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第76屆威尼斯影展探討:「小丑」奪獅,影展的功能被消解了嗎?

有人說《小丑》勝出是流行文化的勝利,也有人說它進入主競賽單元本身就是錯誤,這些都與威尼斯影展本身的境地無法分割。
今年的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頒給了《小丑》,進一步引發了大家的爭論。
影視 風物

2019年9月7日,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閉幕,主競賽的各大獎項都各歸其主,而其中最為轟動的莫過於最佳影片金獅獎頒給了華納與DC合作的 Joker(暫譯《小丑》)。這顯然是歷史性的時刻,漫畫改編(下文簡稱漫改)超級英雄電影在前幾年還難免被嚴肅評論不屑一顧,如今卻首次登頂了歐洲三大電影節。消息一出自然在全世界範圍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認為這是漫改類型和流行文化的勝利,也有影評人指出威尼斯當時把《小丑》選進主競賽就是一種錯誤⋯⋯要理解《小丑》奪獅引發的爭論,必須從威尼斯電影節本身說開去。

電影節的威尼斯:夾縫中求繁榮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與柏林電影節和康城(中文譯名也有戛納/坎城)電影節並成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他們也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著名同時也最有影響的三大電影節。其中,威尼斯電影節的歷史最為悠久,創辦於1932年,傳統意義上的旗號是更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而康城則更加側重於電影市場,商業性更強;柏林電影節則更加關注電影的政治性與社會性,三大電影節各具特色各司其職,分別在每年的二月(柏林)、五月(康城)和八月(威尼斯)舉辦,主競賽頒出來的獎項也是大家所耳熟能詳的金熊獎、金棕櫚和金獅獎。

但是,原先確定的藝術電影節格局在幾十年後顯然發生了新的變化,與康城的「雅俗共賞」和柏林的「政治優先」相比,威尼斯起初的定位現在看來是有些尷尬——若是朝著晦澀小眾的路線一條路到底,可能威尼斯只能成為一個更豪華版的盧卡諾影展(或譯:洛迦諾電影節),放在歐洲三大的名號下有點沒底氣;若是追求思想性、政治性和社會性,首先肯定很難和已經非常「熟練」的柏林競爭,其次後者的關注度和知名度在近幾年也一直在走下坡路,本身也在謀求新的變革;而「晚輩」康城卻一路斬荊劈棘登上了藝術電影節的最高峰,成為了無數電影人除去奧斯卡外的「終極目標」,拾人牙慧絕非威尼斯心中所願。向康城學習謀求更多電影節商業性方面的成功,成了威尼斯目前看來最合適的道路。

Sara Sampaio在2019年8月31日意大利威尼斯第76威尼斯電影節期間走紅地毯。
Sara Sampaio在2019年8月31日意大利威尼斯第76威尼斯電影節期間走紅地毯。

除去歐洲另外兩大齊名電影節的同儕壓力外,威尼斯同樣還面臨著「外患」,那就是時間非常接近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雖然多倫多電影節是一個非競賽型、注重市場的展映類電影節,但由於前者的地位越發尷尬,而後者是北美頒獎季的前哨站,北美擁有的強勢話語權慢慢在改變原有格局,多倫多電影節開始更受關注和重視。而時間上兩個電影節也有一定碰撞,往往在威尼斯電影節進行到後半程時,多倫多電影節就開幕了,這也導致很多影人和媒體等不及電影節結束就離開了威尼斯。

在這樣的夾縫中,這個最為年邁的國際電影節只能選擇擁抱美國電影,選擇更多地把荷里活帶到威尼斯來。2013年,電影 Gravity (中文譯名《引力邊緣》/《地心引力》)成為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開幕片,借由這個老牌電影節積累的資源和聲望得以在之後的頒獎季博得一席之地,並在當年的奧斯卡斬獲頗多。從這一年開始,荷里活發現頒獎季的前哨站未必在多倫多,稍早一些的威尼斯反而是更加優秀的選擇,而威尼斯之前看起來有些尷尬的時間檔期在這裡反而成為了優勢。之後2014年的 Birdman(中譯《飛鳥俠》或《鳥人》),2015年的 Spotlight(中譯《聚焦》/《驚爆焦點》/《焦點追擊》,2016年的 La La Land(中譯《愛樂之城》/《樂來樂愛你》/《星聲夢裡人》)和2017年的 Shape of Water(中譯《忘形水》/《水形物語》/《水底情深》),這幾部歷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都選擇在威尼斯首發。憑借著這樣的片單和案例,威尼斯已經完全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頒獎季前哨站,連多倫多也只能退居二線,把威尼斯全球首映的片子再拿回來北美首映一下。

