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
    • 简体
訂閱支持
  • 會員中心
  • 繁體
    • 简体
  • 深度
    • 日報
    • 速遞
    • 專題
    • 評論
    • 播客
    • 系列
    • 欄目
    • 互動頁面
  • 多元
    • 國際
    • 大陸
    • 台灣
    • 香港
  • 社群
    • 訂閱支持
    • 訂閱新聞信
    • 參與活動
  • 最新
  • 地域
    • 國際
    • 大陸
    • 香港
    • 台灣
  • 評論
  • 系列
  • 欄目
  • 播客
  • 活動

文化現象

評論|薛靜:《歡樂頌2》的樊勝美,一個「薛丁格的中產」

遺留的包袱,迷亂的誘惑,變幻莫測的經濟,時常調整的政策,造就了最缺乏安全感的當代中國中產。

專訪古典:知識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春藥,一種是麻藥

春藥就是加強你的競爭力,節省你的時間。麻藥就是說「你很好,你沒問題」。都不是貶義的,都會有人要買。

我是如何從一個財經記者轉型到知識網紅的?

靠吃校園知識老本工作一輩子的時代過去了,這是一個花錢買時間和知識經驗、少走彎路的終身學習時代。

專訪姬十三:教育、出版、內容不太實用,來了知識付費這個新物種

個性化的、按需定製的知識有大量市場,這本質上就是為每個普通人去提供快速便捷的專家服務。就是「賣人」。

評論|任其然: 《打死不離三父女》的背後:印度女性百年來艱難的平權史

劇中逼着自己女兒練習摔跤的父親馬哈維爾,是不是一個想通過綁架女兒人生來滿足自己畢生夢想的「直男癌」父權大家長?

岡崎由美:日本人讀到的金庸什麼樣?

乾坤挪移和降龍十八掌在日語裏翻譯成什麼樣?白髮魔女竟然成了白毛女
  • 1
  • ...
  • 23
  • 24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加入我們
  • 版權聲明
  • 訂閱新聞信
  • 參與活動
  • 帳戶管理
  • 常見問題
  • App 下載
訂閱支持
  • © 2025 Initium Media
  • 隱私政策
  • 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