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佛羅里達州,今年美國大選的另一個關鍵搖擺州是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根據傳統定義,賓夕凡尼亞州並不搖擺,從歷年選舉結果上看,自1992年克林頓(柯林頓)當選以來,一直是民主黨根據地。然而,民主黨也談不上拉開了和共和黨的距離:除了2008年奧巴馬(歐巴馬)以10%勝出,民主黨優勢始終在5%上下,並不穩固。
特朗普(川普)用了不少心力在賓夕凡尼亞州,因為這是佔20張選舉人票的大戶,目前約有一千兩百萬人口,65歲以上的佔17%,比例與佛羅里達州類似,較全國平均水平為高,使該州成為美國排第六的高齡州——而這類數據,往往是共和黨乘虛而入的徵兆。
一般人認為賓夕凡尼亞州是民主黨囊中物,因為印象中,州內大都會費城就是代表賓州。費城當地有150萬居民,大多傾向民主黨,2012年奧巴馬獲得大都會區63%選民支持,可見一斑。當年筆者認識的不少朋友,都住在賓州大學城附近,城內精英主義氣氛甚濃,一如東岸其他民主黨根據地。
城鄉之戰
然而,州內城鄉矛盾其實十分嚴重,1996年後,共和黨每次大選都能贏得非大都會區(市郊、鄉村)的選票多數,並且贏面不斷擴大。1996年,克林頓尚可得到51%非大都會票;到了2012年,奧巴馬在非大都會區的得票率已下降至45%。
賓夕凡尼亞州不少居民以製造業為生,非大都會地區正是藍領工人的聚集地。近年來美國製造業急劇萎縮,從事製造業的人,對美國經濟前景普遍缺乏信心。特朗普自參選以來,大打貿易保護主義牌,強調要把製造業崗位從中國等國家奪回本土,針對的就是國內龐大的製造業工人票,在一般人眼中,所謂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十分「落地」,就是這麼簡單。
此外,在賓夕法尼亞西部的農村,特朗普的競選造勢也非常成功:這片地帶受經濟全球化衝擊尤甚,農業、礦業每年都有大量崗位消失,民怨早就累積。奈何都會區的民主黨人並不著意了解農村社群需求,特朗普「為(農村)人民發聲」,就得到不少掌聲。賓夕法尼亞州鄉村目之所及,皆是特朗普的競選宣傳,而希拉莉(希拉蕊)的形象幾乎不見蹤影。
一般相信,希拉莉可以大幅度維持民主黨在費城大都會區的優勢,匹茲堡(Pittsburgh)近年由傳統工業城市向醫療、金融等服務業轉型,亦被納入民主黨基本盤。加上賓夕法尼亞州少數族裔一如全國,比例持續升高,而希拉莉和賓夕法尼亞州有一定淵源,父親來自當地,家族在此有村屋渡假,本地人脈並不缺乏,這些都令民主黨審慎樂觀。根據各家民調,希拉莉在賓夕法尼亞州延續了歷史優勢,領先特朗普至少4%;但特朗普正把選舉上升為「第一、二產業 vs. 第三產業」的世紀之戰,希望把前者的隱性票源全部催出來。根據大數據,那幾個百分點始終難以踰越;但假如一戰功成,則大局已定。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