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美國「TikTok難民」為何湧入小紅書?中美網民相遇聊什麼?聊不聊政治?|Whatsnew
「洋抖難民」可以適應中國互聯網規則嗎?中國網友如何「維護社區生態」?
抵抗「惡法」:一條土地法案,怎樣動員起美國德州華人社區的抗爭意識?
我在星星下畫了一個房子,底下寫着come and take it ——如果你剝奪我的私有財產,那麼我一定會與你抗爭到底。
香港民研鍾庭耀被警帶走助查通緝案,曾指留下不為抗爭為堅持|Whatsnew
從2020年民主派初選,2023年取消發布多項調查結果至今,香港民研近年處於風眼位置。
同志住屋平權案勝訴後,我們參與了吳翰林的燭光追思會
好人為什麼受苦?留下的人要怎辦?他們會怎樣回答?
評論|
杜魯多的執政十年:在其治下的加拿大,真的像社交媒體上描述的那麼不堪?
在十年前,真正的改變讓杜魯多獲得勝利,而在今天,如何頂住全球右轉與民粹主義的壓力,將會是進步派政治人物需要思考的根本問題。
港中大學生刊物調查「關愛隊」報導,遭港府反駁及建制投訴|Whatsnew
在巨大迴響和壓力下,中大指導老師岑蘊華強調學生只是履行傳媒的基本工作。
12月香港法庭:「721」非白衣人暴動罪成;黎智英繼續作供等
社工陳虹秀暴動無罪發還重審;李柱銘遭撤銷太平紳士;高院裁定高球會司法覆核勝訴等
台北跨年晚會工事故:工人高空墜亡揭台灣勞動隱憂|Whatsnew
台灣如何降低工人墜落風險,提升工安意識,強化監督與管理責任,防止下一個Lawai墜落,而非留下一個破碎的家庭。
香港前議員邵家臻離世終年55歲,大半生投身社福社運拒絕「漠然」|Whatsnew
朋友紛紛發文悼念:「在社福界、社會運動中的最佳拍檔」、「好好記著臻對香港的愛和付出。」
肉身,割裂,重建的自我:台灣四位跨性別者的手術記事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天可以搬出去,找一個自己的空間,放自己喜歡的衣服,自由地化妝,到時候我就不用再演了。
評論|
電影熱話:聖誕檔期是如何在中國死亡的?
2024年中國聖誕檔票房暴跌,引發了廣泛討論。平安夜當日僅有3851萬元,聖誕節當日只有4182萬元,不及20...
柯文哲涉貪起訴後,小草的多面抉擇:堅守、動搖,還是被錯認的質疑?
司法上的柯文哲,定罪與否仍是懸而未決;然而,政治上的柯文哲,如今幾乎已是黯然退場。
1
...
26
27
28
...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