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人士上普通學校被批不合實際?歐洲右翼為何批評融合教育?|Whatsnew

圍繞身心障礙人士產生的爭議不止在法國,也在其他一些歐洲國家成為右派對政府發起進攻的切口。
2020年5月12日,法国南特,一名老师在一所学校的教室里给学生们上课。摄:Stephane Mahe/Reuters/达志影像
國際 法國 教育 公共政策 社會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在保障身心障礙人士權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教育領域中身心障礙學生的處境仍不容樂觀。挑戰是多方面的,不僅來自於殘存的偏見,也來自進步的理想、具體的政策,乃至右翼的「文化戰爭」攻勢。

2024年9月,法國巴黎一名三歲女童在幼兒園遭老師毆打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而該被告將情緒失控怪罪到班上的「身心障礙學生越來越多」;該幼兒園的其他工作人員也表示,管理學生過多,且要管理有部分「精神障礙」學生的班級很困難。

雖然法院裁決時認為該案是孤立事件,但不可否認,法國公立教育在應對身心障礙人士的需求時存在系統性壓力。適逢2025年是《法國身心障礙法案》頒布20週年,為何身心障礙人士受教育問題又成為焦點?

2020年5月19日,法國尼斯,學校重新開學,學生們在學校的院子保持社交距離。攝:Eric Gaillard/Reuters/達志影像

2005年2月11日法國頒布的《身心障礙人士權利與機會、參與和公民身份平等法》要求保障身心障礙人士有和普通人一樣的受教育權,也就是說,在一般學校,而不是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其中,身心障礙指包括視覺障礙、聽覺障礙、運動障礙、認知障礙和多種神經發育缺陷在內等各種身體、感官、心理、精神上的持續永久改變。自此,法國教育系統開始徹底轉型,逐步形成被稱為「融合學校」的教育模式。

理論上,融合學校中身心障礙學生和普通學生一起接受教育,不過身心障礙學生會得到一位支持型老師(AESH)的陪伴,並且擁有根據其具體需求配置的支持資源,同時學校會和家長一起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教育計劃,也會適當為身心障礙學生調整考試標準。

在2015年聯合國《身心障礙者國際公約》頒布後,融合學校被視為一種教育的前進方向,逐步向全球推廣。

但現實是苦澀的。一方面,在法律頒行後,身心障礙人士的權利確實得到了更多的保障,根據法國教育部統計,2024年,有超過51萬身心障礙學生在一般教育機構就讀,另一方面,正如巴黎幼兒園虐童案折射出的那樣,當前法國的學校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接納這些身心障礙學生。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逐漸激化,在身心障礙兒童家長對學校的投訴屢見報端的同時,根據公務員互助組織提供的數據,教師的離職率在十年內也上升了567%,或多或少反映了融合學校內部教學環境的惡化。

造出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根據法國國家審計局2024年的報告,政府對融合學校的資金投入不足,混亂且不可持續。目前,為建設融合學校,教育部申請的投資逐年增加,但這在當前預算案之下是無法實現的,而教育部也沒有任何手段可以知道資金的投入有什麼效果:身心障礙學生的成績低於平均水平,人們也不知道身心障礙學生的職業規劃是否可行。與此相對,政策向一般學校傾斜導致希望孩子入讀特殊學校的家長難以找到資源。

其次,根據工會的抗議,教師沒有接受應有的培訓。比如當面對逐年增多的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兒童時,教師們束手無策;而特別為身心障礙學生教育設置的支持型老師,不僅人數遠遠不足,通常也只接受過幾十個小時的培訓,缺乏教學設施和場地,自身還深陷低薪工作,不穩定工作和超時工作的窘境;雪上加霜的是,法國的班級規模是目前歐洲最大的,老師難以在一個30人規模的班級中同時應對考試壓力和身心障礙學生引發的種種問題。

也有專家指出,法國的教育傳統是一般學校和特殊學校並行,某類兒童「不可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而法國各類競爭激烈的選拔性考試又客觀上維持着此類觀念,巨大的學習壓力和融合學校要求的包容性本身就是矛盾的。

面對現狀,政府承諾於2025年拉開融合學校改革的第二幕,具體措施尚不明確。

法國尼斯,一位婦女坐在輪椅上,在海灘享受陽光。攝:Eric Gaillard/Reuters/達志影像

但「文化戰爭」的倡導者們無疑已抓住機會,在2022年法國總統大選時,極右翼競選人澤穆爾(Éric Zemmour)就曾對試圖保障身心障礙人受教育權的融合原則展開過抨擊。令人擔憂的是,一貫站在左派立場的工會,在這個問題上態度也稍顯曖昧,2025年1月,就曾有小學教師工會發起罷工反對「強制」身心障礙兒童入學一般學校。雖然該工會的措辭遭到抨擊,但僅一個月後,就又有教師工會因為融合學校引發的教學困難舉行罷工。

圍繞身心障礙人士產生的爭議不止在法國,也在其他一些歐洲國家成為右派對政府發起進攻的切口。

意大利是歐洲最早展開融合學校實踐的國家,該國1977年頒布的法令已經規定了身心障礙人士接受一般教育的原則,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意大利教育系統習慣為每個身心障礙學生提供單獨的教育方案,並且學校中有專人負責他們的教育工作的總體工作方針。和法國不同,意大利學校中支持身心障礙學生的教師都是專業人士,經歷過通常為兩年半左右到培訓。

但是,由於財政等原因,近年來一貫風評頗佳的意大利教育系統越發陷入不堪重負的境地,在此基礎上,有來自右派政黨北方聯盟的歐洲議會候選人表示最好給身心障礙學生單獨開班,更有意大利學者表示,身心障礙學生、外國學生和「正常的」意大利學生一起上課會拖累教學。

無獨有偶,在德國,右派政黨另類選擇黨(AfD)的政客也持有同樣觀點,該黨在圖賓根州的領導人比約霍克聲稱融合學校是一種「意識形態項目」,應該中止。霍克本人曾是一名教師。

到2025年6月,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將滿十年。雖然取得了種種進步,但在今天的歐洲,身心障礙人群體的融合教育又將面對包括右翼政治在內的現實挑戰。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