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我們特別推出十周年限定周邊商品,經典報導小書、周年語錄貼紙、十年一瞬明信片等紀念品,現在就前往線上商店選購。
預購期間於商店購買端傳媒會籍兌換券,特別贈送小書及貼紙。現在就成為會員,或邀請身邊親友,一起支持獨立媒體。
2025年8月,一項全國調查發現高達七成美國人認為特朗普在處理愛潑斯坦文件問題上表現「不得體」,其中包括約四成的共和黨人與保守派選民。更引人注目的是,在2024年曾投票給特朗普的選民中,近半數對其此次表現表示不滿,而其中甚至有四分之一坦言如果能重來,他們不會再支持特朗普。
從馬斯克挑起的社交媒體爭議,到司法部拒絕公開完整的涉案名單,這宗涉及未成年性剝削的醜聞,正在動搖MAGA運動的核心信仰。「愛潑斯坦案」的焦點之一,就是特朗普與愛潑斯坦錯綜複雜的關係。而兩人屬「好友」還是「決裂」的論述,牽涉作為帶領美國的特朗普在案中的參與程度。同時掀起他及其陣與媒體、反對派的輿論戰,將圍繞愛潑斯坦文件的討論,特別是文件中提到他的部分,描繪成出於「政治陰謀」。
從美媒和公開資料顯示,這段關係始於90年代。當時愛潑斯坦是廣泛人脈的神秘富商,而特朗普則為作風高調的房地產大亨,兩人均是紐約與佛羅里達上流社交圈常客,經常出現美女雲集的場合。而愛潑斯坦亦經常成為特朗普位於佛州棕櫚灘私人俱樂部「海湖莊園」(Mar-a-Lago)的座上客。
NBC和《紐約時報》曾報道,1992 年,一位名叫豪拉尼(George Houraney)的商人為特朗普在海湖莊園籌辦了一場「日曆女郎」選拔活動,邀請了28名女性,卻驚訝發現當晚出席者只有特朗普與愛潑斯坦兩人。
這段關係最為人所知的證據之一,便是特朗普在2002年接受《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有關愛潑斯坦的人物專題訪問時,對對方表達的評價。當時,特朗普指認識愛潑斯坦15年,大讚對方是「很棒的傢伙」(terrific guy):「和他在一起很有趣。甚至據說他和我一樣喜歡美女(he likes beautiful women as much as I do),而且很多都比較年輕。毫無疑問,謝菲(·愛潑斯坦)很享受自己社交生活。」
這段說話這番話在2008年愛潑斯坦因涉及未成年少女性侵和賣淫而被判入獄後變得諷刺,成為公眾質疑特朗普知情程度的關鍵依據。儘管特朗普的辯護者聲稱,這只是當時社交圈的客套話,但未能釋除公眾的質疑。

尤其是,特朗普在2016年首次出戰美國總統大選前,一名匿名女子指自己曾在13歲時被迫為愛潑斯坦和特朗普提供性服務。隨即引來軒然大波,但原告代表律師表示,鑑於當時激烈的政治氛圍以及媒體的高度關注,令原告感到巨大的壓力和威脅,最終在選前撤銷訴訟,引發持續的猜測。特朗普方面一直否認指控,強調「完全捏造且出於政治動機」。
2019年愛潑斯坦再次被捕,並在獄中「自殺」後,正式當選總統的特朗普再次「炎上」,並迅速與其劃清界線。他對媒體表示,自己早在十多年前就「不再與他往來」,並宣稱在得知對方的行為後,便與其決裂。但這個「決裂說」始終被外界質疑「政治止血」的說法。多間美媒相繼揭露,兩人的友誼在2007年後仍有延續痕跡。
尤其是在2022年,愛潑斯坦前女友麥克斯威爾(Ghislaine Maxwell)因涉嫌協助賣淫被捕,特朗普在記者會上語出驚人地表示:「我祝她好運。」此番言論被傳媒大肆報道,批評是對涉嫌性販運者的同情,與他一貫標榜的「正義與秩序」形象相悖。同時,多張他與麥克斯威爾在公開場合的合照,被廣泛刊登。
2025年7月24—25日,麥克斯威爾接受司法部副部長托德·布蘭奇(Tod Blanche,同時也是特朗普的私人律師)的兩天訪談。8月22日,司法部突然以強調透明度為由,公開了訪談的完整音頻與文字稿。在錄音中,她稱「從未見特朗普有任何不當行為」,又重申自己「未見過任何客戶名單」,這些表白在表面為特朗普辯護,實則加劇公眾對司法透明與政治話語真實性的質疑。與此同時,麥克斯威爾被轉往德州最低安全級別監獄、並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也引發外界對「特殊待遇」與司法獨立性的懷疑。
最大震撼彈之一,莫過於《每日野獸》2024年公開獨家取得的錄音。其紀錄愛潑斯坦於2017年接受資深傳媒人沃爾夫(Michael Wolff)訪問時,形容他與特朗普是「最親密的朋友」(closest friend),亦熟知特朗普政府的內部運作。當時,沃爾夫正為其著作《火與怒:特朗普的白宮內部》(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做研究。
錄音曝光後,沃爾夫亦公布多段相關錄音。正籌備迎戰重返白宮的特朗普陣營反擊指是「虛假、誹謗」,意圖干預選舉。
