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9月13日,英國出現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極右翼抗議集會。據BBC報導,接近15萬人在倫敦參加名為「團結王國」(United the Kingkom)的遊行。遊行中出現激烈的警民衝突,約有26名警員受傷,24名抗議者被捕。
此次集會的主要目的是「停止非法移民」。示威者高舉「驅逐所有非法者(移民)」、「停止船隻(非法移民船)」等字樣的標語,呼喊批評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的口號,並揮舞英國國旗與聖佐治十字旗。隊伍中亦有人攜帶美國與以色列國旗,甚至頭戴「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帽。
組織此次集會的是英國極右翼活動家湯米·羅賓遜(Tommy Robinson)。其本名為斯蒂芬·亞克斯利·列儂(Stephen Yaxley-Lennon),是反移民組織英國防衛聯盟 (English Defense League)的前領導人,並曾因誹謗一名敘利亞難民而入獄。他稱此次集會為「言論自由節」,並告訴其支持者:「今天是大不列顛文化革命的火花,這是我們的時刻」。
演講中,他頻頻向被槍擊身亡的美國極端保守派活動家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致敬。現場亦為柯克舉行默哀儀式,並演奏哀樂。
不少海外右翼人士遠端參與此次集會,包括特拉斯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法國極右翼政治家埃里克·澤穆爾(Éric Zemmour)和德國選擇黨(AFD)的歐洲議員彼得·比斯特倫(Petr Bystron)。
馬斯克透過視訊講話,他攻擊左翼黨派是「謀殺黨」,呼籲英國人「解散議會」並「重新投票」。他警告人們,「暴力即將來臨」,「你們要麼反擊,要麼死亡」。
對於此次反移民遊行,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譴責了針對警察的襲擊行為及種族主義騷擾,但表示:「人們有權進行和平抗議。這是我們國家價值觀的核心。」商務大臣彼得·凱爾則認為遊行者展示了「結社自由和言論自由」,同時呼籲人們警惕被像湯米·羅賓遜這樣的人利用不安情緒。
此外,首相發言人還批評了馬斯克的言論,稱其「危險和具有煽動性」,但拒絕了自由民主黨黨魁埃德·戴維(Ed Davey)對於制裁馬斯克的提議。
同日,約五千人參與了倫敦另一條路線上的「反種族主義集會」(Stand Up To Racism),訴求是聲援移民。工黨議員黛安·阿博特(Diane Abbott)在此集會上發表講話,譴責羅賓遜及其盟友散布謊言。

反移民訴求從庇護酒店開始蔓延
英國今年的反移民活動已經持續數月。7月上旬,一名來自埃塞俄比亞(衣索比亞)的尋求庇護者被指控涉嫌三項性侵犯、性騷擾與教唆未成年女孩從事性行為等罪,隨後引發了當地針對難民與尋求庇護者的抗議集會。
自7月17日起,抗議者多次包圍了其入住位於埃平(Epping)的庇護酒店,高喊「拯救我們的孩子」與「送他們回家」等口號,並以瓶子等投擲物攻擊警方。
一個月後,埃平森林地區議會提出了針對貝爾酒店老闆的臨時禁令,並獲得倫敦高等法院批准,要求其在9月12日之前將店內入住的尋求庇護者遣返。
此事引發了英國全境針對庇護酒店的抗議熱潮。牛津、伯恩茅斯、里茲等地的居民紛紛走上街頭,試圖在自己的社區複製這一禁令。
庇護酒店是在英國的尋求政治庇護者申請獲批前的臨時住所。根據BBC報導,英國政府在庇護酒店上的每日花銷約為577萬英鎊。而這筆成本預計將在2029年達到153億英鎊。巨額花費使得庇護酒店常常成為反移民者的攻擊目標。
法國政府聲稱,非法移民在英國尋求「無證工作」相對容易,且可以「無需納稅」,這使得英國比其他歐陸國家對尋求庇護者更具有吸引力。經《泰晤士報》報導, 截至2025年6月,已有49341名移民从法国乘坐小船「非法入境」英國。
由於經小船入境者數量激增,在斯塔默首相執政的第一年,尋求庇護者人數就達到了創紀錄的111084 人。這個數字幾乎是2021年的兩倍。其中,僅2025年通過小船非法入境者就已經超過27000人,比去年同期高出約50%。
非法移民數量的飆升不僅給予了反對派攻擊執政黨的藉口,也引發了民眾擔憂。調查機構Ipsos的報告指,移民問題已經成為英國人最關心的政治問題。超過31%的受訪者認為,其所在地區收容的尋求庇護者數量超出了應有份額。而根據YouGov的民意調查,超過七成的受訪者對於工黨處理移民問題的策略不滿。
去年夏季,英國就曾發生過大規模的反移民示威。為了應對移民問題,英國政府提出了對於《邊境安全、庇護與移民法案》的修訂案,試圖加強對於邊境的管制以及擴大對於就業權利的審查範圍。此外,英國政府還承諾會在2029年停止使用酒店接收政治庇護者,並於七月與法國簽訂「一進一出」移民協議,以「一名非法乘船抵達英國的移民被送回法國,換取一名在法國合法申請庇護者入境英國」的方式,意圖減少使用小船橫渡英吉利海峽入境英國的非法移民數量。
而在今年抗議發生後,英國政府計劃改革庇護上訴程序,建立一個獨立的裁決機構來處理庇護上訴,以加快政治庇護案件的審理速度。
然而,這些政策均未取得佳效。反移民的抗議者仍然聚集在各個城鎮,繼續發起集會。
8月29日,上訴法院推翻了對於貝爾酒店的臨時禁令,允許尋求庇護者繼續在該酒店居住。法官表示,如果抗議活動被用來獲取禁令,有可能會激勵他人效仿,從而造成「進一步鼓勵無視法律的風險」。