去年金獅獎得獎電影《羅馬》。
去年金獅獎得獎電影《羅馬》。

串流的威尼斯:相互借力

在近幾年電影行業的發展中,以 Netflix 為首的串流平台同樣是一股頗有影響力的新興力量。但是在2017年 Netflix 入圍康城的《玉子》受到討伐後,康城主辦方進行了規定:只有在法國院線公映的影片才有資格角逐康城的主競賽單元。而根據法國的院線規定,在院線公映的影片必須上映滿36個月後才能在串流平台上架。對於 Netflix 來說,這樣的規定顯然是無法接受的「霸王條款」,電影節彷彿變成了 Netflix 需要對抗的目標。

近些年變得逐漸「親美」的威尼斯,似乎看到了串流平台勢力所蘊含的力量足夠改變整個電影行業——當然更多的是其中不菲的利益。在 Netflix 吃到康城的閉門羹後,威尼斯向它敞開了自己的大門。對於 Netflix 來說,公司需要的是能為自己的作品積累聲勢的平台和名聲,對於威尼斯來說 Netflix 的作品也勢必帶來更多爭議和話題性,二者的合作顯得非常理所當然。2018年,Netflix 有三部影片入圍威尼斯主競賽角逐金獅獎,分別是之後折桂的 Roma (《羅馬》),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中譯《巴斯特民謠》/《細說當年話西部》/《西部老巴的故事》)和 22 July(中譯《挪威7.22爆炸槍擊案》/《0722:极右挪威》/《 7月22日:当挪威不再挪威》)。而今年的威尼斯主競賽,我們又看到了 The Laundromat(暫譯《自助洗衣店》)和場刊最高分Marriage Story (暫譯《婚姻故事》),兩部電影賺足了眼球和喝彩。此外由 Netflix 出品,Timothée Chalamet 主演的亨利五世傳記片 The King 也入圍了威尼斯的特別展映單元,同樣非常亮眼。

及時牽手串流平台,與 Netflix 相互助力顯然是威尼斯在近兩年抓住的又一個機遇,但同時這樣的主動變化也為威尼斯帶來了更多的爭議——擁抱荷里活,借力串流平台,威尼斯還算得上一個合格的歐洲藝術國際電影節嗎?

2017年Netflix入圍康城的電影《玉子》。
2017年Netflix入圍康城的電影《玉子》。

《小丑》奪獅:電影節該是什麼樣的姿態?

今年的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頒給了《小丑》,進一步引發了大家的爭論。例如中國內地影評人胤祥就在社交平台上直言不諱地指出:「就是《小丑》再好,給金獅獎也是極其令人討厭的決定,這種大製作本來就不差錢還要搶獎項真的是要把其他片子和導演往死裡逼啊。」這樣的言論在當下的語境中難得且必要,同時也帶出了一個問題:電影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應該是什麼樣的?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

對此,康城電影節的藝術總監 Thierry Frémaux 如此回答:「我們想要堅持成為世界電影的平台,對於電影人和媒體來說,康城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它是這樣的存在,它對於電影有著自己獨特的品味。我們會有一些主流的高關注度的影片,同時也會有一些相當先鋒的作品。這也是你在康城的另一個原因,去發現一些更新的東西。」換言之,電影節特別是歐洲三大這樣地位的電影節,固然需要主流影片撐門面,但同時也有責任去挖掘和展現更加先鋒和藝術的作品。而威尼斯近幾年來緊抱荷里活大腿,從一個角度看來固然星光燦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讓大部分的電影都淹沒在了荷里活的熠熠星光下,其實也是一種遺憾。近幾年威尼斯儘管通過一眾荷里活頒獎季影片大大增強了話題性和吸引力,但代價卻是非荷里活的陪跑藝術製作完全沒獲得什麼關注,與其「先富帶動後富」的初衷完全背離,同時和多倫多的「心照不宣」也使得頭重腳輕的問題更加嚴重。

