性。这也成了调动粉丝的一种有力论述:“你哥/姐被压票了,出道位要被卖给别人了,所以你要更努力一点,要爆肝打投!”这背后的逻辑是,如果粉丝实在太“努力”,票真的很多,资本的压票也不敢太过分,那还是有出道的可能。
在选秀饭圈的论述中充斥著“祭天”和“逆天改命”的说法。“祭天”,指的是前期貌似可能出道的大热选手其实根本从来不在资本的考虑范围之内,在引来话题之后就会被放弃;“逆天改命”,则指的是资本的弃子因为粉丝的拼命投票,最终改变命运,成功出道。
这两种说法经常连在一起,从2018年第一代此类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中就经常出现:该节目第一名出道的蔡徐坤的粉丝相信,他作为一个没有公司的个人练习生,尽管有一定粉丝基础,但原本会在节目中期被做票淘汰,拿到“祭天”剧本;却因为粉丝不停努力、断层式的投票数,最终“逆天改命”,让资本不得不重视他的粉丝基础,最终C位出道。上文提及的选手杨芸晴和陆柯燃也有类似论述。
这些传闻是否空穴来风不得而知,但这样的动员能鼓励粉丝在比赛期间更奋力投票,这种经典的励志故事结构也使得粉丝群体更加忠诚。
这种励志故事,乍一看是小人物影响巨鳄的反制,但背后的逻辑其实依然是资本:粉丝以打投、影响舆论等形式,集合成巨大的资源,反过来影响赛果。打投一个帐号不够,就再买一些空壳账号,再买一些票;除了疯狂地打投,饭圈也会想资本所想,尝试以想像中资本的需要出发去影响赛果:资本想要一支形象“良好”的女团,粉丝们就挖出高位者的“黑料”(私生活、个人言行中的争议点,如第三者嫌疑、抽烟等),攻击到资本考虑放弃相关选手,空出一个出道位;如果资本对于女团中某种形象(如中性风)带来的商业效益有所犹豫,那粉丝们就会在舆论中大量强调自己未来一定会对“铁T团”脱粉,试图以此影响资本的想法。
在嗅到了黑箱操作、不透明政治的可能之后,粉丝们当然不是要求公平,而是加入其中,学会运用这套混沌规则。
在嗅到了黑箱操作、不透明政治的可能之后,粉丝们当然不是要求公平,成立一个真相调查组去彻查它,让它还原成一个纯粹的投票比赛;而是加入其中,学会运用这套混沌规则。
这个论述中,倘若说经纪公司、平台等是台面上的资本,那么粉丝组成的蚁群加入角力,则是另一个影响局面的隐形资本,它本身在地位上天然地受限于庄家,但不代表它就是任人摆布的受害者。
而101系列在中国出现以来,无数家粉丝都曾指控过自己被平台压票、清票、不公正对待……但平台就在那里,从不回应,从不澄清。因为粉丝感受到不公的愤懑之后,依然要咬紧牙关为哥哥姐姐努力,努力的方式就是继续砸钱打投,最终收获的依然是平台。
毕竟这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投票游戏,从爱奇艺的付费vip会员可以投更多的票这一规定开始,就决定了这是一场利益的赌局。
民主的假象,与撕咬的真相
这种观看、切入事件的形式,小到选秀节目,还是大到宏观政治,之所以能够被套用入克里姆林宫学,就是因为操作上的不透明、无监督。
在所有关于女团节目的讨论中,有不少论述会以此为折射,去窥视中国性别观念的进步,但我怀疑的是,在这场大型资本秀中,真正的性别进步观念到底贡献了多少,是多元的粉丝决定了多元的女团,还是被选择的女团决定了多元的假象。毕竟上一次天真善意的联想,对于投票选秀节目和民主社会的幻想,就这样在时间中被无声打破。
而我更在意的,是这种观看、切入事件的形式对这一批观众思维方式的折射,或者影响。无论小到选秀节目,还是大到宏观政治,之所以能够被套用入克里姆林宫学,从蛛丝马迹中沙盘推演,窥探乃至影响结果,就是因为操作上的不透明、无监督。尽管没有找到数据统计,但从平台和节目内容上看,相信热衷参与选秀节目之中的“饭圈”“秀粉”观众平均年龄都足够年轻。在这样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习得了潜规则、厚黑学、资本影响、灰色操作,默认它们理所当然的存在并且也置身其中,这背后大概已经构建了某种坚不可摧的个人价值观。
除了热血拼搏、性别多元、重新定义女性之外,101系列选秀的另一标榜的价值,是对观众的重新赋权:它强调全民都成为“制作人”,通过你手上拥有的一票来“定制”出你想要的偶像团体。这个宣传语说实话,民主色彩十分浓烈。
遗憾的是,他们大概从来不会想到纯粹的投票比赛会是什么样子,被监督的选秀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他们本来值得更公平的结果,如果不公平出现了,他们也有资格得到补偿。大概是从《创造101》决赛开始,这些选秀节目都会找一些公证处之类的第三方机构在场,以强调结果的公正性。每次出现这个画面,粉丝们都会赞美这种很“正式”的感觉,感叹著“我们的节目”很有“排面”,觉得这是排场的体现,但从来不会去质疑其中的逻辑:为什么有了公证,依然有那么多在外界看上去不太可能的赛果出现?在偶像遇到他们认为不公的对待的时候,也很难像韩国观众一样,把节目组告上法庭。
除了热血拼搏、性别多元、重新定义女性之外,101系列选秀的另一标榜的价值,是对观众的重新赋权:它强调全民都成为“制作人”,通过你手上拥有的一票来“定制”出你想要的偶像团体。这个宣传语说实话,民主色彩十分浓烈,这也是为什么韩国“Produce101”一案中,检方强调:“《Produce》系列在各个年龄层获得人气的原因是,与有无所属社、规模大小无关,观众为凭借努力和实力获得排名上升的练习生进行应援时,因为公正性而获得了代理满足感。 当得知相当一部份是造假结果后,感到对这世界的公正理念的强烈虚无感和背叛感。 ”
