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蔣鼓市:北京會用「以眼還眼」應對特朗普嗎?

北京與華盛頓,可能是世界上政治聯絡最為緊密的兩個城市。但特朗普上台後呢?

特朗普(川普)當選並成功就任美國總統,出乎北京意料。在此之前,在中國國際戰略基金會、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等智庫的名義下,北京通過各種活動,對希拉莉(希拉蕊)進行了大量外交探底,但對特朗普的聯絡,則微乎其微。

華府政治的穩定性

這一結果,並不完全因為北京忽視特朗普。很大程度上,由於特朗普的圈子過於標新立異,中美建交以來北京在華府積攢的聯絡關係,顯得不夠用。不僅在競選時如此,當選後,特朗普提名的執政團隊中,大多數人也都是遊離華府政治以外的「不相關人士」。

當然,這不是說特朗普團隊沒有政治經驗,但相比以往各屆白宮團隊,這個團隊顯得太「業餘」了。華府的運作猶如一張巨大的關係網,政府官員、議員、智庫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繫,會有效減少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在傳統華府政治運作下,政策的出台往往是各種利益間博弈的結果。總統依靠政黨支持,才能有效執政。雖然華府的政治常被形容為人員在商界和政界之間流動的「旋轉門」,但總體而言,處理外交事務的人卻較為穩定。

外交事務也脱離不開官僚政治。正如麻省理工學院政治科學阿利森(Graham T. Allison)教授所作《決策的本質》(Essence of Decision)對美國外交決策的研究所表明的:外交政策的可能性不是依靠領導人構想,而是依靠官僚機關、智庫等等的提議。官僚機關和智庫本身,就具有「組織惰性」(organizational inertia),即一旦制度流程觀點等形成,就相對難以改變,或至少改變的速度較慢。

從而,這樣紛繁交錯的博弈中,華府政治為美國的對外政策安置了一個「穩定器」。這也是為什麼執政者更替後,外交政智庫往往仍然為官員提供建議,提供交流平台,而官員、議員仍然為智庫提供信息,同時利用從「構思」提案中節省出來的時間,施加政策改變。同時,這樣的穩定也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奠定了互信的基礎。

行將失效的官僚政治?

新一屆的美國政府將前所未有地,遊離在傳統華府政治的「穩定器」以外。加上特朗普標誌性的特立獨行,意味着他很難利用美國對外政策傳統根基──官僚機構意見、情報簡報以及智庫建議。這會導致其對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劇增。

2016年大選,是共和黨的巨大勝利。他們成功控制了兩院。但是身為共和黨候選人的特朗普,卻和共和黨有着巨大的裂隙。共和黨的元老、智囊,特別是對外關係的智囊,早在投票之前就高調反對特朗普。這群「大咖」中既包括布殊(布希)父子、鮑爾、賴斯(萊斯)等政界人物,也包括重要智庫的智囊如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蘭戴爾·舒因納曼(Randall Scheunemann)等。這個裂隙在短期內不一定能有效彌合。

不僅如此,在特朗普的新團隊中,在外交事務上有關鍵影響力的幾個職位——國務卿、國家情報總監、國家安全顧問,其任者不乏因各種原因早就被對應 「業界」 所排斥的人士。比如,任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Michael Flynn),曾因為與 「同事關係不合」 而被迫離開國防情報局。國家安全顧問一職,要協調各個涉外機構以及情報機構,而他除去散布伊斯蘭陰謀論,還難以和其所屬機構建立協調關係。

這一結果就是,特朗普的新政府,與傳統政治社會的聯繫十分薄弱。這不僅僅意味着,特朗普與華盛頓其他機構勢力的聯繫可能有問題,更重要的是他政府內部的聯絡──甚至他能否有效掌控政府都存在疑問。比如近日熱炒的情報泄露事件中,特朗普猛烈攻擊美國情報界,稱之為「納粹行徑」,甚至聲稱他「不需要情報簡報」。這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他與情報界的緊張關係。如果他真的不依靠情報進行判斷,那麼主觀臆斷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種種跡象都表明,相比歷史上任何一屆政府,新一屆的美國政府將前所未有地,遊離在傳統華府政治的「穩定器」以外。加上特朗普標誌性的特立獨行,意味着他很難利用美國對外政策傳統根基:官僚機構意見、情報簡報以及智庫建議。這會導致其對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劇增。

那麼,這種局面對北京意味着什麼?

北京和華府的溝通傳統

中美雙方的「鷹派」形成了「戰略相互依賴」… 假如雙方的相互威脅消失,對中對美都不一定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北京與華盛頓,可能是世界上政治聯絡最為緊密的兩個城市。雙方不僅僅在對方設立辦事機構,官方、半官方、智庫學術機構和民間團體的交流也十分頻繁。不僅是雙方最高級別的領導人會晤頻繁,兩國政府機構也會舉行多達每年60多場政府間對話。像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與中國政協外辦、外交部、商務部等機構,也都有常態化的溝通交流。

並且,在危機管控等領域,兩國已有有效的聯絡方式。具有半官方性質的中國戰略基金會,也時常作為聯繫兩國官員的橋樑。中美友好協會、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國家漢辦等組織,也會每年舉行交流活動。同時,外交圈人員的組成相對固定,也方便了雙方保持溝通。

