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孔誥烽:消滅傳統再保衛傳統?新界政治巨變的轉捩點 香港政府的新界政策和鄉議局在1950年代曾發生巨變,在此之後,無論在政府抑或在鄉議局,「保存新界傳統風俗」已名存實亡,剩下的便只有在「傳統」名義下進行的土地發展利益分配。
評論|葉健民:釐清香港60年代暴動歷史,汲取真正教訓 有意見領袖認為,殖民地政府在兩次暴亂後全力推行社會改革,回應社會訴求,特區政府必須以此為鑑。借古鑑今固然是好事,不過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首先要弄清歷史事實。
評論|李峻嶸:泛民和泛社運如何催生右翼本土 右翼本土其實是揉合了反對陣營兩大力量的元素:恐共恐中的意識(泛民),和強調破舊立新的形態(近年的青年社運)。這是為何泛民和泛社運界,無法有效回擊右翼本土的主因之一。
評論|莫哲暐:暴力與非暴力反抗的辯證 倡導暴力抗爭的毛澤東的「反抗主體性」基於「勝利」,法農基於「必須」,倡導非暴力抗爭的甘地的「反抗主體性」基於「真理與正義」……因此不論是主張暴力或非暴力反抗者,都必須問:那個反抗中的「我」究竟是什麼?
評論|馬國明:小販背後的空間政治,與社運的空間轉向 雨傘運動過後,不少參與者感到徒勞無功、一事無成而灰心沮喪。其實雨傘運動的結果說明,香港的社會運動以至民主運動都必須調整,而調整的方向則是作出「空間轉向」。
評論|時代正在轉變,「2047」到來之前 這篇文章裏的人物,都訪於年初一旺角衝突之前,當那宣告新時代降臨的槍聲響起,香港已無法回頭。新時代會是什麼樣子?暫仍面目不清之際,三位經歷80年代前途談判的前人,給出對2047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