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衆,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2025年3月28日,在緬甸中部發生的強震導致泰國首都曼谷一座在建中的33層大樓倒塌,施工現場的96人被埋廢墟下。4月1日夜晚,72小時的黃金搜救時間已經過去,在曼谷恰圖恰區失事大樓的現場,搜救仍在緊張進行。自28號下午大樓完全塌陷以來,樓對面緊挨恰圖恰市場和JJ Mall的繁忙道路已被封鎖數天,以供現場救援。
搜救行動在封鎖區內進行,門外有一處直立的白板,由工作人員手寫更新遇難人數。從門外看去,倒塌的大樓只剩一片高高的廢墟,張開的鋼筋和斷裂的樓板疊在一起。搜救人員在瓦礫上來回行走,試圖從上方向洞裏探尋生命跡象。周圍是起重機的巨大吊臂,以及無人機在上空閃爍的紅光。
大門外立着幾十頂帳篷,現場有近千名負責做飯、分發和搬運物資以及協調秩序的志願者、公務員、警察、軍人,以及常駐曼谷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與自媒體拍攝者。不時有大卡車從門內駛出,在道路上揚起一片塵土。

4月1日下午,曼谷市長Chadchart Sittipunt在正對着救援現場的媒體帳篷裏召開發布會。他表示,雖然目前並未找到新的生命跡象,但救援隊伍會繼續全力施救。截止1號晚上9點,確認死亡人數已經上升到了14人,9人受傷,另外73人仍然下落不明。
現場的援助與緬甸志願者
搜救現場100米開外,從各地趕來的受害者家屬,聚集在倒塌大樓對面商場邊一處專門闢出的空地,仍在等待着有關親人的消息。埋在廢墟下的受害者多為在泰國的緬甸裔、柬埔寨裔工人,家屬中許多不通泰語,需要依靠志願者的幫助獲取信息。一些距離居住地較遠的家屬不便往返,就在走廊上打起了地鋪。4月1日,端傳媒在現場見到30歲的緬甸工人Aung Phyo Oo。他原本在曼谷周邊務工,得知自己的叔叔被埋在廢墟之後,就立刻請假陪嬸嬸來到搜救現場。但等待三天之後,他仍未能有機會去醫院辨認傷者身份,至今不知叔叔是死是活。
深夜,許多救援隊員與志願者也守候在現場。3月28日以來,現場的搜救秩序主要由泰國本土救援機構USAR協調,報德善堂、義德善堂等泰國老牌慈善組織組織志願者,負責提供食物和礦泉水等免費補給。現場還有中國機構平瀾基金會和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除中國外,還有來自美國、以色列等國的搜救團隊在現場支援。據了解,平瀾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帶着專業搜索設備,在震後凌晨就來到了失事現場。由於泰國第一次面對如此大型的事故,也沒有通過國際重型救援隊能力認證的本地搜救隊伍,最開始的應對有些混亂,逐漸才形成多國救援隊一起討論救援方案的程序。

根據本地媒體報道,現場的幾台重型設備包括兩台200噸的起重機、一台500噸和一台600噸的起重機。在附近支援的中資企業徐工集團員工告訴記者,這些重型設備幾乎全部由徐工集團、三一重工等中資企業通過本地供應商調度或直接提供。
為了探測廢墟下方的生命跡象,泰國這次也出動了嗅探狗進入現場。4月1日下午,現場搜救團隊宣布,用美國軍方提供的探測器在廢墟里探測到了70處點位,但其中6處後來被確定為屍體。深夜,起重機仍在作業。USAR的工作人員告訴端傳媒,4月2日開始道路封鎖將結束,志願者與搜救團隊的帳篷將挪到一旁,為車輛騰出馬路空間。
在現場的除了家屬,還有十幾位自發前來提供志願服務的在泰緬甸人。來自緬甸克倫族、已經在泰國生活了近十年的Paul說,他在一個供緬語翻譯交流活動和工作機會的協會網絡裏,這次震後,也響應協會號召來到現場做泰緬翻譯志願者。與在場的許多緬甸志願者一樣,Paul穿着一身白色的工作服,衣服上寫着「泰緬翻譯協會」。

