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曾柏文:特朗普就職演講的五個元素

如此赤裸裸的語言,毫無傳統政治演說中留給各方的餘地,也讓任何認真分析顯得尷尬。

不管是眾所期待,或是不願面對,該來的總是來了。當地時間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Donald J. Trump,川普)打上大紅領帶,手按聖經,宣示會守護憲法,正式就任第45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就職典禮場外,不滿特朗普的民眾群聚抗議。

就職前的政權過渡期,特朗普當選的合法性持續遭到質疑,本身言行更是爭議不斷;其民調數字始終在三四成打轉,從未突破選舉當天的得票率──更不用說普選得票率本身也未過半。大家都清楚,特朗普遲遲無法爭取到,足以撐起總統大位的社會認可(Mandate)。

面對美國社會的分裂,新總統就職演說原是一次機會。遺憾地,如果有人曾盼望他展現高度、就職後一改作風、團結美國,這場在全球注目下的關鍵演說,卻足以敲碎這樣的盼望。

本文回顧整場演講,聚焦五個元素:民粹、國族、保護主義、不干預,以及黑暗時代的救世主。

民粹語言下的尷尬

鏡頭前的特朗普,仍在競選模式;其用極具戰鬥性的語言,劍指「華盛頓政治菁英」,稱就職典禮這天的意義是把權力「還給人民」。

他指控這些建制派(establishment)「保護自己,而非我們國家的公民…當他們在我們國家首都慶祝時,對我們土地上掙扎求存的家庭,卻沒有什麼值得慶祝的,」並宣稱「此時此刻一
切都將改變。」

這是旗幟鮮明的民粹。他提名的內閣創下美國歷來「總資產最高」的紀錄,卻毫不尷尬地,把這群產業菁英的掌權,宣稱為「人民的勝利」。

國族主義詞藻,扭曲的歷史圖像

這場就職演說,也可能是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充滿國族情緒的一次。

「不管我們皮膚是黑色、褐色或白色,我們都流著紅色的愛國者熱血。」他如此呼籲,用團結愛國的價值,淡化先前對他「歧視有色人種」的疑慮。

特朗普更批判「數十年間,我們犧牲自己的產業來富裕外國的產業,補助其他國家的軍隊,卻讓自己的軍力虛空。我們守護他國國土,卻拒絕捍衛自身國界。以及在海外耗費鉅資,卻坐視美國的基礎建設淪落破敗。」在這些描繪中,美國宛若替總在犧牲自己、照亮別人,而此時稍微「回頭多照顧自己一點」顯得天經地義。

如此簡化地詮釋美國跟世界的關係,本身就充滿爭議 ── 例如這個說法並未反映,美國在中低階製造業外移後,其品牌商如何用幾近剝削的採購價格,將環境與健康成本轉嫁到海外;他也沒有考量到,高端技術成為西方單極強權後,光是把美元打造成準世界貨幣,所能帶來足以支撐龐大逆差的鉅額紅利;更不用說,美國輸出軍武在大多數狀況下也非免費午餐,而是一樁有龐大油水的生意。

這樣的政治演說,除了情感動員,恐怕也是其上任後,與其他國家重新談判的起手勢。

重拾保護主義,高喊「美國優先」

在這個理解脈絡下,特朗普再度高舉「美國優先」的口號,並提出兩條簡單原則:「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與「與其他國家交往時,將國家利益放在最優先」。他重拾「保護」這個動詞,鼓吹「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國界,免於被那些生產我們的產品、偷走我們的公司,摧毀我們職缺的國家蹂躪」。保護,這個在新自由主義盛行的年代經濟學上的髒字,在川普的演講中,被賦予「能帶來偉大的繁榮與強大」的新魔力。

對照幾天前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WEF)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演講中對「全球化」與「開放」的辯護,中美領袖在短短一週的發言,充滿荒誕的深意。

習近平闡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立場,與中國的政治現實並不一致。但在英國脫歐、特朗普即將上台,全球化進程遭到質疑挑戰之際,習近平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領袖之姿,來達沃斯與這群擁抱全球主義的政經菁英(也正是特朗普抨擊不遺餘力的這群)交心取暖,從美國手上接下「全球化旗手」角色的姿態如此鮮明。

不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套用於他國

特朗普演講的一個亮點,是其強調在與國際社會的互動上,「將不尋求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套用在其他人身上,而是讓自己作為楷模。」這位在美國政治右派脈絡中崛起的新總統,竟在這點上,與諸多批判美國帝國主義「假民主之名、行干預之實」的左派論者呼應。

