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馬來西亞大選:將懷緬過去與展望未來連結的馬哈迪與希盟 希盟在競選宣言的措辭上刻劃了「過去」的美好。這種美好的步伐自東姑阿都拉曼開始,拉薩、胡申翁、馬哈迪都致力跟隨,不過這條時間軸在馬哈迪辭職後便消失了。
把海外選票運回馬來西亞的螞蟻雄兵,和他們的網絡 究竟要由「國民陣線」延續在馬來西亞已然61年的執政,或者將由反對陣營「希望聯盟」取得統治權?就在決定之前幾個小時,還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不屈不撓,拚了命要確保他們的郵寄選票能抵達家鄉。
讀者來函:依賴鄉村的國陣VS前首相加持的反對派,大馬會否出現政黨輪替? 如果沒有政黨取得簡單多數,PAS和國陣的執政聯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如果反對派取得了多數,國民陣線是否會跟他的前身在1969年做的一樣,宣布選舉無效或者進入緊急狀態呢?
評論|張倩燁:馬來西亞2018大選,民主輪替的最後機會? 若2018年大選衝擊無法撼動國陣的長期執政地位,未來反對陣營恐再難號召到如馬哈迪一般的魅力式政治強人,反對陣營實現「改朝換代」的可能性將越來越小。
評論|楊路:中美貿易談判的很多壞消息和一線曙光 中美貿易談判一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那樣,沒有達成任何結果。中國經此一役,也應該可以拋棄對特朗普所謂「回心轉意」的幻想,鄭重對待中美之間經貿關係矛盾極其深重的現實
讓中國人為「正確的」理由出國:國際紅色旅遊團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依然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重點教育的國家,而恰巧,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市場。」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他的故鄉迎來了一支「國際紅色旅遊團」,在祭拜革命導師之後,這群中老年人還要馬不停蹄拜訪法國的周恩來故居。未來,這樣的旅行團還會更多,日程也更豐富。畢竟中德兩邊都有各自的理由,不斷發掘這個旅遊/思想教育的陣地。
四面楚歌?走向衰亡的跨國領養 2004年,全球跨國領養約46000起,其中一半領養家庭來自美國;2017年,美國跨國領養僅有4714起。在絕大多數領域都被「深度全球化」重新定義的半個世紀裏,跨國領養卻逐步變成被道德、法律和輿論聯合抵制的選項。世界上的孤兒並沒有變少,但開放領養的國家和願意領養的家庭都在減少。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跨國善舉是否就此沒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