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11月19日,約四萬名群眾來到紐西蘭議會前,參加名為「Hīkoi mō te Tiriti」的抗議,這是紐西蘭最大規模的遊行,也是國家黨的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政府在2023年上台後,毛利族人第二次全國動員進行抗議。參加遊行的群眾反對議會提出《條約原則法案》,此法案欲修改《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限縮毛利人的權利。
遊行前後為期九天,從紐西蘭最北端一路走到450公里遠的首都威靈頓(Wellington)。抵達議會時,人龍綿延了2公里之長,隊伍中有人穿著毛利傳統服飾,拉著紅白黑的毛利旗,唱歌並跳著哈卡(註:哈卡舞(Haka)為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Maori)的傳統舞蹈,目的是歡迎訪客或戰爭前激勵士氣等,演變到現在,在重要場合會表演哈卡舞,如紐西蘭橄欖球隊賽前的儀式)。
參與者並非全是毛利人,但同樣關心法案。參與者受訪稱法案「極為荒謬」,並影響毛利人的權益。毛利女王 Ngā Wai Hono i te Pō (「毛利國王」是19世紀為抗衡英國而由部分部落聯合設立的聯盟領袖頭銜)也參與抗議。她的發言人西蒙斯(Ngira Simmons)在聲明中指出,「毛利女王願意幫助領導有關民族地位和民族團結的對話,但她不接受破壞條約的單方面程序。」
在議會內,法案於11月14日初步審理,毛利黨(Te Pāti Māori )的22歲議員哈納-拉維蒂-邁皮-克拉克(Hana-Rawhiti Maipi-Clarke)在辯論過程先起身抗議,撕毀了法案複本,再跳起傳統的哈卡舞以示抗議,其他的毛利議員也跳哈卡響應。但法案最終仍以68票贊成、54票反對通過一讀。哈納與眾多議員在議會上以哈卡抗議則被各國媒體報導並引起關注。
《懷唐伊條約》是1840年時英國王室與500名毛利酋長簽署的協議,目的在於維護毛利人的權利,酋長們希望與英國建立「平等」關係。條約有英文以及毛利語版本,不過,兩種版本在土地、自治權等部分存在分歧。
最明顯的差異是關於主權的條款,毛利語版本保障毛利人的自治權,在用語上為「同意以治理權(kawanatanga)交換英國政府保障部落的自治權/主權(rangatiratanga)」,但英語版卻顯示毛利酋長將主權「割讓」給英國女王。
為了處理條約中認定的落差以及產生的衝突,並隨著國際原住民族運動的興起,紐西蘭成立懷唐伊委員會來調查。委員會認為,當時協議的精神是「有義務對彼此採取合理和真誠的行動」,因此發展出「條約原則」來處理原住民族的土地賠償、自治權的問題。過去50年來,法院及政府單位努力解決兩種版本間的差異。
儘管毛利人在某些生活指標與社會發展上低於紐西蘭平均值,從數據中顯示,毛利男性的壽命比紐西蘭平均壽命低了8歲,女性則是7歲,失業率也是一般人口的兩倍,但仍有些紐西蘭人對於《懷唐伊條約》感到不滿,認為佔全國19%人口的毛利人擁有更多權益,佔了優勢。因此,當盧克森的聯合政府在選前拋出限縮毛利人權利的政見時,仍受到部分民眾支持。
右翼政黨紐西蘭行動黨(ACT)的領袖西摩(David Seymour)11月在議會提出了《條約原則法案》,想要重新定義《懷唐伊條約》。他認為,《懷唐伊條約》不公平,「歧視非原住民」。因而《條約原則法案》試圖將《懷唐伊條約》中指稱人民(毛利人)的部分改為「所有紐西蘭人」。
西摩接受訪談時表示,那些上街的抗爭者不代表紐西蘭,法案已交給司法委員會,意見書也公開,所有人都可以發表意見。他強調,「條約法案想創造的是人人平等,而不是因為血統而有所區別」。縱使西摩的母親是毛利後裔,他本身具毛利血統,但他從2021年便公開反對毛利與政府共治的制度。2022年,他為刪減預算,提議廢除多個政府機關,包含毛利發展部,遭工黨議員Willie Jackson稱為「最無用的毛利人倡導者」。
《條約原則法案》能夠在議會中審議也與盧克森政府的執政方向有關。新政府與上一任潔辛達.阿爾登(Jacinda Ardern,阿德恩)的共治理念不同,作為聯合政府之一的行動黨在大選前的政見之一就是縮減毛利人的權利,像是對「與毛利共治」展開公投、刪減毛利語政策、關閉毛利衛生局等。
行動黨雖然是小黨,卻是與國家黨組成聯合政府的重要成員,西摩提出的《條約原則法案》雖是與國家黨協議提出,但國家黨與另一個聯盟政黨紐西蘭優先黨都排除在一讀後繼續支持法案。因此,法案在2025年通過二讀的機率不大。
紐西蘭總理、國家黨黨魁盧克森則認為,《懷唐伊條約》問題很複雜。他說,「1840年來,人們一直在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談判、辯論和討論,現在卻要裝成可以很簡單大筆一揮的解決所有一切?我認為我們最好的方法是一個、一個問題去解決難題。」
原住民高等教育機構(Te Wānanga o Raukawa)的毛利法律首席學者Carwyn Jones認為,如果條約原則被改變,將讓政府難以履行毛利人的義務,包含扭轉毛利人的健康狀況與振興毛利語等,毛利人權利獲得法律保障的機制減少,屆時將造成更多混亂。
對於法案內容,懷卡托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法學教授Alexander Gillespie認為,「西摩讓大眾認定懷唐伊條約讓毛利人擁有優勢,對其他人不公平,而社群媒體更放大了這種『偏見』」。縱使法案不會通過二讀,但後續可能引發公投,屆時將造成更深的族群分歧。
奧克蘭理工大學健康與環境科學學院兼任教授、查爾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 Dominic O'Sullivan 撰文指出,西摩想限制《懷唐伊條約》達成平等的觀點容易被反駁。但公投的可能性令人憂慮——公投會讓複雜的問題簡化為二元,像是2023年澳洲的「原住民之聲」公投時,反對聲音在拉票時稱「如果你不知道,就投反對票」。他強調,「當『不知道』盛行時,真相就會淪為犧牲品。」
毛利黨共同領導人恩加雷瓦-帕克帕克(Debbie Ngarewa-Packer)說,要實現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要原住民生活仍處於『低下』的狀態,我們就還無法實現平等。」他認為聯合政府的作為是「明顯企圖分裂一個原本進步的國家,令人感到難堪。」
讀者評論 0