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誰創造了女人——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可以不帶偏見嗎?
一來二去,女性主義變成了髒字。電影可以是文字遊戲,所以偏見不會絕跡,保持公允就真的寫不出好角色嗎?
《花漾女子》:她面對的深淵三十年不變
竟然有人豆瓣留言說:「這個女導演兼編劇是睡了多少人讓這個片子先是金球四項提名然後奧斯卡五項提名?」
評論|
空前擠壓與畸形生長:中國女權的內憂外困
這真的是我們期待通過女權運動來達到的理想社會嗎?
肖美麗事件:「港獨」圍獵與「性別恐怖主義」
「這是男權分子對敢於站出來指認公共空間中男性日常暴力的女性的公然報復,是嫁接父權國家意識形態的集體仇恨。」
愛慾錄:亞裔酷兒聚會巔峰,Bubble_T的紐約地下派對
為何在美國成為同志,就不可以在粵語金曲裡揮汗如雨呢?
評論|
豆瓣女權,夾縫中形成的「中國特色女權」
中國互聯網上的新生代女權主義者,到底是什麼樣的面孔?
中國賀歲檔大噴發:誰能挑戰好萊塢?誰撞上疫情大外宣?
你所在的社會,就是最理想最恰當的歷史選擇——這樣的電影導向雖非精準策劃,但在疫情今日直接呼應大外宣敘事,引發連鎖效應。
評論|
《你好,李煥英》:是新一代的女性電影,還是年輕人的自我感動?
一個「俗套」的穿越故事,卻賺足了眼淚;導演賈玲未能完成的任務,觀眾卻替她完成了。
評論|
屈從與失語:為什麼女權主義者會反對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引發的矛盾不只是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而是自由這一原則內部的矛盾——男人的言論自由扼殺了女人的言論自由。
評論|
孫金昱:浪漫有罪?前媒體人馬金瑜遭家暴,為何要因詩和遠方飽受指責?
對浪漫愛的祛魅,有淪為新「女子防身術」的風險。
不想生孩子的中國年輕人:消失的性生活、貓當孩子養
房貸、教育的高額花費和法制缺漏帶來的社會問題,都成了這個國家的無形避孕藥。
當bilibili遭遇「女拳」,一個愛國視頻網站陷入危機了嗎?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B站股價連創新高。
1
...
35
36
37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