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4月4日(周二)當地時間早上,伊德利卜省(Idlib province)的小鎮 Khan Sheikhoun 爆發化學武器攻擊,據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表示,當天有飛機飛過,隨後發生爆炸,當地居民出現被化學武器攻擊的生理反應。目前證實至少超過80人死亡,其中有27名兒童。這是自2013年敘利亞化武攻擊事件以來,最大規模也最慘重的化武事件。
事件發生後,引起各國譴責,聯合國安理會甚至在翌日的例會緊急改成討論該項議題,英法立即起草決議案,要求聯合國介入調查此事。而在敘利亞內戰利益相關各方中,英美強烈指責為阿薩德政府所為,俄羅斯聲稱是轟炸擊中當地的化學武器倉庫所造成,而阿薩德政府則是堅稱與自己無關。
這起化武攻擊,攪動了原本就利益交錯的各個內戰參與方。當中最受考驗的,是內政混亂、外交政策不明的特朗普(川普)。在此情況下,各方都想透過這次化學攻擊事件,一窺特朗普是不是「紙老虎」。而特朗普出人意表地,命令地中海的艦隊,對敘利亞政府的空軍基地發射近60枚巡弋飛彈(巡航導彈),是美國在敘利亞內戰以來最直接的軍事行動,給長期陷入僵局的敘利亞內戰投下政治震撼彈。
阿薩德測試特朗普?
到底是哪一方策動這次化學武器攻擊?為何在這個地點?
因為目前尚未有任何直接證據證明,使用化武是哪一方所為,而且因為針對平民使用如此殺傷力的化學武器(「無國界醫生」表示可能為沙林毒氣和氯氣),明顯犯下嚴重的人道罪行,是不太可能會有一方承認犯案的。
然而,就敘利亞內戰的狀況而言,阿薩德政府軍是唯一有能力動用如此強力化學武器的一方。儘管其於2013年化武攻擊事件之後,在俄羅斯的斡旋下,簽署國際協議銷毀所有化武,然而據信仍保有小量化武作為保命的「最後手段」。
如果這次化武攻擊確實為阿薩德政府所為,那「測試特朗普政府」的意圖就很強烈。2013年的攻擊,讓前總統奧巴馬(歐巴馬)所劃下的「用化武我就改變政策的紅線」破功,讓阿薩德確信美國不會進一步介入;這次則是導致特朗普在兩天後命令轟炸空軍基地作為回應,但在美國有進一步軍事行動之前,尚還不能判定美國有新的「敘利亞政策」。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化武攻擊是落在反叛軍掌控的伊德利卜省,而被攻擊的小鎮 Khan Sheikhoun 更是當地極端組織,曾為蓋達組織分支「努斯拉陣線」的根據地之一。如真是阿薩德政府所為,阿薩德政府能辯稱是「打擊恐怖分子」的意外。其背後,正是看準打擊這些恐怖組織也是美國長期敘利亞政策的一環。
特朗普打破僵局,會攪動什麼博弈?
如今特朗普直接轟炸敘利亞政府軍基地。對精心主導局勢的俄羅斯,以及牽涉利益的各方,是高度警戒的訊息。
除了挑戰特朗普的中東政策以外,這起化武攻擊攪動了地緣政治博弈,蠢蠢欲動的各方都在試圖從中推進自己的議程。這幾年隨着美國冷眼旁觀、2015年之後俄羅斯與土耳其分別直接軍事介入、伊朗從頭到尾力挺阿薩德的態勢之下,敘利亞內戰天平逐漸倒向所謂的「阿薩德政治現實」──美國曾亟欲想推翻的阿薩德政權,將繼續坐穩敘利亞政府的位置。
在這場地緣政治博弈當中,阿薩德的去留問題劃分了兩個利益錯綜複雜的陣營:一邊是想推翻阿薩德的西方國家、海灣阿拉伯國家以及土耳其,另一邊是支持阿薩德的俄羅斯與伊朗。其中,美國同時也想清剿敘利亞的恐怖組織、阿拉伯國家意圖防止伊朗勢力西擴、土耳其更在乎打擊敘利亞境內的庫德族。而俄羅斯需要敘利亞通往地中海的海軍基地,同時避免恐怖組織往北延燒到高加索地區,伊朗則是阿薩德的長期盟友,同時也需要敘利亞連接黎巴嫩的真主黨。
