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哈伯馬斯在中國:從小區維權到鄰避運動,公共領域真的存在過麼?
寄望於中國中產階級領導民主轉型的下意識動作中,哈伯馬斯一直以來是描述希望、潛力、美好願景的語法,但從未被完整地講述出來。

1.4萬億人民幣如何綁架政府?中國控煙博弈
「你們要控煙?我告訴你們,這是在賣國,公務員工資的1/10都是拿我們的錢。」

蔡依林演唱會成中國酷兒新符號,官方嚴審歌單刪《玫瑰少年》|Whatsnew
從噤聲的社會組織、被舉報的星巴克彩虹杯,到演唱會裏不再出現的《玫瑰少年》,中國酷兒空間再度收縮。

中國防長李尚福數週未露面,外媒猜測其或被調查|Whatsnew
在此之前的七月,港媒報導稱火箭軍司令員李玉超被反腐敗部門帶走接受調查。

親俄「華夏代表團」赴頓巴斯引爭議:官方授意還是狐假虎威?|Whatsnew
很多人認為這樣大膽的行為不可能沒有官方支持;但也有人懷疑,這場鬧劇或許正意味着外宣部門的「系統性失能」。

雄安手記:一些人先富了起來
「雄安什麼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政治。政治排第一,工作排第二。」

《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傷害民族感情」與懲罰細則引爭議|Whatsnew
輿論關注「傷害民族感情」條款。但此外,採集生物信息和未成年人保障等問題都值得商榷。

財政困難何解?中國一些地方政府藉助「逐利執法」增加收入
為充實地方財政手段,中國數個地區的警察和執法機構加大了對違反交通規則、商業和安全法規以及其他輕微違法的罰款力度和頻次。

政府信息公開「天價」收費,進一步縮小中國社會維權空間|Whatsnew
近年在與民衆的互動中,司法和行政的天平逐漸向「避免權利濫用」傾斜,以遏制某種「信息公開制度信訪化」的趨勢。

恐慌時代:搶鹽熱背後失控的當代生活
所遇無故物,亦不知前面是哪方。

如何為人民服務?中國700萬公務員的升遷法則
向領導彙報的技巧是:下屬提出的問題必須是領導能解決以及願意解決的。

模糊在政治口號裡的「他者」:中國大陸居民如何看待「武統」台灣?
對於大多數的大陸民眾來說,「一個中國」和「兩岸統一」是一種長久存在於官方話語裡的、沒有被挑戰過的「原則問題」。

緬北X電信詐騙:電詐與東南亞地方「綑綁」,還是在全球遷徙流變?|端對談
在國家與邊界、中心與邊緣的對立中,她們思考小寫的人與大寫的人的生命故事。

身為一個「敵國人」:被貼上標籤,卻未被理解的在台陸生
陸生在時局和政治話題下,自身都沒有得到被理解的機會;兩岸交流的期待,很自然也就落空。

民運圈#MeToo調查:圈外是極權,圈內是父權,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這些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沒有意識到極權和父權的同構性,對自己壓迫者的角色一無所知。」

陸籍留美博士生疑校園槍殺華人教授,大陸網民都在討論什麼?|Whatsnew
怎樣的精神狀態,讓一個「寒窗苦讀」的年輕人,槍殺了自己的導師。

被凍住的房地產:暴雷潮下相關利益者的動態博弈
活不好,又不能死。

「讓女人生韭菜,然後全社會割韭菜」,中國生育獎勵政策為何沒用?
「功利地把女性和生育綁定在一起,是彌漫在我們社會中的系統性問題。」

「黨」不語怪力亂神:當共產黨化身為驅魔人,中共如何在鄉間改造社會?
讀《魅惑的革命:1942-1953年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裡的鬼魂、巫覡與性別政治》

發聲者的失語時刻:當中國女性記者遭遇性騷擾
記者——這一慣性為他人發聲的職業,當引入「女性」前綴,當遭遇「性騷擾」時,依舊難以避免地陷入另一個失語處境。

習近平時隔一年再訪新疆,強調經濟但更強調穩定|Whatsnew
相比2022年的視察,此次講話也透露出習對地方維穩形勢的擔憂和強調。

我在皮村「打工博物館」的日子(下):我的工人朋友們,和他們的困境
將現代化等同於城市化,將社會進步等同於物質生產,實在是非常值得拷問的觀念。但卻是這種觀念塑造了我們當今社會的進程。

我在皮村「打工博物館」的日子(上):在新工人文化中重拾階級記憶
我終於從我的漫長的大學畢業了。幾分鐘後,我挺直了腰桿,抹掉眼淚,繼續注視着這個世界,並打算繼續和這樣一個世界作鬥爭。

老去的中國:3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
中國老齡化的速度比其他國家更快,更嚴重的是——未富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