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Uber在香港玩完了?
在的士商會眼中,Uber是毒瘤,警察也要全力打擊。還不成氣候之時,香港Uber似乎就要「被消失」了。
香港公務員囧途之N仔憤怒了
為政府服務了14年,譚志輝卻始終只是簽短期合約的職工。在香港政府寫字樓裏,上萬名「譚志輝」憤怒暗湧。
劉勵超:保育歷史建築困難重重
過去數十年,在求地心切和土地有價的壓力下,提倡保育歷史建築物的主張並沒有得到社會普遍認同。
天津筆記:每一道異樣的火光都像電擊著心臟
當獨自一人戴着3M口罩走在天津港廢墟上時,當不遠處危化品倉庫還在閃着紅光時,當看到那位說「苯超標」但自己也沒戴口罩的年輕警察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中國人,死於聽天由命和漫不經心。」
為什麼特朗普這麼low 民調卻一直high?
似乎所有政治規則對杜林普的競選都不再適用,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在選戰中一馬當先。
葉千榮:安倍道歉了,但這不是關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發表戰後70年談話,就「侵略行為」表示「道歉」。可縱觀歷史,我們應該知道更多。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上)
10年前的那個江湖,調查記者以兄弟相稱,他們互通有無、行動一致,希望用自己的報導行俠仗義。
尹月:「美國夢」的黯淡與重建
「窮孩子」既無法從父母處獲得足夠支持,也無法向公共機構求助,與「富孩子」之間的鴻溝難免演變得更加不可逾越。
【讀端給你聽】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下)
報導做不了、發不出,比這更大的打擊是──他們發現社會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報道而發生改變。
宋志標:災難中的感動模式如何取代問責?
汶川地震,是感動模式與問責模式以最大規模交集的歷史時刻。這是感動模式起死回生、問責模式轉向衰落的標誌,兩種模式交錯、較量,埋下了許多伏筆。
黃偉豪:全面倒退的香港管治
思索香港的第一步,是先替香港把脈,筆者的結論是香港管治已經出現一個全面倒退,正面臨瓦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