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徐子軒:「關稅口頭戰」之後,中美貿易還有什麼仗要打?

乍看似乎關稅大戰已經開始,但其實雙方仍在測試底線,真正實施關稅日仍在未定之天。關稅只能算滿足國內民粹的前菜,還有兩項措施才是主菜,即是限制中資與訴諸世貿組織的法律戰。
迄今白宮已宣布對中國總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從化學品、渦輪機到汽車設備等約1300種。中國旋即回應對美國總值30億美元的產品徵稅,包括豬肉、鋼管、水果等百多種,作為鐵鋁關稅的報復;不多時又宣布擬對大豆、飛機等從美國進口最多的幾項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號稱準確打擊特朗普票倉。

月前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公布了關於中國的「301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中國以各種不公平的方式取得美國的智慧財產權(知識產權),逼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此外,報告指控中國未經授權入侵美國企業的網絡,盜竊商業機密,用以貫徹中國的發展戰略。據此報告,總統特朗普(川普)做出對中國施加關稅與其他措施的決定。

迄今白宮已宣布對中國總值500億美元的產品徵收關稅,從化學品、渦輪機到汽車設備等約1300種。中國旋即回應對美國總值30億美元的產品徵稅,包括豬肉、鋼管、水果等百多種,作為鐵鋁關稅的報復;不多時又宣布擬對大豆、飛機等從美國進口最多的幾項價值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號稱準確打擊特朗普票倉。這引來特朗普將徵稅清單總值加碼到1000億美元,乍看似乎關稅大戰已經開始,但其實雙方仍在測試底線,真正實施關稅日仍在未定之天。

不過,如果把這場301較勁單純視為是關稅戰,那就大錯特錯。藉着301報告,特朗普政府所描繪的,乃是一幅全球經濟與貿易的美中爭霸圖。正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指出,中國要求技術轉讓和智慧財產權的政策,都是為了扶植其《中國製造2025》政策。美國認為,為了糾正這種現象,必須以適當的行為回應,關稅只能算滿足國內民粹的前菜,還有兩項措施才是主菜,即是限制中資與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世貿組織)的法律戰。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2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影音光碟那张图明显不是在大陆

  2. 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會為了保護國家技術及人才而努力,反觀台灣,人才及技術不斷的流失,政府卻遲遲沒有任何作為,最後只會被外資併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