退出《歐洲人權公約》?政治版圖右傾
保守黨派改革英國黨(Reform UK)黨魁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於8月23日提出一項改革計劃,稱如果他贏得下屆大選,將對乘小船來的非法移民進行「大規模驅逐」,並讓英國退出《歐洲人權公約》,與阿富汗、厄里爾特里亞等國簽署協議,遣返非法移民。
此舉招致總檢察長理查德·赫默(Richard Hermer)與愛爾蘭副總理西蒙·哈里斯(Simon Harris)的批評,前者稱放棄《人權公約》將讓英國淪為「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為伍」;而後者稱,《歐洲人權公約》是1998年《貝爾法斯特耶穌受難日協議》的核心部分,若英國退出將動搖兩國和平的根基。
然而,保守黨在5月時就曾釋放過退出《歐洲人權公約》的信號。保守黨黨魁凱米·巴德諾赫更是於6月就啟動了一個委員會計劃,對英國是否應該退出《歐洲人權公約》進行審查。
而早在3月份,工黨政府就開始尋求對於《歐洲人權公約》的變革。內政大臣伊薇特·庫珀(Yvette Cooper)向BBC證實,政府將對《歐洲人權公約》的第八條,即「保護個人享有私人和家庭生活的權利」進行審查。對於難民而言,該法條保障其與其核心家庭生活在一起的權利,並為家庭團聚請求提供法理依據。第八條也常被援引,使政府在遣返罪犯或非法移民時面臨法律障礙。
根據司法大臣沙巴納·馬哈茂德(Shabana Mahmood)在斯特拉斯堡的會議發言,該審查將收緊第八條法令的適用性,避免移民規則被濫用。
8月21日,工黨議員格雷厄姆·斯特林格開始呼籲,英國退出《歐洲人權公約》。儘管工黨政府並未贊同其提議,但由於極右翼支持率持續飆升,內政大臣伊薇特·庫珀於9月1日宣布,英國將暫停接收新的難民家庭團聚申請。新規則於明年春季實施。
為了進一步打擊非法移民,英國政府還提出數字身份證計劃,要求每個應聘者需證明其擁有合法居留權才可獲得工作。此舉引發對隱私與公民自由受侵犯的爭議。

極右言論打破地理障礙引起共鳴
政治極端主義研究員卡勒姆·瓊斯在接受SBS採訪時談到,英國此次的反移民遊行與澳洲情況類似,極右派透過住房困境與生活成本上升等議題進行政治動員。他們宣揚移民奪走了本土居民原本可獲取的資源與特權,藉此激發群眾基於經濟和社會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不滿。
社交媒體對幫助極右翼宣傳其理念並打破地理障礙也起到了極大作用。瓊斯解釋,由於「像移民這樣的概念非常寬泛」,因此「很容易被轉換到一個國家的語境中」。
專注移民與種族問題的「未來英國」智庫的主任卡特瓦拉也持相似看法。他認為,英國極右翼份子的勢力壯大,受到美國「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興起的推動。
此外,政府與媒體經常直接引用極右言論對於反移民的詞彙,導致民眾逐漸習慣這些言論,這助長了極右勢力。研究極右派政治暴力的學者吉勒斯皮指出,如妖魔化國際學生、海外拘留,甚至將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稱為「船民」(Boat People)的政治語言,都對極右運動起到推動作用。
与其针对这些无证移民,不如针对他们的雇佣者,这些人才是tax thieves。如果认真查处,每年何止多一百亿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