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從殖民到威權統治,戰爭陰影下的民主台灣,如何面對動員法制?端傳媒八週年

從殖民到威權統治,戰爭陰影下的民主台灣,如何面對動員法制?

「台灣不是為了日本帝國而被戰爭動員,就是為了反攻大陸而被動員,只有此時此刻,是為了台灣自己的民主去防衛、去動員。」

揭秘愛潑斯坦為打入特朗普內部圈子組的那些局

2016年大選前,這位性犯罪者多次邀請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與俄羅斯外交官會面,他與政商權貴的更多隱秘往來浮出水面。

韓國在野黨黨首被批捕,是韓國民主的進步還是開倒車?

韓國75年憲政史上第一次通過的在野黨黨首批捕案。

「量產」叛國罪:沉默的俄羅斯反戰者如何被捲入鎮壓機器|Whatsnew

在「抹黑罪」和「造謠罪」清除了發聲的反戰者後,俄當局開始動用叛國罪鎮壓沉默的反戰者。

漁翁撒網的夜繽紛計劃,能令香港黑夜活過來?

當事情變成「quick fix(權宜之計)」,「 就好像做了,但是究竟是否做得好,或者是否解決了原本的問題呢?」

湖南冷水江殺師案餘波:一起疑案、兩名少年與停滯的14年

她記得兒子說過,要麼清清白白出來,要麼把牢底坐穿。她甚至想過兒子會坐一輩子牢,但「那也沒辦法」。她要上訪到80歲。

《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七月返歸》:擦邊球還是嘴砲?如何假裝不明白

不應該為趕時麾而輕率地追捧它們為「年度神作」,不妨看遠一點,它們都會是這一段「美麗新香港」傷痕年代的代表作。

澳門開關半年:中場賭收超貴賓廳,博企接任務活化舊區|Whatsnew

有澳門傳統媒體認為這是表態——「政府和持牌博企是真心實意地響應中央『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Growing Up:另一種遊戲,另一種成長

遊戲需要能夠讓人玩很長時間嗎?遊戲的跨文化移植是可以實現的嗎?好玩和愛哪個更重要?

專訪移英攝影師王仲偉:香港之後的香港 告別之前的鄉愁

想念香港的時候,他總幻想自己身處海邊,任溫暖海風吹拂身上,城市暖黃色燈光,將整個人浸沒。

梵谷靈感地:古城亞爾,如何直到今日都是一座有「觸感」的文化之城?

法國27個地區文化局,自主決策90%地區文化項目。地方政府文化預算總和是國家文化部預算的2.5倍。

網絡觀察:錫蘭批評台灣媒體素質引熱議,媒體與閱聽人皆有責任?|Whatsnew

台灣媒體環境不良,長年缺乏有效問責導致台灣新聞品質低下、閱聽人麻木放任的惡性循環。

重組JPEX大型金融詐騙案:官方何時介入?名人效應影響多大?苦主怎想?

「你見到它(JPEX)是完全不怕你,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它是誰。」

屏東工廠爆炸致9死98傷,科技園區勞安與消防員權益再引關注

據統計,自2013年至2023年,近10年來台灣已有43名消防員因公殉職。

哈伯馬斯在中國:從小區維權到鄰避運動,公共領域真的存在過麼?

寄望於中國中產階級領導民主轉型的下意識動作中,哈伯馬斯一直以來是描述希望、潛力、美好願景的語法,但從未被完整地講述出來。

黃雪琴、王建兵被控「煽顛」案,羈押兩年今首在廣州開庭|Whatsnew

兩年前的2021年9月19日,廣州警方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兩人。

印度特工疑殺死加拿大公民,兩國外交風波升級互撤外交官|Whatsnew

考慮到許多國家正在拉攏印度對抗中國,加拿大的外交空間可能有限。

劉文: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將「心防」視為台灣備戰關鍵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目前最重要的貢獻,來自於建立民眾理解並且應變戰災的戰爭之框。

在屍體上前行:地中海沉船,歐洲邊境的死亡政治與反種族主義抵抗運動

地中海已經變成了非白人的亂葬崗。這些人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試圖飄洋過海,但卻被遺至這片海域。

台灣國民法官新制現隱憂,律師資源不足引法界討論|Whatsnew

在論件計酬的律師界生態下,不同案源的收入多寡將影響律師投入的心力與程度。

容易受傷的漢人與他們的焦慮產地:在2023年的台灣如何談論種族歧視?

「當代原住民真的很忙,忙著文化傳承、忙著生存賺錢、忙著四處陳抗,還得面對歧視。」

哥哥仔的世界——讀《午夜男喃:香港男性性工作者口述歷史》

「離經叛道」的工作,如何令我們再思勞動、關係和愛。

香港,再沒有真正的風花雪月:言論審查下,文化潮流與明星雜誌裡,誰消失了?

「盡量不要寫」已是基本遊戲規則,再挑出敏感句子刪一刪;遇到敏感文章,找辦法與作者說不如不要寫;太敏感的題目乾脆不要做。

入閣八年多曲折,台灣首任農業部長陳吉仲在進口蛋爭論中請辭|Whatsnew

陳吉仲習慣用大量補貼與優惠等國家支持手段推動農業政策,但也有人認為陳吉仲抓錯台灣農業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