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楊路:中興製造2018,與中國模式2025

目前,還只是在貿易戰2.0的中後期,限制中國企業投資的措施尚未出台,中美經濟就已經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很難想像如果美國政府真的將貿易戰升級到3.0,即全方位對抗或者制衡「中國模式」,那將會是怎樣一副景象。
中興通訊被美國商務部指摘違反和解協議,立即吊銷中興出口許可七年。作為一家關鍵技術極度依賴美國廠商,且鮮有替代方案的科技企業,中興董事長承認企業已經陷入「休克」。圖為2017年1月,中興通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的表演活動。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中興通訊的七年制裁,從2018年開始,剛剛好要到2025年結束。而那正是北京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準備要大功告成的時間。中興在2018年的故事,預示的是中美貿易摩擦之火,正在向經濟模式之爭快速延燒。

根據美國司法部聲明,中興通訊在2010年至2016年期間,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通過第三方公司,向受到美國經濟制裁的伊朗出口了價值約3200萬美元的美國產品,用於中興在伊朗的電信基礎設施項目。2017年3月,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和解,同意以認罪和支付總共約12億美元罰金為代價,換取「緩刑」,維持其在美國的出口許可。當時不少業界意見判斷這是對中興的「利好」──罰金雖巨,但吊銷出口許可則是滅頂之災。未料剛過一年,美國政府就發現中興並未按照當時認罪協議要求,扣除35名涉事員工獎金(中興稱是自己首先內部調查發現,主動報告美國政府並糾正)。中興因此構成再次違規,之前的「緩刑」也隨即變成立即吊銷中興出口許可七年。此消息一出,美國供貨商和合作方立即停止與中興合作,而中興存貨很可能不超過兩個月。作為一家關鍵技術極度依賴美國廠商,且鮮有替代方案的科技企業,中興董事長承認企業已經陷入「休克」。

中興事件有其內在邏輯,其本身起源早於當前的中美經貿摩擦,且在此之前已經多少塵埃落定,沒想到卻在中美劍拔弩張之際,戲劇性地二次爆發。從時間點上看,中興事件的「湊巧」肯定有美國政府對此事「優先處理、定格處罰」的考量。但中興本身的違規也是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要硬說這是美國的「莫須有」審判也很難成立。而超過中興事件本身的,則是這一輪貿易戰波濤洶湧之下,中美兩國的經濟冰山,正在加速對撞。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6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重点不是新能源汽车应不应该发展(当然应该),而是是不是应该以政府直接干预的形式发展。新能源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下面有非常多的技术可能性和未知,具体应该走哪条路本是一个典型的市场领域,现在政府代替市场来押注在少数几种技术上,这就是风险很大的赌博。如果政府完全能够代替市场,那么计划经济早就成功了。

  2. 最后,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是不区分品牌的,只考虑续航里程等性能参数,可视作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
    中国作为后进国家,在传统行业超过发达国家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行业发力无可厚非。

  3. 文中有关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观点我不太赞同。扶持新行业这是欧美国家都会采取的措施,如风光发电。短期的成本高不代表其不是先进技术,电动汽车的低污染、低排放大家所公认的。至于新的共享出行模式会导致汽车销量的急剧下降甚至没人买车,我不能苟同。马路上整体的汽车数量会下降,但是存量的汽油汽车需要替换也是个不小的市场。

  4. 贸易战主战场不在关税局,在制造业。这点虽然初中生意识到了,不过晚了

  5. @blanches 就文中脈絡,看來只是美對中貿易戰的順序,不是甚麼國際貿易的通則

  6. 對國際貿易不是太熟悉。我想知道貿易戰1.0、貿易戰2.0、貿易戰3.0的定義是什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