回顧二戰以來的幾次就職演說,多數皆強調維持美國的「全球責任」和「領導地位」。例如1961年甘迺迪(John F. Kennedy)發下豪語,要「為自由承擔任何責任、付出任何代價,支持任何朋友。」1969年尼克遜(Richard Nixon,尼克森)也倡言「我們尋求與所有人類一同前進。」1993年克林頓(Bill Clinton,柯林頓)承諾:「美國必須持續領導這個,我們付出這麼多形塑出來的世界。」2001年小布殊(George W. Bush,小布希)誓言:「保護我們的盟友和我們的利益。」2008年奧巴馬(Barack Obama,歐巴馬)重申:「美國是所有國家的朋友…而我們準備好再次領導。」

當中唯一例外是列根(Ronald Reagen 雷根),1981年他上任時主張:「我們爭取雙方互惠關係,而不會利用友誼來破壞他人的主權,因為我們自己的主權也非用來出售。」語調較為傾向保守內向。特朗普昨天的說詞,頗有呼應之感。不過弔詭的是,後來列根卻在國際上,成為打擊共產蘇聯最不餘遺力的一位總統,依賴的也是與盟國堅固的關係。

我們無法預期:特朗普是否會演說是一套,實踐另一套?如果照演說思路去執政,那能否維持今天眾多海外盟國的關係?美國的盟國關係,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利益計算,還有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美國的全球戰略佈局。而這些在特朗普執政之下,都可能被美國國家利益的唯一檢驗標準所取代。

跨越黑暗的救世主?

在特朗普的口中,當前美國是宛若一片黑暗焦土──有「困於貧窮的母親與孩子、「如同墓碑般散落在我國大地的生鏽工廠」、只知賺錢而失能的教育系統,還有奪走許多生命的幫派與毒品。即便演講開頭,他禮貌性地感謝奧巴馬夫婦在「交接過程的慷慨協助」,但很顯然,他沒打算跟奧巴馬和解

在演講結束前,特朗普高喊「所有的美國人,不管你在或遠或近、或大或小的城市,從山巔到山巔,從海洋到海洋,聽聽這些話:你永遠不會再被忽視」。我忽然想起著名的黑人靈歌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的歌詞──那首歌要求人們,到山野四方傳播基督降生的福音。

川普這麼說時,彷彿在自己身上投射了救世主的形象。

只是面對這個充斥移民,富有與全球經濟文化連結的國家,他號召的支持認同,總無法遮蔽其所同時激起的憤怒。而原本總用於召喚團結的國族主義語彙,在特朗普口中,卻在實質上激起分化。

甚至如果細聽他這場演講──如此赤裸裸的語言,毫無傳統政治演說中留給各方的餘地,也讓任何認真分析顯得尷尬;特朗普對這些說詞帶來的分化與衝突,或許打從心底不在乎。他開場就鏗鏘有力地宣稱,「我們不再接受,只會空談而無行動的政客」。也或許他專注的也只是行動;連這場演講,都只被當成「政治空談」的一環。

演講進行中,華府周遭的抗議群眾即爆發嚴重警民衝突,後來還出現砸店燒車的騷動。就職首日的這個開場,可能便是美國未來四年的預示。

註:張育軒為文中「不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套用於他國」該段共同作者。

(曾柏文,端傳媒評論總監)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樓下所言甚是

  2. 在西方世界抗议一个美国当选总统简直成了时尚,但搞不清到底在反对什么,没有逻辑……哪有当年红卫兵在全球搞共产主义革命立意高远,感觉就是一群找不着北的无头苍蝇。
    川普的就职演讲,整个一个占领华尔街运动宣言的翻版,那可是民主党当年力推的运动,怎么换个人说出同样的话,就变成被攻击的理由了?是党派利益第一,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第一?!
    为什么富人不能代表普通中产阶级的利益?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难道一定要让无产阶级专政吗?普世价值是勤劳实干,自立且尊重个体选择,不是什么国际主义义务和无国界的共产主义理想,在这点上,所有美国的盟国都没有冲突!
    全球化不能给超主权超国界的,强权政治以借口,干涉他国人民的生活方式。看看现在西方媒体和精英们对极权国家领袖的吹捧已经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他们是什么目的?让基本贸易规则和基本人权和法律都不遵守的集权国家当全球化的领头羊,简直是精神错乱!
    以前极力谴责美帝作为世界警察干涉别国内政,向世界输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现在美国不当头了,没有顺风车搭了,又哭着喊着要美国承担责任,什么逻辑?

  3. 美国为世界带来了最大的不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