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街頭出現大量國旗及十字塗鴉,這是愛國主義還是種族主義?| Whatsnew

發起人之一不僅代表組織接受極右翼組織 Britain First的捐贈,還在個人的社群媒體上多次表態支持白人至上主義者Tommy Robinson。
2025年9月2日,英格蘭國旗(聖喬治十字旗)在英格蘭希爾內斯的沿海公路上飄揚。最近,英國許多城鎮的路燈柱和環形交叉路口都出現了英國國旗和聖喬治十字旗的身影,這是#OperationRaisetheColours運動的一部分。攝:Dan Kitwood/Getty Images

端傳媒十歲了!我們特別推出十周年限定周邊商品,經典報導小書、周年語錄貼紙、十年一瞬明信片等紀念品,現在就前往線上商店選購

預購期間於商店購買端傳媒會籍兌換券,特別贈送小書及貼紙。現在就成為會員,或邀請身邊親友,一起支持獨立媒體。

在8月下旬的英國,有一群人透過社群媒體號召人們在各地街頭懸掛聯合王國國旗(Union Jack)以及英格蘭國旗(聖喬治十字旗),並稱呼自己為#OperationRaisetheColours。一時之間,這個從伯明罕開始的行動蔓延至英格蘭各地,許多城鎮內都有人們組成數百甚至數千人的地方團體,主動爬上天橋甚至路燈燈桿懸掛國旗,或者將圓環噴漆噴成代表英格蘭的白底紅十字。

這樣的行動引起各界不同的揣測乃至爭論,而爭論的主題再度是關於移民。不過,即使在移民群體內部也有不同看法:《New Statesman》雜誌記者走訪伯明翰,聽到有巴基斯坦裔的居民面對突然湧現的英格蘭國旗感到畏懼;但也有土耳其裔的理髮師響應在地團體的號召,在自家髮廊外懸掛聯合王國國旗,並且欣然同意在社群媒體上拍照發文宣傳。有南亞裔移民誤以為這些旗幟是為了紀念V-J Day(對日戰爭勝利日)而懸掛。而與此對比,也有一名加勒比海移民後裔自稱認識在地活動的發起人,並說,「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是在幹嘛」。

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的詮釋?這一切又和移民有何關聯?

平時會揮舞國旗的,是怎麼樣的英國人?

和美國的政治文化不同,英國人平時較少懸掛國旗。聯合王國國旗最常出現在和王室有關的場合,或者軍隊有關的紀念活動,至於英格蘭國旗最常出現的主流場合則是國際體育賽事,比如七月英格蘭女子足球隊於國際賽征戰期間,就不難在街道上看到這面聖喬治十字旗。

但在平時,是什麼樣的地方會在街道上懸掛聯合王國國旗?如《金融時報》的英國政治首席評論員Robert Shrimsley所說,最直接的前例是數十年前國家認同分裂、暴力頻仍的北愛爾蘭,不同陣營透過在公共空間懸掛旗幟表達自己的認同,當中,親英國派就會透過懸掛國旗宣示己方對此一空間的「所有權」。

此外,同樣在80年代前後,足球比賽期間在街頭暴動的白人男性流氓群體(常被稱為hooligans)也常使用英格蘭國旗。或許更麻煩的是,許多極右翼組織、包含去年夏天的反移民暴動也酷愛揮舞英格蘭國旗,藉以表達要將自己的國家從移民手上「搶回來」,重建「純淨」的英格蘭。近年來、特別是過去一年內,要在新聞版面上看到揮舞英格蘭國旗的人,最常看到的也就是這些反移民團體。

發起人:這就是愛國主義,而非種族主義

在這個背景下,這樣的掛旗行動才引發了社會上的不同理解和詮釋。

一方面,發起人堅稱他們的行動只是出於愛國。伯明翰其中一個郊區的地方團體在上千支路燈燈桿上懸掛英格蘭國旗,根據BBC報導,該團體是全國第一波開始這麼做的團體。而在他們用於動員的臉書社團說明文字中,並未明確提及種族或移民,而只是說他們「是一群感到驕傲的英格蘭男人,共同目標是讓伯明翰乃至整個國家看見,我們對於自己的歷史、自由和成就有多麼驕傲」。

