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4月6日,在巴黎的一個晴朗周日,幾千名群衆聚集在榮軍院旁的廣場,高呼勒龐的名字,而這位法國極右翼代表人物正對著她的支持者們表示「我們必須與那些處處阻撓我們的人作鬥爭」。而與此同時,在巴黎的另一端,由法國中間派及左翼政黨號召的反對勒龐集會中,前總理阿塔爾則喊話「偷竊必有報應」。
3月31日,法國法院裁定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領導人勒龐挪用歐盟公款罪名成立,判處其四年有期徒刑,五年内不得競選公職,以及罰款10萬歐元。其中,禁止參選這一項立即生效,雖然勒龐表示已提出上訴,但上訴期間不會有緩刑,如若無法及時得到判決結果,或者上訴失敗,那麽勒龐將無緣2027年的總統大選。這對勒龐本人的政治生涯來説,無疑是一個重大打擊。
案件的調查始於2017年2月。勒龐及其同黨議員被指控在任期間,將歐盟用於支付議會助理的薪水撥給了黨内開支。但案件於最近才進行裁定,對於判決結果,勒龐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不僅在法院提前離場,還在隨後的電視採訪中稱這是「政治判決」,「只有獨裁者才會採取的做法」。在此之前,勒龐正是下一屆總統的熱門人選。判決前一日才剛剛出爐的民調結果顯示,如果即時舉行大選,勒龐將是獲得支持最多的候選人,最高支持率達到了36%,比位居第二的前總理菲利普(Édouard Philip)高出9個百分點。但也有評論指出,法國自2016年起,就規定任何因挪用公款而被定罪的候選人都將立即失去參選資格,並且這也不是法國第一起挪用歐洲議會助理資金的案件,因此從條文來看,法院只是在遵守法律。
誰是勒龐的接班人?
現時勒龐可以選擇默默退出,將機會留給黨内其他候選人,比如自己的接班人巴爾德拉(Bardella), 也可以選擇押注自己在大選之前可以翻身。現時勒龐正在嘗試上訴,推翻判決結果,目前法院預計2026年夏天,亦即大選前的幾個月可以給出上訴的審理決定。但目前發起上訴的僅有勒龐、國民聯盟以及另一名該黨成員,若後續有其它涉案人員加入上訴,案件的審理時間將被拉長,自然也無法再遵守這個時間表。屆時,國民聯盟若是臨時換人參選,將會非常吃虧。

而另一條路,也是目前法國政壇最擔心發生的事情,即是國民聯盟支持在議會發起不信任動議,從而推翻本屆政府。過去一年,法國一直處於動蕩狀態,短時間之内連換三任總理,遲遲未能達成一致的2025年財政預算案直到最近才通過,讓貝魯領導的現任政府鬆了一口氣。但4月7日,巴爾德拉以及國民政黨的副主席切努(Sébastien Chenu)透露,該黨正在考慮罷免貝魯。如國民政黨真的反起罷免,該黨在議會擁有最多席位(120個),可以和左翼一起投票,成功機會不小。
而國民聯盟也的確在抓住這次機會,將勒龐塑造成一個「體制」的受害者,這不僅有助於得到選民的同情分,也獲得了其他國家極右翼盟友的支持。首先是巴爾德拉呼籲大家進行簽名請願以支持勒龐,並召集大家走上街頭,進行抗議。包含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的費德勒(Fiedler)及歐亞集團(EuroAsia Group)的拉赫曼(Mujtaba Rahman)在内的多方分析都認爲,勒龐和她的政黨可以利用這次事件作爲武器,借助媒體網絡宣傳,來通過反建制情緒獲得對自己有利的審判結果。目前,一項勒龐定罪后發佈的民調顯示,勒龐的支持率仍然穩定在42%,而國民聯盟政黨整體的支持率還上漲了3個百分點。但距離大選還有兩年時間,這一效果未必能長期維持;同時,負責勒龐案的法官正在持續收到死亡威脅,這也有可能將選民的情緒帶向另一個方向。