至於今年的《小丑》作為漫改類型,則直接屬於當下美國文化輸出的強勢方。儘管這部影片可能和漫畫和超級英雄類型關係不大,作者性很強且質量確實夠高,但終究從屬於超級英雄體系,是荷里活在全球佈局自帶資源的電影,即使沒有入圍威尼斯沒有拿到金獅,也絲毫不影響其之後的製作和推廣。對於《小丑》來說,有沒有拿到金獅可能差別沒有那麼劇烈,畢竟有著類型紅利,《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今年已經超過《阿凡達》成為全球票房冠軍;但對於其他更加邊緣更加藝術的作者電影來說,拿沒拿到金獅可能就是天壤之別——這對於作品的票房、之後的評獎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不用說對於影片主創們的影響和支持往往是伴隨一生的。

Todd Phillips 和Joaquin Phoenix 在2019年9月7日意大利威尼斯舉行的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憑著“Joker”獲得金獅獎最佳電影獎。
Todd Phillips 和Joaquin Phoenix 在2019年9月7日意大利威尼斯舉行的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頒獎典禮上,憑著“Joker”獲得金獅獎最佳電影獎。

從這個角度看,威尼斯將金獅獎頒給《小丑》,或許確實是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宏觀更重要的位置上,也難怪被評論到太過「妄自菲薄」,更何況美國的傳媒還未必吃這一套。電影節的意義在於為電影找到合適的位置,讓它們和創作者的利益最大化,進而使電影藝術和作者得到支持和存續。在目前的電影格局中,《小丑》其背後的漫改類型主場仍然在院線市場和漫展上,而這一次的「破圈」(走出同溫層)也難免不讓人擔心之後可能會盛行的贏家通吃,優秀的小眾先鋒藝術片僅存的陣地也很有被攻陷的可能性了。

在看片之前,討論《小丑》是否值得上金獅儘管是空談,但關於評獎合理性的討論則是與程序性正義和補償性正義的爭論直接相關——電影節究竟應該一碗水端平,無論自身資源和起步如何,只關注其藝術價值,還是針對不同的資源和背景甄選出最有潛力同時也是最需要幫助的作品與作者?這個難題是會一直持續討論下去的,也是電影節所必須要面對的。但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威尼斯已經迫於形勢作出了自己的改變,而《小丑》拿下金獅也注定成為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至於這樣的時刻會把電影節和電影帶向何方,對於漫改類型和藝術電影來說這是最好還是最壞的時代,我們仍然需要時間來證明。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對於不關心漫畫或DC這類超級英雄改編作的人來說,這些電影感覺就是投資特多的電影形式連續劇,看電影之前還要先瞭解世界設定做好功課,感覺跟看一般電影就是不同,觀影後得到的收穫和感想就是有差,這點不能否定
    這類作品的得獎不會令不看的電影愛好者改觀,而喜歡看的不論有沒有獎都會看,客觀來說頒獎給《小丑》是確實浪費了一般觀眾們留意其他作品的機會,日後的走向就看影展評審的選擇以及他們心中對威尼斯影展的未來期望。
    反正能讓好片走上大舞台的影展不只有它一個,大家都有眼看有腦袋判斷(總不會有人因在威尼斯獲獎說其他展不給《小丑》榮譽是思想狹隘吧?),貨比三家不也很有意思?

  2. 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结论,但从评论来看,今年就没有哪部所谓的「小众艺术电影」在成片质量和艺术价值上能与《小丑》匹敌,即便最终获奖的不是它,大概率也会是波兰斯基的《我控诉》或是鲍里压姆的《婚姻故事》。这种问题放在往届也同样成立,难道为了照顾「小众」就不应该把金狮授予《罗马》吗,试问放眼2018年,又要几部电影在作者性和艺术价值上能与《罗马》相提并论的。在讨论好莱坞的强势时,也不要放过欧洲艺术电影本身在某些层面的止步不前。

  3. 楼下 文章好好看了吗 奖项一方面是荣誉 一方面也是宣传 小丑这样的商业片是不愁宣发的 可是它一旦夺奖 就使质量高且小众的文艺片丧失了其最重要的一个宣传渠道 这对文艺片的发展是不利的。

  4. 为什么迫于形式? 电影节只能小众片拿奖?
    就算是漫改的优秀作品为什么不能拿奖,就像以前的v字仇杀队,这作者屁股有点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