2025年9月2日,英國馬蓋特,一座小型環形交叉路口被塗上紅線,象徵英格蘭國旗(聖喬治十字旗)。攝:Dan Kitwood/Getty Images

而《衛報》採訪的另一個地方團體則來自伯明翰南方的城鎮,管理員在群眾募資頁面上更是向潛在捐款人高呼:「這『不是』種族主義,從來不曾是,也絕對不會是」,「社群內各種不同族群和宗教的人都有前來,稱讚我們在做的事情,所以拜託不要說這算是種族主義」。

另一方面,卻也有些人認為這些團體的組成未必如此單純。一般認為立場較為偏向保守派的媒體《泰晤士報》率先報導,#OperationRaisetheColours的共同創辦人Andy Saxon不僅代表組織接受極右翼組織 Britain First的捐贈,還在個人的社群媒體上多次表態支持白人至上主義者Tommy Robinson(真實姓名為Stephen Yaxley-Lennon)。

而在面對記者詢問時,Saxon則明白表示自己「不認為 Britain First 是極右翼組織」,並表態自己也確實「是Tommy Robinson的支持者」。Britain First是反伊斯蘭組織,主張禁止任何穆斯林擔任公職,曾數次強行闖入清真寺與信眾衝突。至於Tommy Robinson則是知名陰謀論者,曾散播多則錯誤指控個別移民暴力犯罪的謠言,也曾在涉及移民的司法案件中以直播等方式干擾審判進行,因而被判入獄。

同時,也有關注種族主義的評論者認為,與其把重點放在個別組織者的動機,更該關注這個行動的總體效果。尤其,英國極右翼團體才在去年夏天舉行暴動,今年又舉著英格蘭國旗包圍多個收容難民的旅館,或者暴力攻擊移民服務中心。

因此,接受衛報採訪的一位反種族主義NGO工作者主張,這樣的活動也可能「給予種族主義者信心,讓他們更敢於鎖定難民和移民」,讓極右翼感受到道德支持。同篇報導裡也引述研究極右翼的英國歷史學家Paul Jackson,表示他的顧慮是在這個時機,這是否會「創造極右翼繼續壯大的機會」。

在對抗之下,政治人物各取所需

在這個背景下,這樣的活動無可避免地引發對抗。而面對衝突,不同的政治人物也自然會開始各取所需。

比如,網路上盛傳伯明翰地方政府移除了這些旗幟,就讓右翼政治人物可以重申他們對於英國社會的「診斷」:多元主義失敗,自由派菁英背叛英國。對此,伯明翰地方政府澄清並未特意拆除國旗,包含政府大樓前依然懸掛國旗,只是因為路燈更新或其他安全顧慮而拆除當中一小部分;何況,燈桿上依法本來就須經核准才能懸掛旗幟。

儘管如此,改革黨各地的地方政府領導人們依然立刻發布聯合聲明,矢言絕對不會拆除任何國旗,盛讚這些旗幟是團結的象徵──不過,其中幾個地方政府也自行發布公告,實質立場與伯明翰政府近似,同樣表示不應未經許可在路燈或路標上懸掛旗幟,以免造成交通危險。也有多個不同政黨執政的地方政府紛紛警告,在圓環、路標等交通號誌上噴漆、掛旗幟都很可能造成危險。

至於面臨改革黨競爭的保守黨,其影子內政大臣Chris Phelps則加碼指控,主張拆除英格蘭國旗顯示英國有「兩層」(two-tier)執法──這表面上只是主張有雙重標準,但這在過去是英國極右翼的常見用詞,指控包含警察在內的政府單位幫助移民、打壓「普通人」。

同理,保守黨內被普遍認為有志於黨魁大位、從中間派轉向反移民右翼的Robert Jenrick更是在自家選區舉起國旗,並指控有「仇視英國的地方政府」拆除國旗。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他們最明顯的攻擊目標就是伯明翰地方政府,而伯明翰在英國極右翼的想像裡佔有特別地位,一直被說成由移民掌權、因而已經破敗不堪的城市。

至於工黨籍的首相施紀賢則試圖置身事外,表示支持民眾表達愛國、懸掛旗幟,但不了解伯明翰等地的具體情況。與之相對,同黨較為敢言、也被認為有領導工黨野心的曼徹斯特市長Andy Burnham則更明確地表示擔憂,「有些人彷彿就是要刻意引發對抗」。

「你當然可以展示旗子,只要這是你的選擇」,Burnham表示,「但我不知道,對於我們所處的時代,有時我也感覺相當費解。」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