与此同时,中国的选秀粉丝在互相撕咬,一方指责另一方镜头多、人气虚假,是“皇”,用“某皇登基”来讽刺;而另一方的粉丝则会感慨,“我家XX要是真的皇就好了,我就不用打投,放心睡觉,等她出道”。毕竟,期望自己的偶像成为“皇”、有特权、被资本照顾,比起期望所有选手都获得公正透明的对待,在这个游戏里面,似乎要现实得多。
(杨不欢,专栏作家,文化观察者)
中國文化在中共治下,只剩下醜陋了
文章仅仅简单描绘各种现象,各种传闻,而“克里姆林宫学”、“粉丝经济”、“资本博弈”的解释也不算新鲜,仅有标题还算有趣。
在叢林之中意識到不一定要加入叢林法則,意識到還有別路可走、別處可去,或者就可以去到別處——這已經是某種特權(而不是什麼「性本善」或「天資聰穎」)。說這是特權,因為三個條件至少得其一:好家教,好老師,好讀書。否則,從家庭到學校,到日常生活(i.e. 此文所說的選秀)到文字語言(無處不在的宣傳),這樣全方位的限制下,鬆動的地方在哪裡,讓人有想象的地方又在哪裡。
呜呜呜明明刘雨昕才是民意打败资本啊
Monkey see monkey do, 經過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哪有中國人會誠心認為投票/選舉有公平公開公正可言,都是人手操控錢權交易的結果。
樓下未免太帶點自由世界的天真。如果你在內地的政治環境中成長,不被允許良善的政治教育與引導,不被民主自由熏陶,不允許去實踐反對政治,不允許有有效的途徑去反抗各式各樣的不公平……政治信仰與行動之間就是脫節的,或者談政治信仰都是奢侈。這樣的環境中人不是不懂得不公平,而是要在另一套規則裡解決不公平。
理解中國及其民眾不是在自由世界的框架裡,這是基本步吧。否則你的言論只會顯得天真,或說嚴重點,傲慢。
很真實。一直很好奇,為甚麼內地人在面對不公平、不正義的現實時,好像都不是想著要改變現狀,指出不公義制度的問題;而是想著要如何加入這個制度,成為當中的獲益者,甚至會仰望構成腐敗制度的成員。還記得自己第一次閱讀內地作家寫的小說時的震驚。裡面寫到特權階層「走動關係」、「遊走在規則以外」、「享受由權勢帶來的利益」時,作者沒有表達出任何批判的意思,反而認為這樣顯示出角色的地位崇高。他們是真的對生活中無處不在,如選秀節目中的制度一樣不公平的事情習以為常,不曾想過這些事情根本就不該存在,更不應存在嗎?
面对丛林规则不是推翻而是认同,面对特权反感只是自己没有
某些评论似乎在说:“粪坑有什么不好,我们不就是走粪坑里长大的,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粪坑就是不好,存在了一万年也是不好
我想说这一现象不光是在《青春有你》有。在互联网普及之前,还是用短信为主要沟通方式的年代,民间购买地下六合彩时就会有各种臆测说:庄家下一期会出哪个号码,于是开启了“见微试著”的各种理论。类似情形还发生在股市、其他选秀作品。
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个传统的现象,作者所谓的“克里姆林宫学”可以说……过度夸张了?我曾经听说过“有些男人只要看到女人露手臂就能想象到上床”的论述。看看这些人的笑话就成了。
至于其他留言说“这对青少年今后的影响有多么可怕”,每个年代都出这类人,大可不必担心啊。而且你看到这个现象能联系到今后他们掌权,你的逻辑跟疯狂粉丝联想背后资本操纵,有什么区别呢???
年青人平时都在琢磨这些吗 😲 看来我已经完全与主流文化脱节 ...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才更覺得偶像團隊與全民皆是製作人其實本質相悖。資本和群眾的考量不同還要偽裝民主,讓花錢花心血的撕逼過後通通撞死在玻璃天幕前,實在嗜血
沒有追選秀只是作為聽歌的路人,得知IZone造票後自己最喜歡、歌唱力在團隊中是中流砥柱的成員被評為「皇族」(即使她是低位出道),心情非常複雜。但是身為偶像團隊無論如何必須要有最低標準的音樂與舞蹈水準,觀眾或者是單看顏值,又或節目中的性格塑造、節目外的直播互動喜歡一個人,節目方卻更可能因為客觀的表演團隊標準而作人事安排。
觀眾喜歡代不代表正義?明明他/她們在舞台與麥克風前拿出的實力被鏡頭數的討論壓過,但他/她們卻被群粉吹捧為最有實力的成員,最後只會感覺選秀遊戲粉絲的本質簡直粗暴如民粹。
很真实。在95后、00后中,追星的人占很大比例。而文中描述的价值观对这批青少年的影响会让我对他们长大后主导的社会感到可怕。
非常有意思的角度,价值观的形成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与其研究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会这样,不如从这些小的地方来看社会到底对年轻一辈带来什么的影响
我三十三歲 但感覺脫晒節 我表示我老了
終於有一篇關於中國版選秀文化了
很有意思的文章,沒想到可以用如此角度切入分析中國
很好看的文章!
好无聊的文章
看到最後發現這節目很了解中國人啊!
中國人從不在乎特權造成的不公平,只在乎自己是不是不公平下的收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