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戰爭
2020,左、右意識形態徹底過時的一年?
中美新冷戰的陰影下,中國思想界並未給出具體的意識形態答案,卻出現了「實業救國」式的「工業黨」熱潮。
那個聲稱採訪到朱軍的記者,和他的「獵殺受害者」同盟
「他在姿態上並不是最張牙舞爪的,反而一直強調要看證據,要客觀。但最後矛頭都落在事件的受害者、弱勢方、訴求方那一面。」
2020年,我以「老兵」身分重返「貫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前線
兩岸長期軍事對峙,服兵役是每個台灣生理男性的法定義務,僅服役方式隨時移而有變遷。然而,軍隊為誰而戰?答案並不總是清晰。
復盤高加索戰事始末,無人機與信息戰的血腥組合
過去兩個月間爆發、激戰,再到停火的納卡戰爭改變了什麼?誰是勝利者,誰失去了一切?
胡又天:〈我的祖國〉,難再複製的經典「紅歌」
2016年的龍應台到2020年的歐陽娜娜,加上意外中槍的林志玲,六十多年前譜成的韓戰電影主題曲,何以仍能掀起人心波瀾?
民主的幻滅或時勢的必然?光環蛻去的昂山素姬迎來2020大選
2015年席捲全國贏得勝利的昂山素姬,在2020年面對的是更多的問題和崛起中的反對力量。
希臘現場:當歐洲最大難民營燒成灰燼
過去四年中,人們不斷念叨着一句話:他們什麼時候讓我們離開這個小島?
兩德統一30年:「除了失去權力的老共產黨人,東德每一個普通人都是贏家」
多年後,柏林牆轟然倒下,東邊的人,伴隨著巨大的裂縫,開始了第二段人生。
評論|
喬瑟芬:台灣,要拒絕在一場不對稱的資訊戰裏成為武器
梳理這種大家都不想面對、不想承認的情緒,是很不討喜,但卻也是此刻很必要的過程。
評論|
揭仲:若解放軍武力攻台,將可能採用何種軍事戰略?
共軍「大型島嶼聯合進攻作戰」之推演。
評論|
南海衝突與台海危局——中國對外開戰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中國開啟或捲入戰爭的機率問題上,最大的風險其實是北京的認知。
台灣組主編:若戰爭正在重返人間,如何不讓自己成為武器?
讓自己筆下的報導,成為斷裂世界中的連結,而莫成為助長對立與撕裂的火種,無疑是新聞工作者的時代任務。
1
...
21
22
23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