除了激起民粹主義的不滿情緒,這也是國民聯盟可能擺脫勒龐標簽,重新打造品牌力量的好時機。即使有擔心認爲,該政黨過去幾十年都與勒龐的個人特色緊密掛鈎,派出其它候選人會讓其失去優勢,但實際上同一民調的結果顯示,61%的法國人認爲這並不會讓國民聯盟在政治上處於不利。被視為勒龐「接班人」的現任黨首巴爾德拉,就被廣泛認為是國民聯盟的備選計劃。

「法國沒有特朗普」
年僅29歲的巴爾德拉擅於利用社交媒體,勒龐將他推上國民聯盟主席,正是因為可以爭取更多年輕人選票。他在TikTok上有大約290萬粉絲,這次他也在X上積極發帖,還打出了#JeSoutienMarine(我支持勒龐)的話題標簽。但年輕也是一把雙刃劍,國民聯盟黨内對他也有反對聲音,主要的不認可集中在他的政治經驗不足。不同於當初也在小小年紀就嶄露頭角的馬克龍,巴爾德拉沒有擔任過行政公職,也沒有管理過任何政府部門,此前他的重點都放在塑造個人形象,在勒龐的手下與其氣質互補上,爲時過早的踏上競選路,讓人甚至擔心他是否可以應付法國總統候選人必經的馬拉松電視辯論。僅僅在支持率的數字上獲得的領先並不一定會實際轉化為選票,勒龐幾次的參選結果就是例子。
因此現在其他右翼人物也在躍躍欲試,比如内政部長雷泰奥(Bruno Retailleau),勒龐的侄女馬雷夏爾(Marion Maréchal),司法部長熱拉爾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以及法國極右翼人物的經典代表澤穆爾(Eric Zemmour)。
藉著勒龐事件,現在全球的右翼盟友都在紛紛站出來發聲。審判前,普京的發言人就稱對勒龐的指控是「走上違反民主規範的道路」,荷蘭、匈牙利、比利時和意大利等均有右翼政治人物表達對勒龐的支持,認爲這一處罰過於嚴重,不應禁止她參選。而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將此次事件與自己經歷類比,暗示這與他就職前的法律糾紛相似,不僅在宣判當日評論「這很像這個國家」,還在周五通過社交平臺Truth Social發帖,要求釋放勒龐,並稱法國法庭的裁決是「獵巫行動」。副總統萬斯和特朗普的親密盟友馬斯克也都稱這是激進左翼無法在民主中獲勝時,對法律制度的濫用。
勒龐雖然意識到了特朗普可以是她的參考案例,但比起採用特朗普曾有的激進態度,勒龐選取了更低調的處理方式,來減少外界的擔憂與指責。她在集會前的一場講話中呼籲民衆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對她進行支持。之前勒龐表示集會將以「讓我們拯救民主」為口號,引發了對集會中發生暴力和騷亂的擔憂,巴黎警方派出了大量警力。在反對勒龐的人群中,人群高舉著「法國沒有特朗普」和「沒有人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標語牌,沒有大規模騷亂發生。勒龐也在演講中表示自己「既不凌駕於法律之上,也不低於法律」,並稱「儘管我們的對手抱有妄想,但我們之間不存在煽動叛亂的精神」。
目前,在由Ifop-Fiducial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中,法國仍然有49%的受訪人希望勒龐可以擔任下一屆總統,比上個月的數據上升了,但同時相信她還有可能成爲下一届法國總統的比例也下降了37個百分點,僅剩37%。除了上訴,勒龐還可以是將此案提交法國憲法委員會,以「優先合憲性」(QPC)為根據進行申辯,若法國憲法委員會認爲選民權利優先於法律條文,那麽針對勒龐的參選禁令便很有可能被暫停。但現在勒龐還未對文件進行提交,該審理流程也很漫長,是否能為勒龐已經發起的上訴上一層雙保險,助力她趕上大選,仍然未可知。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