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特朗普執政一年,經濟民族主義穩步成為美國國策 撇開特朗普語不驚人死不休並常常成為新聞頭條的Twitter發言、成為媒體恆久話題的通俄調查,以及混亂的人事鬥爭,特朗普政府在過去一年,其實都在穩定地推進他在競選和就職演說時承諾的經濟民族主義政策。
被仇恨團結的緬甸,記者成為「麻煩製造者」 帶着希望回歸緬甸的流亡記者,卻因深入少數民族地區報導而身陷囹圄;對穆斯林的仇恨,將緬甸團結起來,一齊指責外國媒體損害國家形象。走出監獄的緬甸戰地記者說:「我不再信任昂山素姬了。」
評論|硬實力未增,軟實力崩壞,美國國際形象斷崖式下墜的一年 特朗普(川普)主政下,把國内一套帶到國際社會,令美國的國際形象低落,國際處境孤立,不可逆地耗盡美國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外交軟實力資源。即便三年後換上新總統,也不一定能挽回。
圖集:特朗普就職週年,全球上百萬人走上街頭抗議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周年,美國及全球多個地方都舉行反特朗普的女性大遊行,遊行的目的主要是譴責特朗普對移民、人工流產、性別平權、女性權利等觀點,特朗普同一天則在Twitter回應,無視遊行的群眾,繼續宣揚自己執政一年的政績。
評論|《火與怒》:政治八卦 道出特朗普對華「變臉」原委 如果說對特朗普智力和精神狀態的質疑還流於口舌之爭,那麼該書真正最具殺傷力的,是確認了坊間傳言已久的白宮激烈內鬥——雖然僅来自班農派的視角。特朗普對華態度變化前後的鷹鴿角力,也從中可見端倪。
歐洲第一座自由清真寺,會成為伊斯蘭宗教改革的希望嗎? 我一心想找清真寺,出現在眼前的卻是一座典型新教教堂:紅磚、哥特式尖塔、高高的鐘樓......走到教堂側翼,才看到一個小小的金屬門牌,用規整的字體印着清真寺的名字,看起來像個低調的辦公機構。我按下門鈴按鈕,就這樣開始了對這家清真寺的第一次拜訪,也得以觸及柏林「多元」觀念下的希望與不安。
資源換基建:在剛果金的工地,看懂「中國模式」 一邊是被「擠出去」的中國國企,一邊是百廢待興的非洲大國,用礦產、石油等自然資源換取低息貸款建設基礎設施,在這場被譽為「雙贏」的中國模式裏,誰贏了,贏了多少,誰又失去了什麼?
要中國,還是印度?尼泊爾選舉結果牽動南亞局勢 2017年底的尼泊爾大選,由新左派聯盟勝出。這或許將使這喜瑪拉雅山間的小國離印度遠一些、靠中國近一些,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不少尼泊爾選民便對印度抱持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