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習特會快讀:關稅與科技戰的小幅緩解,軍事與國安暫非重點|Whatsnew

中美兩國之間走向「訂閱制外交」趨勢,亦即不打算解決長期問題,而是雙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準備爭取更好的條件。
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旁的金海空軍基地舉行會談後握手交談。這是二人於六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會晤,攝: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會面,雙方政府陸續釋出部分結論,美中雙方在關稅、科技戰等面向達成有限度的共識。許多原有的對抗手段並未被真正取消,僅是約定延緩一年,日後再行協商。部分項目的具體數額、執行方式等關鍵細節也仍不明朗。

路特社引述新加坡大型投資銀行Maybank Securities高階主管的即時回應,認為「整體而言,這是戰術性的休止,而非戰略面的突破,在科技、供應鏈、稀土等方面的根本緊張關係都未解決」。

投資銀行家Manish Singh則向財經媒體彭博社戲稱,這反映中美兩國之間「訂閱制外交」(subscription diplomacy)的新趨勢,亦即已經不打算解決長期的問題,而是雙方每隔一段時間就準備重新爭取更好的條件。

貿易平衡:美方關稅下降10%,換取中方購買黃豆

針對貿易平衡與關稅相關問題,中美雙方皆決定部分放寬今年度新增的限制。

特朗普答允減少中國輸美貨物的關稅稅率,總體而言等於從57%下降至47%,降幅為10%。相對地,中國則表態願意重新開始購買美國生產的黃豆等農產品,特朗普也表示中方可能將開始自阿拉斯加購買石油和天然氣。

重新購買黃豆是美國媒體的一大關切焦點。中國政府於本波貿易戰中啟動抵制美國黃豆的措施,意圖藉由影響美國農業選區對特朗普施壓。如今,特朗普表示中方將會購買「巨量」(tremendous amounts)的黃豆,財政部長貝森特透露,中國承諾未來3年每年會購買2500萬公噸黃豆,且在明年1月之前就會先買1200萬公噸。

不過據路透社報導,可能因為中方起初關於購買黃豆的宣示太過模糊,芝加哥黃豆期貨今日不漲反跌,表示投資人依然不樂觀。彭博社亦報導,中國黃豆加工製品價格疲軟,需求亦持續停滯,重新開放進口對美國農業的幫助可能有限。事實上,美國去年向中國出口的黃豆就有2700萬公噸,因此稱不上是顯著增加。

值得補充的是,依照美方說法,本次關稅調降10%,名目上來自為止痛藥芬太尼(fentanyl)問題所設的20%額外關稅,原先目標是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期協助防堵芬太尼走私進入美國。芬太尼是一種效力比嗎啡高50至100倍的鴉片類止痛藥,且極具成癮性。

特朗普表示,習近平承諾將會「非常努力」(work very hard)處理芬太尼問題,雙方皆未公布具體努力方向。

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舉行高峰會會談。攝:Mark Schiefelbein/AP/達志影像

科技戰:美方暫緩實施多項禁令,換稀土管制回到10月以前

眾所矚目的科技戰問題上,美方承諾暫停多項原定將對中國實施的限制與調查,換取中方暫緩實施於10月新宣布的稀土管制體系。

根據已知資訊,美方將暫緩實施其於9月公布的更新版「50%出口禁令」,亦即,敏感科技出口的黑名單將維持不變,1年內尚不會納入由這些企業持股超過50%的轉投資企業──上個月,美國商務部宣稱這是關閉法律漏洞的必要措施。

另外,美方也將暫停對中國造船、航運產業的各項林林總總的調查與制裁手段。其中包含高昂的港口使用費,而中方應該亦會暫停為了報復美國而祭出的港口使用費。

美方讓步的目的,是要換取中方持續出口稀土。中國於10月初宣布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不僅擴張需經核准才能出口的類別,更表示即使是外國廠商於外國生產的產品,只要用到中國的稀土,銷往他國之前同樣也必須接受北京核准,包含汽車、手機、武器等諸多產業皆可能因此被迫停止生產。

目前,此一新體系暫緩上路,延遲時間同樣為1年。需注意,暫緩實施的只有10月新管制,依照現有資訊,中方於今年4月針對7項關鍵稀土的出口管制應將延續實施。而根據報導,半年來中國政府對這些稀土放行的速度難以預測,即使准許出口亦可能耗時極長,在美國和歐洲都嚴重影響汽車等產業的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片(又稱芯片)議題上,雙方並無新結論。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受訪時僅表示,「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會和中國談,看看有可能怎麼做」。雖然國會兩黨主流意見仍反對美製的先進晶片輸往中國,但輝達向來希望美國政府放寬對中禁令。而在7月談判之後,美國政府也確實放寬其對H20晶片輸往中國的限制,但路特社指出,如今反倒是中國政府認為H20晶片依然不夠先進,仍不如繼續扶植華為,期望華為能更快趕上輝達的技術水準。

總體而言,此次會談之後,雙方都只有暫緩實施2025年度新展開的部分攻勢。在美方7月放寬H20晶片出口禁令之後,兩國皆未額外放寬今年以前既有的禁令。同時,包含中國於4月頒布的稀土出口新規定在內,部分今年新增的重要管制措施依然將持續運作。

國安與軍事:TikTok、烏克蘭、台灣皆非會談重點

在更廣泛的雙邊關係上,特朗普表示將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在那之後,習近平也可能訪問美國,但時間和地點都有待確定。路透社報導也引述不具名中方官員意見,表示特朗普稱呼自己和習近平的會面是「G2會談」,這點讓中方相當滿意──G2此一名稱並非由特朗普發明,而是小布殊和奧巴馬時期曾一度流行的詞彙,當時美方外交圈不少論者主張應與中國建立密切合作關係,以雙邊對話共同解決各項國際問題,而G2正是這個陣營對此一非正式對話機制的稱呼,與所謂「中美國」(Chimerica)的說法系出同源。面對美中矛盾逐漸檯面化,這類用詞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後鮮少有人繼續使用,卻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重見天日。

但在雙人互動以外,目前為止的訊息顯示,此次會談結論與軍事、國家安全等問題大抵無關。在TikTok轉讓方面,雙方並無更新一步的討論。在烏克蘭議題上,特朗普表示「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討論」,但僅表示要「看看能否一起達到什麼」,且明確表示未特別討論中國進口俄羅斯能源的問題——俄羅斯的財政目前極其仰賴能源出口,中國和印度是兩大主要買家,特朗普政府10月22日公布最新對俄羅斯制裁措施,主力即為對石油公司的制裁。

相較於被「花了很長時間」的烏克蘭,特朗普表示台灣議題完全沒有被提及。這樣的結果,也相當符合特朗普與國務卿盧比奧(Macro Rubio,台譯盧比歐)先前對媒體的預告。

會前,多家媒體皆提及習近平可能有意將台灣議題放上談判桌。比如《金融時報》報導,多個美國盟國都相當關注特朗普是否將回應習近平的期待,改變美國官方對台政策的用詞,比如從「不支持」台灣獨立改為「反對」台灣獨立。該報首席外交評論人Gideon Rachman亦於特習會前以專文分析此一議題,認為華府內的其他人應能有效勸阻特朗普往此一方向前進,以免被盟邦認為美國容許中國稱霸亞太。但他也警告,特朗普倘若做出較為「隨意」的發言,依然將帶來「危險」,讓北京更可能低估攻台的風險與成本。單就此而言,這項「危險」並未因為本次特習會而擴大。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