另一位志願者Frank則是週末在朋友家吃飯時,聽說有一群緬甸人在現場後趕來加入。Frank來自緬甸的華人家庭,2022年因不滿軍政府政權從緬甸逃亡到曼谷工作生活。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床上休息,突然發現天花板上的牆皮開始掉落,燈也在晃動。他慌忙跑出門,準備按電梯下樓,被住在同一層的緬甸同鄉叫住,讓他從緊急出口逃生。Frank說自己在曼德勒的親友尚且安全,他也在時刻關注着緬甸國內的情況。看着眼前忙碌的搜救現場,他說自己心情很複雜。「在泰國的一棟建築倒塌,就有這麼多的救援力量,但緬甸有那麼多倒塌的建築。」
Khine Sabe Linn是另一位在場的緬甸志願者,和Frank一樣來自緬甸華人家庭,政變後逃離軍政府政權來到泰國生活。她原先在緬甸的NGO工作,從事有機農業相關的工作。緬甸政變後,原本與農民合作的項目難以為繼,她不願在軍政府的統治下工作,帶着一兒一女來到曼谷,做起了針線活。如今,兒子已經15歲,女兒11歲,都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和中文。Khine Sabe Linn對記者說,地震帶來的傷害讓她十分心痛,她來做志願者是因為「不能什麼都不做」。「我帶着我的孩子們來到這裏,希望他們知道我們應該如何互相幫助。」
不過,在Frank看來,現場緬甸志願者之間的協調並不科學,也沒有充分動員在曼谷的龐大緬甸群體。此外,他也有些擔心現場是否有緬甸駐泰國大使館的參與。「那樣的話,我們之中的90%就會不想幹了。」

中資項目可靠性遭質疑
泰國並非地震高發國。在許多曼谷居民的記憶裏,3月28日的這場地震是他們所經歷的第一次地震,建築倒塌所致的死亡更是聞所未聞。「非常嚇人,一秒鐘就倒了下來,」地震發生時正在旁邊市場買東西,因此目睹了大樓轟然倒塌的曼谷市民Chaiyakorn跟記者說。據泰國官方的震後統計,這棟屬於泰國審計局新大樓的未完工高樓是全首都唯一一座倒塌的大樓,引發高度關注,尤其是對於中資項目可靠性的質疑。
連續數日,關於這棟失事大樓的調查與搜救都佔據了泰國媒體的頭條。原本作為審計局大樓的大廈造價昂貴,建案斥資高達21.36億泰銖(約6300萬美元)的政府預算,由意大利泰公共發展有限公司(ITD)開發,中國大型國企中鐵十局承建。大樓的建設合同簽訂時間不晚於2020年,被認為是泰國巴育政府執政時期的產物。項目也面臨腐敗質疑,有泰國人民黨員在社交媒體X上提出疑問,指責建築的預算細節包括從意大利進口的豪華皮座椅和價值20萬泰銖的昂貴地毯。
事故發生後,原本於去年發布在網上慶祝大樓主體結構封頂的新聞稿被中鐵十局迅速刪掉。此外,ITD與中資深度綁定,不僅與中鐵十局在該項目合資並控股51%,同時也是中泰高鐵大城段的中標方。不僅如此,ITD也是2022年2月一起腳手架事故與今年3月15日曼谷一座垮塌的高架橋的施工方。週一,陷入塌陷爭議的ITD股價一度縮水27%。

週二,泰國總理佩通坦在召開內閣會議後表示,大樓倒塌已經損害了泰國的國家形象。她要求徹查倒塌原因,並且限定調查在一週內完成——這是對於泰國官僚機構而言相當緊張的時間線。此外,佩通坦還要求所有與中鐵十局有建築合同的政府機構,重新審查項目內容,以確保安全與合規,並且此後中鐵的泰國項目都會被嚴格審查。中鐵十局的泰國分公司也遭到審核,將被調查是否全部由中國人實際控股。目前,泰國交通部長已要求泰國國家鐵路局審查中泰高鐵項目。泰國東北部的呵叻府也要求審查ITD與中鐵十局合資公司的資質。
據中國外交部消息,3月30日,震後兩天,中國駐泰國大使韓志強與中國地震災害救援專家一同拜會泰國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努廷。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