此外,在北京與華府的智庫學者,也是中美聯繫的先鋒。與決策部門有緊密聯繫的學者之間的溝通,實際上是一種「摸底」方式,便於雙方擺明真實意圖,了解彼此立場。他們與決策者的聯繫,又使得他們的會談更具有權威性。另一方面,學者的身份可以使會談更加靈活,探討的空間更大。這種會談時常十分坦率,沒有輿論的壓力,有時甚至會劍拔弩張。比如,在近期盤古智庫舉辦的一場中美關係研討會上,擔任國務院參事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就曾起身指責美國新任中國事務助理白邦瑞的鷹派作風。

除了討論會、座談會, 中美彼此的大使館人員,如武官等等,也會邀請與決策層較為緊密的人共進晚餐。當然這些飯局不僅僅是吃飯,更是雙方套話的絕佳機會。

而民間的聯繫,在關鍵時刻也會派上用場。例如,今年1月9號,馬雲到紐約會見特朗普,這次訪問明顯帶有探底性質,特別是很可能要藉此探明:特朗普抨擊中國經濟的真正意圖究竟是什麼。這樣,北京在政策出台之前,就可以有機會大致了解到對方的反應,使得不必要摩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兩座城市之間,還存在着另外一種互動方式:中美雙方的「鷹派」形成了「戰略相互依賴」。「中國威脅論」的主要倡導團體,如美國軍方和傳統基金會,之所以喜歡誇大中國威脅,特別是軍事威脅,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確實如此相信,也是為了在有限的資金中,爭取更多份額。而中國的「鷹派」,如曾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的金一南等人,則反過來利用「美國威脅」宣傳愛國主義,並為軍事現代化鼓吹造勢。

中美兩國是否對對方形成切實威脅暫且不論,只是假如雙方的相互威脅消失,對中對美都不一定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中國會用「以眼還眼」反制嗎?

阿克塞爾羅德以組織「重複囚徒困境」為研究對象,發現在兩輪競賽中勝出的,都是最簡單的策略:以眼還眼、一報還一報。

不確定性,是現實國際關係中必然存在的因素,也是阻礙國家之間合作的主要原因。如前文所述,國家會利用各種方式減少不確定性。但是,站在中國角度,目前的不確定性極大。而因為中國外交不熟悉特朗普,特朗普與傳統華府也聯繫不足,這種不確定性在短期內無法消除。

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外交只會「靠運氣」、「看心情」行事。對中國外交決策者來說,政治學家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Marshall Axelrod)的「合作進化理論」也許會是最實用的參考。阿克塞爾羅德以組織「重複囚徒困境」為研究對象,發現在兩輪競賽中勝出的,都是最簡單的策略:以眼還眼、一報還一報。

也就是說,按照這種理論,面對摸不透的特朗普,中國應該一開始採取積極合作的方式,如果美國積極回應,那麼兩國又會逐漸回到一定程度的互信。而如果美國在某一議題,比如人民幣匯率上挑釁,中國也需要就且僅就這一領域進行「懲罰式回應」,比如適當在美債上做文章。一旦美國轉變態度,中國也相應地轉變態度。這一策略簡潔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也可以維持戰略審慎。

同時,這種策略並不意味着北京只能被動地反應,從而被特朗普牽着鼻子走。特朗普這類話題達人,最常用的戰術就是不斷製造話題,使得聽眾無暇顧忌。對於中國而言,除了「一報還一報」策略外,還完全可以利用特朗普的戰略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為自己提供機會。

同時,北京可以利用商業聯繫(如馬雲的阿里巴巴)帶動政治聯絡,增進對特朗普團隊的了解。中國甚至可以在華府興建智庫,完善北京和華府的聯絡網,從而減少政策不確定性。這樣做雖然都不一定能夠直接影響特朗普的決策,但如果能夠打通他身邊的助手或他們所倚靠的智庫,那麼至少在政策執行方面,會留有周旋的餘地。

就目前已知的危險而言,中國需要首先應對的,是特朗普對中美經濟金融關係會造成的傷害。因為中國現在面臨的首要挑戰就來自經濟與金融,而中美關係對中國的經濟金融意義重大。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保持經濟增長的領先地位,是中國國際權勢的一大基礎,也是中國全球影響迄今的首要源泉。

中國守紅線為重

無論如何,在目前世界大局勢複雜、撲朔迷離的情況下,中國的外交應對中,「保底」與「守紅線」最為重要。參照中國悠久政治主流傳統中的「戰略保守主義」,集中致力於中國自身的穩定、繁榮和進步。北京面前特別關鍵的戰略問題,在於能否真正明白「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仗一仗地打」。

鑑於當前的總體經濟和金融形勢,國內的「穩增長、調結構」和深化改革,應該會在今後一個時期內,成為近乎壓倒性的戰略重心。而北京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和西方的失序,可以鼓勵中國在國外更加大力度積極進取,但也增大了中國過度伸展的可能風險。

而中國要嚴守的「紅線」,最重要的是台灣。北京官方厭煩美國對台軍售,但是實際上也沒有足夠有效的手段阻止。對軍售也不會改變兩岸的軍事現狀,「一中」問題卻是一切中國官方外交的底線。對北京而言,就一中問題「談判」是不可接受的。雖然在半官方和民間層面,或許可以達成一種不觸及「一中」底線的諒解,但如果特朗普執意挑戰這一原則的話,那麼按照「一報還一報」的策略,北京毅然決然與特朗普進行對抗,比如暫停外交關係等,也會在意料之中。

為避免後一種情況的出現,北京現在急需與特朗普團隊加強交流,讓他們理解中美關係的底線,說服特朗普不要進行冒險行動。這種聯繫的做用,可能比官方聲明更為真切有效。

(蔣鼓市,中國外交研究者)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