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戰爭
烏克蘭真的存在「納粹化」嗎?戰爭如何影響各國的備戰思維?
「歐洲安全和防務過去六天的發展比過去20年還要多。」
從巴黎人的電費單到烏克蘭戰爭制裁:西歐國家隱形的「能源貧窮」
為了讓法國人能熬過這個冬季,法國政府多花了5億歐元,還損失了80億稅收。
端開麥:從烏克蘭看21世紀戰爭,國際秩序是死了嗎?feat.周永康
在「主權」之下,人的權力和尊嚴是否可見?如果一個國家不是什麼國際組織的成員,是否國民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護?
評論|
烏克蘭戰爭一週後,俄軍為何還沒有取得想像中的勝利?
俄國入侵烏克蘭之所以會遇上困境,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能力不足。
評論|
蘇聯解體六問:三十年後回望,人們誤解了哪些事實?當初也可能是另一種結局?
如果蘇聯解體並不見得必然在1991年發生,那是什麼讓本來並不太可能的進程變得不可阻擋?
經年的鉅額國際援助,為何加速了阿富汗的崩盤?
在這個「失敗國家」中,遍佈深陷食租陷阱的救援以及被政治引導的人道。
評論|
學人對談|鄺智文 x 高馬可:歷史不只是看資料,那歷史是什麼?
歷史不只是相對的,因為有些事比其他重要,這有好、有壞。
評論|
美英澳「海洋三國協約」與核潛艇交易,是否專為遏制中國的海上擴張?
三國反對任何一國宣示「過分的海洋主張」,也反對單方面地 「以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領土控制現狀」。這是其與中國的核心矛盾。
評論|
什麼是「芬蘭化」?:一個在強權夾縫中求生的北歐小國生存史
「芬蘭化」之所以成為現實,恰恰在於無論是芬蘭還是蘇聯,經歷大量誤判和代價,終於共享了同一套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外交哲學。
訪談猶太活動家:因為支持巴勒斯坦抗爭,我被起訴「反猶」
比起「共存」,他指出,人們需要的是「共同鬥爭」。
評論|
道義與政治,共謀與角力:以色列與頭號盟友美國的四個切面
「反以挺巴」其實在過去數十年來的國際輿論之中並未缺席,但實際上對待巴以危機的輿論介入和政治操作有所分離。
影像:以巴爆發7年以來最大的衝突,加沙地區至少100人死亡
「你的家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墳墓。」
1
...
21
22
2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