最近特朗普再捲入愛潑斯坦案的輿論風波。其中,《華爾街日報》7月23日引述華府高級官員報道,司法部長邦迪今年5月曾告知特朗普,他的名字多次出現在愛潑斯坦的調查檔案,及後表明不會公開有關資料。雖這不代表特朗普涉及任何不當行為,但與他上周否認檔案中有其名字的說法明顯矛盾。
事後,特朗普和白宮再以「假新聞」反駁指控,指是民主黨和自由派傳媒所捏造,「民主黨人搞的這場騙局,現在就應該結束!」,重申早與愛潑斯坦斷絕關係。
值得留意的是,幾日前,特朗普以個人名義入稟控告《華爾街日報》記者、傳媒大亨梅鐸等人及機構誹謗,並索償至少100億美元,指控該媒體有關特朗普在2003年、即愛潑斯坦50歲生日時寫露骨信件給對方,並附上女性畫作的報道失實,對其財政狀況及名譽造成持續損害。同時特朗普禁止《華爾街日報》記者隨行訪問蘇格蘭。

「愛潑斯坦案名單」淪特朗普、司法部誠信炸彈
「愛潑斯坦案名單」的謎團一直籠罩在整個案件之上。2024年初至今年2月,紐約地區法院陸續公開多達900頁的解密文件,披露多達100名政商名人的名字,包括前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和英國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等。至於特朗普的名字,只是於在一名受害人的證詞指,2001年與愛潑斯坦前往新澤西州一家賭場途中,會聯繫特朗普,但沒有指控特朗普有任何不當行為。
原本外界期望這份解密文件理應該釐清「真相」,但卻反而激起公眾和傳媒更廣泛的質疑。當中指出,美國司法部發布的文件只是公開了早已被廣泛報道信息,「包含很少新信息」,且內容細節被大量塗黑(heavily redacted)」,包括一份愛潑斯坦的地址簿影印件,質疑解密的文件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大魚」和「保護傘」仍然被隱藏。
美國司法部於2月27日發聲明時指,為保護受害者身份,會經審查和「塗黑」後才公開文件。當時,當局表明仍有多達數千頁的文件未公開。
為平息眾怒,特朗普今年初再次當選總統後,揚言上台就公開愛潑斯坦案的「客戶名單」,貫切號召「抽乾沼澤」,揭發深層政府,還人民以真相。
但7月,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卻發布聯合備忘錄,認定不存在「客戶名單」,不會發布更多愛潑斯坦相關文件,令公眾再次失望,就連霍士新聞(Fox News)、特朗普陣營以及MAGA支持者紛紛不滿,質疑「政府遮掩真相」。尤其是不久前,與特朗普鬧不和的特斯拉CEO馬斯克一度於網上爆料,特朗普在名單之中。
特朗普就在網上隔空反擊,痛批有些「過去的支持者」在「假新聞和民主黨的煽動下,只想談論愛潑斯坦騙局」,更狠嗆「這些懦夫就繼續為民主黨工作吧,因為我不再需要他們支持」,呼籲支持者「不要再浪費時間同精力在愛潑斯坦身上」,說後者「已經是一個死去多年、根本沒有人再關心的人」。
醜聞如何成為「政治武器」
這股撕裂情緒亦蔓延至MAGA陣營內部,共和黨內部多位重量級領袖,包括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在內,都公開要求政府公布所有與愛潑斯坦案相關的文件,以免共和黨形象受損。
路透社報道指,強生周三(23日)提前1天「放暑假」,以避免此事陷入政治惡鬥,尤其是民主黨及部分共和黨聯邦眾議員正推動全院表決一項跨黨派決議案,要求司法部跟聯邦調查局(FBI)公布所有關於愛潑斯坦的政府文件。
強生當時向傳媒表示:「我們拒絕參與民主黨另一場政治遊戲。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我們不會讓他們利用此事作為政治武器」。
回顧案情後,就知道為何MAGA陣營如此不滿司法部的處理手法。他們深信愛潑斯坦案涉及很多權貴,深層政府擔心燒到自己,才刻意不讓名單曝光,而一向主張公開文件的特朗普,不但不涉及案件,更是深層政府的剋星,但現在他竟然完全改變立場,一下子打破了這群人的夢想。
美聯社(AP)和NBC新聞等分析指,愛潑斯坦案的某些陰謀論,實際上是特朗普及其盟友發起的政治策略,藉指控上任民主黨政府在愛潑斯坦案上不透明,並將此問題上升至「深層政府打壓特朗普」的陰謀。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政治學教授慕黑德(Russell Muirhead)向NBC表示,陰謀論的價值在於助人獲得政治權力,而「沒有人比特朗普更擅長利用這一點」,並指出「愛潑斯坦案」並非不單純是陰謀論,而是一個既定的事實,即是一位擁有眾多政商人脈的富商,長年蹂躪眾多女孩並躲過法律的制裁。他認為,特朗普必須對案件保持公開透明,否則將失去大批支持者的信心。
似乎是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能打敗陰謀論的似乎是另一個更誘人的陰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