這其中,土耳其面臨的政治風險最高。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意圖在4月中修憲公投中獨攬大權,因此在當前民調拉鋸下,禁不起一絲政治上的錯誤。埃爾多安長期以來將自己自詡為敘利亞人民的救星,內戰爆發以來更是收留大量敘利亞難民,也派駐軍隊在敘利亞北部。然而,土耳其在敘利亞議題依賴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出兵更得有俄羅斯默許,因俄國掌握敘利亞的制空權。如果土耳其想藉由這次化武攻擊有所表現,必然得依賴莫斯科的協助,也無怪乎埃爾多安在事發後立即與普京(普丁)通話。
然而,俄羅斯和土耳其的利益並不完全相同,甚至在阿薩德的去留上存在根本性分歧。不過,過去數個月以來,俄羅斯透過外交手段,頗有拉攏土耳其、伊朗、敘利亞反對派、阿薩德政府等各方協調,同時排擠阿拉伯國家、奧巴馬政府之勢(但歡迎特朗普政府加入),意圖主導敘利亞戰後政治安排。如果這次能證實是阿薩德政府策動化武攻擊,對長期支持阿薩德的俄羅斯會大大不利。因此,俄羅斯可能會想辦法抵制,讓這起攻擊的咎責不了了之。
如今特朗普直接轟炸敘利亞政府軍基地。對精心主導局勢的俄羅斯,以及牽涉利益的各方,是高度警戒的訊息。美國是打算進一步介入,親自動手推翻阿薩德?抑或只是用一次轟炸警告阿薩德,但仍維持不派出地面部隊?前者可能拉動一直以來在敘利亞內戰中被邊緣化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加入,改變敘利亞局勢。後者依舊必須面對「政府軍強勢、反對派正被消滅」的地面軍事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事先知會俄羅斯這次轟炸,以避免傷及俄羅斯人員。敘利亞內戰的終局,早已不是周邊的中等國家說了算,而是取決美國與俄羅斯是否談好政治方案。過去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缺乏可行的政治藍圖,讓阿薩德政府和俄羅斯逐步蠶食鯨吞反對武裝勢力,卻又放恐怖組織 ISIS 一條生路來給自己作為存在的正當性 。特朗普若真想結束敘利亞內戰,除了直接出兵推翻阿薩德(需要投入軍事資源過大,還冒與俄羅斯衝突的風險,不太可能),否則只能回到談判桌上解決。
華府外交未明,各方投石問路
從全球的格局來看,華府外交政策未明,各國都在想方法摸特朗普的底──美國的盟友,就飛去華盛頓握手,試圖維持固有關係,而敵對國家就可能動用軍事手段測試底線。
在這周四五,特朗普即將在佛羅里達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夕,周二敘利亞就爆發此次化學武器攻擊。隔天4月5日,北韓往日本海發射一枚中程導彈。特朗普選擇在與習近平會面之前發動軍事攻擊,或是想快刀斬亂麻,免得中東問題干擾中美會談的議程,甚至可以暗示中方,特朗普在必要時,也會對北韓採取行動。
從敘利亞或北韓的觀點來看,特朗普上任以來內政不順、人事更動頻繁、國務院忙於鞏固盟邦關係,在各自的衝突區域都未有實際政策展現。此時挑釁,無非趁火打劫。只是這樣的做法也未必明智,當年冷戰甫結束,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海珊)錯估情勢出兵科威特,引來美國聯軍。儘管特朗普此時只發動一次轟炸,但華府的共和黨建制派至少已經在白宮國安會議上,掃掉跟俄羅斯有勾結嫌疑的弗林和極右翼世界觀的班農,誰又能保證共和黨不會說服特朗普更加強硬?
敘利亞的化武攻擊,如在變幻莫測的地緣政治鬥爭中,投石問路,只是投在敘利亞的土地上,容易牽動利益的各方,說不好就燒起更大的戰火。
(張育軒,端傳媒評論編輯)
各方势力入局 当然没得太平
阿薩德政權與ISIS不除,敘利亞就沒有和平可言。
其实川普这样做也可以理解为给习近平看,证明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是不能轻举妄动的。不知道菲律宾的小川普是不是也会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