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
校園前線諮商心理師內心話:如何「接住」處於低潮與危機中的青年學生?
台灣大專校園接二連三發生學生輕生事件,社會將期待投注在校內的諮商心理師身上,但他們如何看待這個議題?
-
她進了好萊塢,卻被問「妳知道怎麼做人腦炒蛋嗎?」
2020年金馬獎前夕,李宛蓉受邀返台,與李安、是枝裕和、Ken Loach並列講師,談她所「品嚐」出的電影滋味。
-
胡又天:〈我的祖國〉,難再複製的經典「紅歌」
2016年的龍應台到2020年的歐陽娜娜,加上意外中槍的林志玲,六十多年前譜成的韓戰電影主題曲,何以仍能掀起人心波瀾?
-
中天新聞關台倒數:一則關於「媒體倫理」與「新聞自由」界線的後真相備忘錄
旺旺集團旗下的中天電視確定在12月走上「關台」命運,台灣相關單位真的在傷害新聞自由嗎?抑或是在維護良善的閱聽環境?
-
2020金馬專題
我們跟著美國駐台人員腳步走趟金門:兩岸開戰,它是否屬《台灣關係法》範圍?
美國在台協會在一則貼文中提及「金門是台灣的一部分」,他們是否認為這與《台灣關係法》或有出入?我們得到了意外的回覆。
-
江昺崙:一件命案發生後,直視台南「樂居城市」的暗面
一座歷史悠久、對觀光客富有魅力、同時擁有堅實地方仕紳傳統的古城,能否在悲劇發生後,找出與時並進的新治理模式?
-
洪仕翰:無論「川粉」或「川黑」,都不是鐵板一塊
就像自由派一樣,保守派顯然並非鐵板一塊。這項大分類底下,很有可能仍存在立場各異的不同人群。
-
數據解讀:台灣網友看美國大選,誰最能影響風向?
答案或許出乎意料:陳文茜與大紀元共同包辦了「特朗普」相關討論的影響力排行榜的前三位。
-
台灣看美大選五個關鍵字:戰略模糊、范琪斐、亨特在哪裡、台灣之友、事實查核
台灣被外界稱為「亞洲最瘋特朗普」之地,台灣人在美國大選期間都在討論什麼?我們為你精選了五個關鍵字。
-
從「共機擾台」到「偽出國」:台灣的天空,誰說了算?
看似無邊無際的天空,依然藏著人類世界的政治角力痕跡。而台灣周邊的空域,更是各方強權的兵家必爭之地。
-
從西柏林到金門馬祖:飛地,國族共同體的祕密日記
從西柏林出發,行經荷蘭、阿拉伯半島,乃至西九龍高鐵站與星馬邊界,來到台灣的金門與馬祖,「飛地」如何成為人類歷史的活化石?
-
數據解讀:「月薪25萬買不到快樂」為何是台灣青年難以下嚥的心靈雞湯?
一則主張「月薪3萬與月薪25萬的人煩惱相同」的網紅文章,意外戳中台灣網友的人生痛點。
-
【書摘】劉紹華:中醫藥與中國的現代性追尋
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之初的爭議,突顯的依然是民族主義的面子掙扎、乃至利用民族主義政治情緒來操作投機的老問題。
-
兩岸三地歷史課
遮蓋與偏見,中港台歷史課本的「近現代中國」有多不同?
大陸的少用政治漫畫,香港的最厚,台灣的標題字數最少。同一事件上,三地教材放大了什麼?迴避了什麼?
-
記者手記:2020年,我走進台灣給中華民國慶生的酒會
2020年,世事多變。蔡英文如何帶領團隊,給中華民國舉辦這接待重要外賓的「109年國慶」酒會?
-
2020年雙十節:蔡英文指願與北京「共促對話」、香港國安法後慶雙十活動遭禁
今年中華民國雙十慶典,在世界疫情仍未獲控制、兩岸軍事緊張情勢升高與中美持續對峙的情境下舉辦。本文收錄了蔡英文雙十演說的中英全文,她在演說中提出,在一定前提下,願與北京展開對話。而港區國安法通過後,過往以「默契」形式進行的「香港各界慶祝中華民國國慶」的文化,遭到大幅緊縮。
-
專訪李問:身為民進黨人,為何舉起中華民國國旗?
他在馬祖替民進黨「開疆拓土」創建黨部,卻樂意揮舞中華民國國旗;他外祖父是李宗仁的秘書,失敗的「北平和談」與近代民國的內戰離散,是他的家族記憶。在兩岸最前線,民進黨新任連江縣黨部主委、80後台灣青年李問怎麼看待自己的國家與世界局勢?
-
無法靠近的收容所:「鐘聖雄風波」後,台灣如何面對流亡港人議題?
台灣究竟夠不夠「撐香港」?五位乘船來台的港人如今身在何方?記者鐘聖雄所點燃的一場輿論風波,讓這個議題開始緩緩划進了深水區。
-
兩岸三地歷史課
如何讓「炎黃子孫」開始「認識台灣」?
台灣自1997年開始讓學生使用「認識台灣」教材後,從數據上看來,新世代的國族認同與世界觀確實開始起了變化。
-
兩岸關係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兩岸「官方」交流:從密使、白手套到王金平的「百分之百不去」
90年代兩岸交流初期,雙方在某個層面上皆同意用「務實的態度迴避政治問題」,但到如今,「政治問題」已經到了難以「迴避」的地步。
-
兩岸關係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我們的青春,到不了台灣
「其實台灣很像那種最糟糕的前任──越喜歡就越需要遠離,但越遠離卻又越喜歡。雖然離開了、有距離了,但重新審視的時候,隨便一個小事情還是能讓你非常懷念。」十年前來台的陸生林恆鋒如此說。
-
兩岸關係四十年:和平的假期
兩岸婚姻四十年:敵對陰影下,人們相戀成家
在台海四十年來的風浪起伏中,我們訪問了四對跨越兩岸結為夫婦、成家生子的戀人。他們在大時代中各自駛著自己的小家小船,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